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梅
【摘 要】閱讀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個活動,教育的競爭是閱讀的競爭,我國國民閱讀問題嚴重。閱讀習慣應從小抓起,小學語文教育應加強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加強課堂閱讀,又要加強課外閱讀。
【關鍵詞】加強閱讀;課堂閱讀;課外閱讀
閱讀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個活動。通過閱讀,可以獲得終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終生學習的習慣。蘇聯(lián)作家布羅茨基曾說過:“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如今,中小學生的閱讀量越來越少。而一個人的精神饑餓感是在中小學形成,如果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形成精神的饑餓感,長大以后讀不讀書也無所謂。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學生閱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故此,我從課堂教學角度探討閱讀教學的一些途徑。
一、重視對基本知識的學習,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
學生的認識結構中心須有適當?shù)幕A知識,才有可能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滲其源?!币虼?,我們要教育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才能厚積而薄發(fā),形成敏捷的思維,活躍地參與閱讀討論,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若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知識沒有一個較為深刻的了解,就會對文中的伯父“碰壁”之說不理解。所以我們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
二、抓住討論點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
正確地抓住討論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相幫助,會很容易突破文章的重難點,其效果遠比老師不知疲倦地面面俱到地向學生講授好得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討論重點,即使同類文章也有所不同。選擇好文章的討論點,這主要依靠老師對文章的重難點的把握和學生對文章理解的程度來確定。
1.抓住文章的主線,展開討論,從而讀懂文章
例如,《田忌賽馬》中,田忌第一次賽馬輸了,第二次轉敗為勝,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次田忌輸了,是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而比賽方法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褒R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是轉敗為勝的重要條件。孫臏據(jù)此調(diào)換馬的出場順序:(田)下等馬——(齊)上等馬;(田)中等馬——(齊)下等馬;(田)上等馬——(齊)中等馬。勝兩場輸一場,贏了齊威王。可引導學生這樣理解討論,還有其他賽法嗎?讓學生想出還有:(田)上等馬——(齊)下等馬;(田)中等馬——(齊)上等馬;(田)下等馬——(齊)中等馬。這種賽法孫臏為什么不采呢?說明孫臏怎樣?如果齊威王的下等馬比田忌的中等馬都還要強,孫臏還能幫助田忌取勝嗎?為什么?從而使學生知道“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并不是孫臏對田忌的諷刺,而是對孫臏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同時,也是幫助田忌取勝的關鍵。這樣,對“只調(diào)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的結果,就閱讀懂了。
2.抓住重難點句子去進行閱讀討論
學生在自行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深難的問題,自己解決不了。這時,我們要降低坡度,把難點分成若干小問題,引導學生逐個探究、理解、歸納、總結。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學生很難理解“他沒有回答我,只是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的嘆了口氣?!庇谑俏以O計了以下幾個討論題:①結合課前搜集的魯迅資料討論魯迅是一般的人嗎?生A:以前魯迅當過醫(yī)生。生B:魯迅寫的文章非常好,有很多人喜歡讀他的文章,說他的文章好比匕首、投槍。生C:魯迅是一個憂國憂民的人。②當“我”問伯父:“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的時候,魯迅先生在想什么?生A:這個車夫真慘。生B:想到還有許多像車夫一樣在困苦中掙扎的中國人。生C:真想讓困苦中的中國人過上好日子,但自己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又救不了他們。③魯迅為什么會嘆氣?生A:同情車夫。生B:為政府的腐敗,為人民的困苦而嘆息。最后總結:同學們說得好,雖然魯迅先生在不懈地與黑暗社會作斗爭,但是當時不容樂觀的社會現(xiàn)實,讓他為祖國命運的改變和受苦人民的解放而擔憂、嘆息。
三、實現(xiàn)從教到學的重心轉移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保障
這個需要一個過程,教師的觀念可以在短期內(nèi)轉變,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則需要一個長期艱難的歷程。如果我們盲目地照搬一些示范課,就可能一撒手變成老師跟著學生跑的尷尬局面。應由教導著學,循序漸進,穩(wěn)步推進去實現(xiàn)從教到學的重心轉移。學生的自學在這個轉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味放手讓學生自學,將收不到重要效果。我們布置學生預習時,應先引導學生自學,提出自學目標,明確“知道什么、記住什么、學會什么、了解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引導學生自學好了,課堂閱讀就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小組自學討論方式中,因為學生的年齡差異,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一定局限性,學生的思維大都處于淺表層次,有時甚至偏離或脫離討論主題,教師應適時適度地規(guī)范調(diào)整他們的思維。在小組討論后,要推選各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在尊重學生思維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共同評議,求同存異,形成多向交流,最終完成討論目標。
四、課堂閱讀中要形成民主和諧的氛圍
閱讀教學應該是平等、協(xié)調(diào)、和風細雨式的,師生、生生之間應該是伙伴式的關系。有了尊重和賞識,學生就能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更易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生和創(chuàng)造性,更易樹立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信念。例如閱讀《打碗碗花》時,學生通過看圖、讀書、提問、討論,進入理解、消化、吸收的狀態(tài)時,有的學生讀懂了“打碗碗花——不打碗”,知道要認識一種事物,就必須親身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的學生則提出相反的觀點:“雖然摘了打碗碗花不會打破碗,但還是不要隨便去摘,因為這種花有毒?!睂τ趯W生的兩種觀點,教師不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再讀再議,討論是從何處讀懂的。這樣在閱讀中創(chuàng)設積極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實施和諧的閱讀教學,鼓勵學生敢于超越書本、超越老師,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還學到了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 。凡是兒童自己能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總之,加強學生閱讀是解決課堂閱讀教學的關鍵。從小就要加強學生閱讀的培養(yǎng),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 顏丙文.《環(huán)球時報》——教育的競爭也是閱讀的競爭,2007.3.20
[2] 政協(xié)委員朱永新.《新京報》——應試教育造成閱讀率下降,2007.3.16
[3]王世堪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128—131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