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拜·道斯木
摘 要:小學語文是為學生的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能力和閱讀能力等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語文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種主要交流工具,它承載著人們思維、口語交流所需要的詞匯和方法,其效果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含義出發(fā),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一些策略,以茲共同學習。
關鍵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講得太多。
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希望把自己懂得的、了解的全部講給學生聽,希望學生多懂一些知識,甚至將教學參考上供教師備課時參考的也搬上課堂,把學生當成簡單的受體,一味向學生機械地灌輸。結果教師講得渾天黑地,學生聽得云遮霧罩。
2.教師問得太多。
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的問,代替學生的主動思考性,以問代講,一問到底,既沒考慮問題的針對性,也沒考慮問題的啟發(fā)性。教師提問多的課堂表面上很活躍,很有氣氛,事實上學生缺乏思考過程,教學效果只會事倍功半。
3.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想象的空間小。
總體來說,老師講的太多,沒有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學生學習的興趣無從談起,接受知識的效果必然很差。
4.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
在組詞造句中,教師喜歡把一個教學式的標準答案硬塞給學生,忽視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教師喜歡順著自己思路走的學生,而不喜歡課堂上提奇奇怪怪的問題的學生。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景教學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以此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同時在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時,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引導作用,應適當的點撥學生,使學生能夠抓住閱讀的關鍵點,進而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是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注意不僅要充分結合小學語文的閱讀內容,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的問題應適中,若問題難度太大,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反之則不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在學習到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漓江的水”的圖片,然后為學生提出問題“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漓江水的特點可以用哪三個詞進行概括”,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第二自然,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并結合第二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學習,小組可以自由的討論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的走向的思路,進而獲得問題的答案,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結合教材,開設課外競賽活動。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活動是提高課堂效率途徑之一。學校應該開設一些與教學相關的教學活動,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學生不一定能夠完全的吸收,必須通過課外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效的吸收。所以說,小學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效率有效的途徑,是課堂知識的完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組織多樣式的教學活動競賽,優(yōu)秀者并有豐厚的獎勵。比如:書法比賽,閱讀競賽,演講比賽等,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興趣。開展這些競賽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養(yǎng)成奮勇爭先、團結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都有一顆積極的心態(tài),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3.設置激勵性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贊美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的性格較為活潑,個性較鮮明,他們之間難免會存在性格上的差異,為此我們必須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的原則。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而不是“選擇”“淘汰”式教學,堅持學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和職業(yè)操守,根據學生自身情況給予激勵性評價,切記不可采取“空話”“套話”的評價模式,否則不但影響有效教學的開展,還會對部分小學們的幼小心靈產生不可估量的傷害。
4.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要以學為主,教師的“教”是要引導學生怎樣去“學”。學生自學的能力很重要,在每節(jié)課時,每位老師都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關鍵是引導他們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在所學層次上去發(fā)現問題。怎樣去解答心中的疑惑呢?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1)查找資料或工具書;(2)向別人請教;(3)聯(lián)系上下文;這是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制定過程中告訴學生3種自學方法。接著,讓學生按方法交流、討論,教師進一步疏導、啟發(fā)。這一做法因為教師應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看法而不盲目,他們的點滴收獲并將一定的學習方法悄悄地引入心中,做到主體與主導的有機統(tǒng)一。
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扮演好知識的傳授者與課堂的組織者是前提和基礎,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是根本,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緊跟新課改的步伐,還要立足實際并適應新時代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巖.淺議小學語文教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07).
[2]呂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林文蘭.試論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