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鐘小紅++++++耿仁文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更好地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對廣州市3所醫(yī)院的1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進行調查。使用SPSS 22.0進行一般性統(tǒng)計描述、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結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知曉評分為(11.73±0.39)分,疾病知曉度不足,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強烈?;颊叩奈幕潭取⒙殬I(yè)、收入、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和病程長短均對其健康教育需求有影響(P < 0.05)。 結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前,應充分評估其需求狀況,從提高健康素養(yǎng)入手,提供有針對性及個性化的健康教育。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健康教育;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63.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10(c)-0055-04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I Yang1 ZHONG Xiaohong2 GENG Renwen2
1.School of Managemen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5, China; 2.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y for better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as well.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19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chosen by convenient sampling in three hospitals in Guangzhou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Data were described by general statistics and analyzed by t-test, variance analysis o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SPSS 22.0 software. Results The score of disease awareness in COPD patients was (11.73±0.39) points, which showed that COPD patients were lack of disease cognition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 education was strong. Patients′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 income,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and duration of disease had influence on their health education needs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mand for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o it is indispensable to fully assess their needs before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Moreover, it′s suggested to improve patients′ health literacy so as to provide targeted and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investig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患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1]。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9.9%,居我國疾病負擔第4位[2]。慢阻肺病程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wěn)定期,穩(wěn)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和氣短等癥狀穩(wěn)定或癥狀輕微,病情基本恢復到急性加重前的狀態(tài)[3]。慢阻肺患者普遍病程長,大部分時間回到家庭和社區(qū)度過穩(wěn)定期[4],穩(wěn)定期患者對于生活質量的關注度高于疾病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5]?!堵宰枞苑渭膊〉念A防、診斷與治療全球策略(2017)》指出,通過加強對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疾病認知水平,減少急性加重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實施應建立在對患者需求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個體情況提供健康教育[6]。慢阻肺患者多為老年人,對疾病的認知不足,難以主動識別自身健康教育需求[7]。參考既往研究,本文通過對患者疾病知識的知曉度考察,評估其健康教育需求并分析影響因素,為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參考。endprint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廣州市某三甲醫(yī)院及其醫(yī)聯體內兩家基層醫(yī)院,通過便利抽樣對130例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進行調查。納入標準:符合2013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阻肺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經醫(yī)生診斷為穩(wěn)定期的慢阻肺患者;無認知和行為障礙;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處于疾病終末期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通過文獻查閱和專家咨詢制訂調查問卷,包括3部分內容。①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庭收入等;疾病相關資料:慢阻肺病史、合并癥、是否需要氧療等。②患者綜合評估:慢阻肺患者生活評估量表(CAT)[8-9]、英國醫(y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問卷(mMRC)[10]和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arthel Index,BI)[11]。③患者疾病知曉與健康教育需求調查:使用疾病知曉問卷對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評估,分為5個維度,即疾病知識、用藥知識、營養(yǎng)知識、康復鍛煉知識和情緒控制知識,共20個條目。每題1分,滿分20分。
1.2.2 調查方法 調查前,通過倫理審查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后,于患者出院當天調查。調查者向患者介紹研究目的,承諾匿名填寫,對資料嚴格保密。由經培訓的3名研究生,對調查對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調查,當場回收。共發(fā)放問卷13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為95.5%,有效問卷119份,有效率為93.0%。請呼吸科臨床專家2名、老年護理學專家2名、呼吸科護理學專家1名對問卷進行內容效度分析,專家評價內容效度為0.92,Cronbach′s α系數為0.877,信效度較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和Excel 2013對數據整理編碼,導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情況
2.1.1 人口社會學資料 119例有效樣本中男98例(82.4%),女21例(17.6%);45~65歲42例(35.3%),>65~75歲54例(45.4%),>75歲23例(19.3%);學歷為小學及以下32例(26.9%),初中33例(27.7%),高中28例(23.5%),大專22例(18.5%),本科及以上4例(3.4%);從事農業(yè)31例(26.1%),商業(yè)和服務業(yè)26例(21.8%),政府工作23例(19.3%),個體經營10例(8.4%),其他職業(yè)18例(15.1%);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6例(5.0%),1000~<3000元30例(25.2%),3000~<5000元39例(32.80%),≥5000元44例(37.0%);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為新農合34例(28.6%),城鎮(zhèn)居民醫(yī)保32例(26.9%),城鎮(zhèn)職工醫(yī)保28例(23.5%),公費和自費各11例(9.2%),商業(yè)保險3例(2.5%)。
2.1.2 疾病評估情況 119例有效樣本中病程≤2年33例(27.7%),3~5年40例(33.6%),6~10年29例(24.4%),>10年17例(14.3%);自確診以來住院總次數≤2次50例(42.1%),3~5次43例(36.1%),6~10次17例(14.3%),>10次9例(7.5%);無合并癥47例(39.5%),合并高血壓38例(31.9%),合并冠心病26例(21.8%),合并糖尿病7例(5.9%),合并腦卒中1例(0.8%);醫(yī)生建議家庭氧療58例(48.7%),未建議氧療61例(51.3%)。mMRC分級為0級11例(9.2%),1級25例(21%),2級36例(30.3%),3級40例(33.6%),4級7例(5.9%);CAT影響程度分級中,輕微影響37例(31.1%),中度影響55例(46.2%),嚴重影響21例(17.6%),非常嚴重影響6例(5.0%);自理程度評估中,可自理76例(63.9%),輕微依賴42例(35.3%),中度依賴1例(0.8%)。
2.2 患者疾病知曉與健康教育需求
119例有效樣本中疾病知曉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滿分20分,平均(11.73±0.39)分,疾病知曉率越低則表明健康教育需求越高。按照20個條目的知曉率依次排列,排在前5位的條目為合并用藥、有效氧療、肺功能檢查、營養(yǎng)補充和霧化治療(表1);受訪患者對情緒控制、急性加重就診時機、疾病危險因素和營養(yǎng)知識的知曉度較好,健康教育需求相對較低(表2)。
2.3 健康教育需求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在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人均月收入、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病程長短和mMRC分級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2.4 健康教育需求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對健康教育需求不同維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疾病知識、用藥知識、康復鍛煉和營養(yǎng)知識4個維度的影響因素中均有文化程度(P < 0.05);各維度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疾病知識維度為病程(P < 0.05);用藥知識維度包括病程、是否氧療和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P < 0.05);康復鍛煉維度有否氧療和年齡(P < 0.05);營養(yǎng)知識維度為合并癥(P < 0.05)。
3 討論
3.1 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通過調查,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多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比例高,符合流行病學特征?;颊咂毡槲幕捷^低,職業(yè)多為工人和農民,多數患者有社會基本醫(yī)療保險,57.9%的患者因急性加重入院次數3次以上,60.5%的患者有至少一項合并癥。由于我國慢阻肺早期篩查率不高[12],漏診率高,往往患者在急性加重后入院才確診[13]?;颊卟〕淘介L,對于慢阻肺的疾病知曉度越高,存在“久病成醫(yī)”的現象[14]。endprint
患者在用藥指導方面的需求度最高。由于患者出院后管理多為自我管理,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集中在慢阻肺的基本治療上,如合并用藥、氧療和霧化等[15]。一方面,患者老齡相關的合并癥多,如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合并用藥復雜;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隨年齡增長而變化,老年患者學習和掌握復雜藥物名稱與服藥方法的能力下降[16],用藥知識上普遍缺乏,需要醫(yī)護人員對加強健康宣教與用藥指導。目前我國社區(qū)健康宣教開展的形式較為單一,未能針對老年患者的特點開展健康教育[17]。另外,醫(yī)護人員對慢阻肺健康教育與管理認識不足,健康教育開展率不高,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18]。
3.2 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干預的建議
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健康素養(yǎng)偏低,健康教育需求個性化[8]。健康素養(yǎng)是指人們獲取、理解、采納健康信息和服務,并利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促進自身健康的過程[19]。我國2015年的全民健康素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城鄉(xiāng)居民慢性病防治素養(yǎng)僅為11.59%?;颊呓】邓仞B(yǎng)低,會增加合并癥的發(fā)生率和急性加重率[20]。低健康素養(yǎng)的人群對醫(yī)護人員有較高的依賴程度,常常不能理解藥品的使用說明,增加醫(yī)療風險。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養(yǎng)的一項主要方法,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醫(yī)護人員的基本任務之一。
加強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首先應運用科學、有效的評估工具對慢阻肺患者開展準確的健康素養(yǎng)評估,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共性和特異性。其次,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符合患者特點的健康教育方案,側重于患者健教需求重點,如用藥知識、氧療知識和霧化知識等。最后,重點解決社區(qū)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知識缺失,加強對慢阻肺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和管理水平。
3.3 結論
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度不同,且各維度受多個因素影響。慢阻肺患者多為老年人,健康素養(yǎng)偏低,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前,應充分評估其需求狀況,在滿足患者需求時要充分考慮其認知特點,從提高健康素養(yǎng)入手,提供有針對性及個性化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Kobayashi S,Yanai M,Hanagama M,et al. Burde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J]. Respir Investig,2014,52(5):296-301.
[2]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Z].2015:2017.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一)[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 11(5):453-460.
[4] 邢宇航,沈霞,鄒繼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區(qū)支持性干預及健康管理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8):558-560.
[5] 田家利,張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管理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2):1409-1413.
[6] 張璐,喬建歌,解薇,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6):4079-4081.
[7] 婁培安,余加席,安曉紅,等.農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知識和教育需求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09, 6(7):311-313.
[8] Jones PW,Harding G,Berry P,et al. 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J]. Eur Respir J,2009,34(3):648-654.
[9] 柴晶晶,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中文版臨床應用意義的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 34(4):256-258.
[10] Bestall JC,Paul EA,Garrod R,et al. Usefulness of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dyspnoea scale as a measure of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Thorax,1999,54(7):581-586.
[11] Mahoney FI,Barthel DW. Functional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 [J]. Md State Med J,1965,14(2):61-65.
[12] 馮淬靈,徐麗英,侯雅靜,等.北京市城區(qū)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對社區(qū)管理慢阻肺需求的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9(3):305-306.
[13] 周文利,杜雪平.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的患病狀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9):2197-2200.
[14] 王瑤,潘旭東,王翎.國外老年COPD慢病管理的現狀及啟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36-239.
[15] 茅葦.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與服務需求[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6,27(6):94-96.
[16] Ellison L,Gask L,Bakerly ND,et al. Meeting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qualitative study [J]. Chronic Illness,2012,8(4):308-320.
[17] 蔡淑蘭,雷鵬瓊,陳長香,等.病程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記憶障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 32(14):2920-2922.
[18] 徐麗英.北京城區(qū)社區(qū)醫(yī)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認知程度及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
[19] 國家衛(wèi)計委.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Z].2015.
[20] Sudore RL,Yaffe K,Satterfield S,et al. Limited literacy and mortality in the elderly:the health,aging,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 [J]. J Gen Intern Med,2006,21(8):806-812.
(收稿日期:2017-07-11 本文編輯:程 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