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些學生步入初中,剛接觸物理學科,會被物理抽象的知識弄得眼花繚亂,不能獨立地解決物理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探究物理知識,享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弱化大課堂帶來的影響.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初中物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一、合作學習,需要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的主要手段,也是重要的組織形式.在進行分組時,有些教師考慮的因素都是單方面的,甚至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現了“胡亂拼湊”的現象.這樣,就屬于不科學的分組,難以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分組,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保證分組的合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等方面入手,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構建科學合理的小組模式.這樣,學生才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提高,教師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講“聲音是什么”時,我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并不是單純地將成績作為劃分小組的唯一標準.比如,有的小組中的學生雖然成績較好,但是性格較為內向,我將這樣的學生與一些性格活潑、思維敏捷的學生進行結組.這樣,能夠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我拿出一張紙,讓每個小組思考討論如何利用這張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這時,小組中一些思維較為敏捷、有著奇思妙想的學生進行討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了氣氛的感染,也積極地參與討論活動,并對同學的想法進行補充.最后,我讓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fā)言,此時一些喜愛表達的學生就顯得更為主動.
在這個課例中,我對學生進行了科學的分組,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效率,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優(yōu)勢.這樣分組,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學習,需要合理分工
利用合作學習模式組織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杜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渾水摸魚”現象.這樣,能使小組成員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也能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從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分工,讓每個學生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比如,有的學生成績平平,但是他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于是我讓他擔任這個小組的組長,讓他組織調控整個實驗過程;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很強,我建議他進行實驗中的操作活動,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此外,其他的學生還可以負責實驗數據的記錄、實驗結論的總結等.經過我的指導,學生各司其職,實驗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活動,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這個課例中,我明確了每個學生的定位,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效率.當然,合理分工是一個靈活的過程,并不是某個學生只能承擔某項責任.明確分工的目的是,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保證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合作學習,需要學會傾聽
合作學習,一般的開展形式為探究、交流、討論等.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在進行交流時,學生的參與熱情都較高.當別人發(fā)言時,有些學生沒有足夠重視,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在別人的發(fā)言中,可能透露出比較重要的信息,如果不能有效地吸收他人意見中的精華,那么很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對待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學會傾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奇妙的物理現象”時,我組織學生進行“燈罩實驗”:燈罩內放有一長一短的兩根蠟燭,讓學生猜想這兩根蠟燭哪個先熄滅.此時,每個小組都進行激烈討論,并且都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建議,從中總結出精華,使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獲得感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由此可見,傾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傾聽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對待.只有讓學生參與傾聽的過程,合作學習過程才能變得更加完整.
總之,物理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物理學科的優(yōu)勢,優(yōu)化教學設計,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同時,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調整,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都能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