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要達到互動的良好效果,那么對于師生角色的定位、課堂氣氛的營造、課程的設計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就針對師生互動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師生角色;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128
一、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群體互動的氛圍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都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灌”學生被迫“收”,多數(shù)情況下是少數(shù)“學優(yōu)生”一統(tǒng)天下,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冷落,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幾乎不存在。而我們在教學中也常常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忽略了課堂中群體之間的互動。為了形成良好的群體互動氛圍,我們可提出“五互”:1. 相互觀察。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熱心的觀眾,都相互觀看別人的表現(xiàn);2. 相互質疑。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踴躍的質疑者,所提出的問題讓別人來回答;3. 相互聆聽。在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是忠實的聽眾,要認真聽取別人的獨特見解或沉醉于別人的朗讀之中;4. 相互競爭。在學習上,每個學生都是有力的競爭者,相互之間永不停止;5. 相互合作。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同學之間都是真誠的合作者,顯示出團隊精神。如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等。
二、探究發(fā)現(xiàn)、鼓勵質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1. 設計“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擴大互動空間
所謂“大問題”即粗線條式的問題。這種問題應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它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做策略的選擇、材料的選擇、思路的選擇,而不僅是對某一具體操作方法的選擇;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設計做多種假設與猜測,而不僅是按既定程序做一蹴即就的驗證。當教師把“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拋擲給學生,就如把學生投置于偌大的陌生領域,學生可以放開手腳,但在茫然四顧之際又必須加強聯(lián)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為學生擴大了互動空間和互動需求。語文教材有豐富的內涵,答案并非只有一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要鼓勵學生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導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把新課程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關鍵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要讓學生珍視對教材、對問題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2. 設計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互動內容
在生動、多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交流的話題增多,情感體驗豐富,思路打得開,彼此間容易發(fā)生相互影響,往往會產生“觸類旁通”之感,或“觸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現(xiàn)象,感性上也容易產生溝通。所以,課堂上除了教師準備豐富的材料、設計豐富的環(huán)境外,還要引導學生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帶到課堂上來,使課堂上的每個人都作為信息源,讓學生在充斥信息的環(huán)境中接受多方刺激、發(fā)生互動。
三、激發(fā)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源動力?!墩撜Z·雍也》中有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訌娬{的是興趣的重要性。若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靠強制手段迫使學生學習,將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乏味,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就不會主動地學,師生間無法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1. 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電教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從而控制學生興趣的轉移,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兒童是喜歡新奇與幽默,厭惡迂腐與嚴肅的。教學時常與娛樂結合,設計安排一些豐富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不但是學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場所,而且成為學生表演角色的舞臺。在教學中,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自學活動中掌握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 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龈転槿私邮?。因此,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運用幽默的語言,會使學生富有生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四、提高教師的教學敏感性
1. 創(chuàng)造機制彰顯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促進互動
在課堂中,如果教師不注意引導,很多學生會由于害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錯誤而掩飾、遮蓋自己真實的學習過程。有的學生本來有自己的想法卻隨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學生本來有疑問也不敢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維碰撞機會就錯過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機會也錯過了。因此,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一些課堂制度:如獎勵發(fā)表異議的、鼓勵大膽發(fā)言的、批評譏笑別人錯誤的等,讓每個學生都敢于暴露真實的思維、愿意表達真切的情感體驗、大膽實施自己的學習策略,以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產生更廣泛、更深刻的互動。
2. 捕捉并重組課堂信息,調整互動
教學過程中,仍普遍存在教師為實施自己的“教案”,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漠視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現(xiàn)象。往往在教師的不經意間,學生產生了一個典型的疑問、生出了一朵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掠過一絲情感的變化。如果我們教師善于把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出來,加以重組整合,或許可以引發(fā)一場激烈的討論,引起深刻的認同、廣泛的共鳴,給下面的課堂帶來一份精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反應情況及自身對教學的新認識反思教學行為。在研究的基礎上,變革教學過程,尋求富有藝術個性的教學創(chuàng)意,靈活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對話關系,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師生互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