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梅
【摘要】 皮膚性病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皮膚科醫(yī)生從業(yè)的基礎。皮膚病涉及的病種繁多,皮損的形態(tài)變化多端,難以通過枯燥的文字描述其皮疹的變化。針對目前普遍對皮膚科理論知識不重視的現(xiàn)象,筆者所在醫(yī)院通過啟發(fā)學生興趣、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皮膚性病學; 教學方式; 多媒體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9-0159-02
Experiences of Improving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Dermatology/LYU Yong-m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9):159-160
【Abstract】 The theory knowledge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al disease is the basis of doct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kin diseases involve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The shape of the skin lesions variety,which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only through the words.At present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some students are not paid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dermatology.We have received a good effec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nspir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Dermatology; Teaching methods; Multimedia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皮膚性病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皮膚科醫(yī)生從事臨床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皮膚科醫(yī)生職業(yè)意境升華的知識源泉。皮膚性病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強的學科,學生很難僅僅通過文字描述就可以掌握,對剛接觸這門知識的學生來說,理論課的學習猶如“天書”;皮膚性病學也是一門涉及面廣、病種繁多、涉及知識點較多及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另外,皮膚性病學作為一門二級學科,在理論知識學習時很多學生不夠重視,學習目的僅僅就是通過考核。因此,在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盡管有很多老師講得很精彩,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教學,課堂上反應很平淡,這樣導致教師努力講授的知識點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數是靠課后的死記硬背應付考試[1-2]。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討,取得了一定效果,體會如下。
1 學習興趣的啟發(fā)和誘導
1.1 開學“第一課”教育
盡管皮膚性病學的課時有限,但是在開始的第一堂課花一些時間去啟發(fā)、誘導學生們的興趣,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講述我國皮膚性病學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績,在提高學生們興趣的同時,也可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熱情;講述我國皮膚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如在遺傳學領域取得的成績,在基礎學領域、治療手段及美容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學生們產生共鳴與自豪感;講述皮膚性病學在臨床上與各個學科的聯(lián)系,讓學生們認識到無論以后從事哪個專業(yè),都會遇到皮膚病的問題,以藥疹、梅毒、帶狀皰疹等病例舉例說明,掌握常見皮膚病有利于個人工作的開展;講述皮膚護理與美容的重要性,與家庭、個人生活息息相關[3]。調研學生本人及親屬患有皮膚病的情況,如調查有多少比例學生出現(xiàn)痤瘡。讓學生們認識到即使不從事皮膚???,了解常見皮膚病益處多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開學“第一課”教育為學生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也為進一步學習皮膚性病學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1.2 看圖識病
通過經典圖片,先認識皮膚病,再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點,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皮膚病最大特點是直觀和復雜,認識和鑒別皮疹一直是皮膚性病學教學難點,僅僅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很難準確表達皮疹,手繪模式圖、示意圖的再現(xiàn)能力與實際差別較大,尤其是對剛接觸這門知識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較困難,加上皮膚病的皮疹變化快,更難以準確描述其皮疹變化的情況。因此,通過幻燈片或視頻展示典型圖片的教學手段來展現(xiàn)皮疹特點,可直觀地看到疾病的表現(xiàn)及其治療效果,同時也可強調各種皮膚病皮疹的異同點,有利于鑒別[4]。這種“看圖識病”的方法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好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選擇圖片時,可以選擇非常典型特點或非常嚴重的圖片,能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學生帶著好奇的心態(tài)進一步了解該病,教學效果會更好。
1.3 啟發(fā)式教學理念
以某個相關故事為開端,課程中以師生互動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思考[5]。例如學習白癜風時,以某一著名人物為例,講到白癜風的影響,白癜風的發(fā)病機制及臨床表現(xiàn),白癜風的治療,老師們不斷通過故事引導并深入,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生們聽得有趣,在輕松風趣的氛圍中接受相關知識,記憶也較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1.4 科室參觀方法
一些物理檢查可采用科室參觀的方法[6]。學生可以分成多個小組,陸續(xù)讓不同小組獨立完成。比如真菌直檢學習時,從患者適當的部位取材,處理標本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識別真菌,整個過程有問題可隨時問帶教老師,最后由代課老師作總結。其他檢查如斑貼試驗、woods燈、性病檢測、組織病理、免疫組化等檢查均可以采用科室參觀的方法展示并學習。也可以把需要掌握的檢查項列出,各小組利用各自時間自由安排學習,每完成一項做相關記錄,可納入學生考試總分中。同學們通過科室參觀的學習方法不僅留下了深刻印象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1.5 問題式教育
問題式教育是以先提出問題為前提的學習方法[7]。例如,學習皮膚科獨特的外用藥物的治療原則,其內容較為枯燥且難以掌握,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這些外用藥的種類和劑型實屬不易??梢酝ㄟ^提問題的學習方法,將寫有不同皮損需要使用不同種類和劑型的外用藥物卡片分發(fā)給不同小組,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小組通過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討論并回答問題,多次重復可掌握這部分內容。對于一些有提綱挈領作用的知識點,可采用這種問題式學習方法,即突出強調了其重要性,又為進一步學習提供鋪墊,同時也提高學生們學習皮膚性病學的興趣。
2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選擇
2.1 多媒體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僅僅從理論上學習皮膚病,對疾病缺乏直觀認識。多媒體教學的出現(xiàn),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與文字有機地結合,達到與學生最大程度的互動[8]。比如學習藥疹,由于藥疹的種類繁多,通過課堂上的講解很難理解各種類型的藥疹,講課時結合多媒體圖庫,可以將眾多老師多年積累的典型圖片展示給學生,學生們可以短時間內認識到眾多類型的藥疹,打破了認識疾病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又如在講述痤瘡的發(fā)病機制時,利用動畫的形式使學生很容易掌握痤瘡的發(fā)生機制及相關的四大原因,以及如何通過阻斷這四大原因而達到治療目的。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讓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有學者對多媒體的教學效果做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滿意率較高,多數學生認為方法靈活、內容生動,可明顯提高對大綱內容的掌握程度[9]。
2.2 視頻、影像資料的制作
為了豐富教學手段,可制作專題教學課件[10]。將經典的病例圖片融入至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建立皮膚病圖片集、手術視頻材料、介紹新技術的音像資料的學習資料,其內容可涉及多個亞學科,包括皮膚內外科、皮膚美容等領域。皮膚內科包括單純皰疹、毛囊炎、頭癬、皮炎和濕疹等病的診治,皮膚外科包括各種腫物切除、皮膚缺損修復等疾病的處理和治療;皮膚美容包括損容性皮膚病的診治、紋飾美容、射頻除皺、美膚激光、注射美容、脫毛、毛發(fā)移植等。在課堂上學生對視頻、影像資料的學習,加上老師們適當的講解,身臨其境般地感受臨床氛圍,對構建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具有指導意義[4,11]。當然,由于課時有限,可選擇部分視頻進行播放。
2.3 網絡教室建立
將典型病例圖片、病例資料、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等有機地整合到校園網平臺上的相應鏈接中,建立網絡教室[12]。并使網絡教室界面盡量美化簡潔,即便于學生微機操作,又使學生從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中受益。網絡教室的豐富資源解決了皮膚病存在的季節(jié)局限性,同時給感興趣的同學增加了一些深入學習的機會。例如,凍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好發(fā)于初冬、早春季節(jié),是認識皮疹與學習選擇外用藥物劑型的良好教學樣本。開課時間均避開了該病的好發(fā)時間,僅少部分學生可以在實習中見到,采集不同階段的典型臨床圖片制作成教學影片,可以讓學生系統(tǒng)學習并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隨著患者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逐漸增強,患者依從性降低,尤其皮疹發(fā)生于隱私部位的患者,常拒絕配合臨床教學,導致教與學脫節(jié)。考慮到特殊的感染方式和部位,注意對患者的人格尊重、隱私的保護,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等細節(jié)溝通,只需對患者做適當的解釋,就能收集到相應疾病的臨床資料,同時也教授了學生醫(yī)患溝通的意識和能力,放大了教學效果。網絡教室的建立為部分學生增加了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途徑。
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綜合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系統(tǒng)教學模式還在探索及改進中,帶教老師須不斷充實自己,爭取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玉文,嚴開林,陸前進.提高皮膚性病學教學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1):220-221.
[2]周春麗,吳軍,王儒鵬,等.關于提高皮膚性病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重慶醫(yī)學,2011,40(18):1863-1864.
[3]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4.
[4]魯元剛,伍津津,朱堂友,等.典型病例圖庫建設在皮膚性病學實習教學中的作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0,18(4):839-841.
[5]唐秀生.倡導引導式、指導式、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新模式-皮膚性病學教改的新思路[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6,28(5):881-882.
[6]魯建云,高麗華,譚麗娜,等.皮膚性病學臨床見習教學改革及問卷調查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7):148-150.
[7]黃琨,黃闖.PBL教學法在我國皮膚性病學教學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20):120-122.
[8]馮金鴿,周舒,朱蕓,等.皮膚性病學臨床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4):119-121.
[9]賈雪松,王小波.多媒體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6(7):657-658.
[10]吳軍,何威,胡學強,等.淺談皮膚性病學教學形式改革[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21):3354-3355.
[11] Simmons R N,Ellis J I,Dellavalle R P.Dermatology internet resources[J].Dermatologic Clinics,2009,27(2):193-199.
[12]王剛.皮膚性病學多媒體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應用[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17(1):60-61.
(收稿日期: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