馮偉
差生是困擾學校教育的最棘手的實際問題之一,差生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良師生關系則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一、不良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績效的影響
不良師生關系導致期望水平下降,進而引起教與學雙方缺乏行為動力,造成學習績效的低效,當我們認為某個學生具有某個缺點時,可能會把某些不屬于他的缺點也附加到他身上。當教師認為學生具有某種不良個性特征或者行為特征時,這種認識也會遷移到對該學生學習行為與績效的的期望上。當教師對學生期望水平偏低時,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呈下降趨勢。而這種下降又會“有力地證明”了教師原先的預期,從而強化了教師原先的預期,還可能會引起進一步的更低的預期,就是我們常說的惡性循環(huán)。這一惡果不只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水平下降,引起學習成績的降低,作為始終具有雙向性質(zhì),永遠處于主動狀態(tài)的人際關系,它也導致了學生對教師期望水平的降低和對該課程的期望水平的降低[1]。
師生關系的緊張會誘發(fā)學生的非理性行為,進而導致學生放棄該學科,或整個學習活動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緊張的師生關系勢必會引起雙方的排斥行為。作為教師一方,因其特殊的權威地位,他們的排斥行為將是直接的,他們可能以譏笑,諷刺,懲罰等方式來對待老師,于是,他們可能會以“不惜犧牲自己”的方式來對抗與自己關系緊張的教師。那就是,因不喜歡這門課程的教師而不喜歡這門課,甚至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曾今帶的一名學生,與數(shù)學老師的關系緊張,一上數(shù)學課就遲到,或在其課上看漫畫,或是趴在課桌上睡覺,作業(yè)就更不會寫了,對數(shù)學已完全放棄,找他談心,與家長溝通效果也不大,似乎與數(shù)學老師已經(jīng)“水火不容”。當然在小升初的考試中,數(shù)學成績自然很低。
二、不良師生關系對學生品行的影響
不良師生關系致使原本就有個性問題的差生的性格進一步扭曲,進而導致不良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增加,這就使得他們在適應周圍環(huán)境中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困難與障礙。這也必然會反應到他們與教師的相互關系中。許多老師可能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其不良個性所致,于是,往往以冷漠,訓斥,譏諷,來對待他們,致使本來就有問題的學生個性進一步扭曲,由此出現(xiàn)強度更大,頻率更高的不良行為[2]。
在學校中,所謂思想品德方面的差生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常與他們的老師處于對立狀態(tài),教師的“苦口婆心”,教師的“一番好意”,教師的“恨鐵不成剛”甚至教師意欲改善雙方關系的善意舉動都會被學生誤解為帶有惡意的行為。當學生出現(xiàn)了這種認識時,他們就可能故意犯錯誤,并且;由于他們情緒的沖動和心理的不成熟,在某種環(huán)境誘因的作用下,還可能導致種種惡性行為的出現(xiàn)。許多青少年的資料都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有些青少年的毀滅,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不良師生關系促成的。例如,有的學生因逆反心里的作用,與某科教師簡直成為冤家對頭,教師對其故意的懲處,無視,放棄,學生變著法子的搗亂和對抗,倘若他的逆反心理是針對教師群體的,那么,后果就會很難預料。因而,在學生的品行培育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如果不良師生關系造成學生文化知識學得不好,起碼不會給社會帶來危害。
要改善這種不良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表現(xiàn)出主動性。師生之間由于雙方扮演的角色不同,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而使教師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他們的態(tài)度,他們的行為決定了這種關系發(fā)展的方向與速度。教師欲改變不良的師生關系,就得主動,教師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學生就是來接受教師的培育的。那種認為自己身為尊長,應該學生做出退讓,更是錯誤的。可以這么說,只要教師態(tài)度是真誠的,大概沒有不可以改善的師生關系[3]。
在實際的師生系中,教師欲改變不良的師生關系,可以運用移情技術。導致人際關系障礙的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就是交往雙方在認知上的差異。由于彼此的視角不同,彼此的心態(tài)不同,因此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就會形成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導致了雙方關系的不融洽,不和睦。只有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才有可能改變不良的師生關系。尤其是處于雙方關系中主動地位的教師,更應如此。從人際關系技術的角度來看,就需要運用移情技術。這一技術落到師生關系的改善過程中,就是要求教師暫且從自己的角色里走出來,站在差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他們需要什么,你又能給他們什么。這樣一來,雙方的心理距離就會大為縮短。發(fā)生轉變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
促使雙方關系模式走向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基本法則是“投桃報李”。一方的積極行為引起另一方的積極行為,師生關系是校園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師生交往,是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人際交往。師生關系關系與交往狀態(tài)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與學的雙邊關系,影響著教學質(zhì)量。作為在雙邊關系中處于特殊權威地位的教師一方,對那些自卑,戒備心理較強的差生,更應該主動地接近他們,真誠而熱情地對待他們,對他們應表現(xiàn)出更多的關注,更大的寬容。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理解。而這他們定會對教師的“橄欖枝”做出相應的、甚至是熱情地反應。他們的這種反應也是對教師的一中“鼓勵”會促使教師以更大的熱情,出現(xiàn)積極的行為。這樣,雙方關系就走向了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這樣,就自然生成了差生在各個方面有所改善的契機。
只有正確的教育和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差生走出困惑,走向成才,才能讓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否則會讓這些花朵殘傷在花蕾期。
參考文獻
[1] 樂平原.淺析差生形成的原因[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6(01):63-64+62.
[2] 楊進,王澍.規(guī)訓視角下“差生”形成的批判與教育超越[J].教育科學研究,2009(09):11-15.
[3] 樊忠瓊.小議差生的形成和轉化[J].西藏教育,2004(10):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