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斐
摘要:初中歷史課教學關系到學生對祖國歷史知識的認知,關系到學生愛國情操的培養(yǎng),關系到我們青年一代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優(yōu)秀燦爛的文化,更關系到中華文明在下一代中如何更好地傳承,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有責任感想盡一切教學方法為學生培養(yǎng)濃厚的歷史興趣而努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興趣;培養(yǎng)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看似生硬的課堂教學,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出課本中歷史故事的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說教,不空洞,尋求歷史知識的載體,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文試圖從歷史課程教學中探尋利用情景活動的方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作一些總結,以期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更好的服務。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們要把自己變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協(xié)作者”,課堂教學中必須“以人為本”,讓學生盡可能對學科產生興趣,引導學生在濃厚興趣中學史、在“興趣”中悟史、在“興趣”中明理。讓學生朗讀、觀賞、表演歷史劇、看圖說史,鮮明、形象、生動的情景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這些活動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自然就掌握了該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道德情感;一些再現(xiàn)歷史場景讓學生有深刻的印象,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并能強烈地震撼他們的心靈,喚醒他們的良知,陶冶他們的情操。
一、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活動設計要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得轉變。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態(tài)度與能力。 歷史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參與各種“活動”,讓學生明白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把自己作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歷史的主人。
二、有利于達成課堂教學的目的
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活動”起來,老師就相當于“導演”,要真正做到“教師搭臺,學生唱戲”。很多歷史課堂有了學生朗讀、繪圖、講故事、唱歌、歷史劇表演等,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立意翻新,學生踴躍參與,課堂可謂“熱鬧非凡”。但是學生活動不是盲目的,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不能“華而不實”,歷史課堂“活動”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也就是我們要引導學生不能只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動,而是要明確活動的意圖,既要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又要防止學們偏離主題。并在學生“活動”中隨時提醒學生本“活動”的“目的”。例如,我在講述七年級下《宋金南北對峙》一課時,讓學生表演岳飛將軍抗今斗爭的情節(jié),朗誦岳將軍的詞《滿江紅》,學生在表演時便將岳將軍說成是名族英雄,這肯定是不對的,待到表演結束,我及時給學生指出了錯誤,岳飛將軍應為抗金英雄,并將話題引到到我們中華名族大家庭是如何在對峙中共同進步,在交融推動祖國大發(fā)展的進行了情感教育。因此教師們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不能重形式而輕知識,既要創(chuàng)新又要主題鮮明,并且要目的明確、任務清楚。
三、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
歷史課堂中“學生活動”不是簡單的要求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朗讀、記憶等,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與探索,讓學生在體驗歷史中思考、積累和豐富經(jīng)驗。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開拓延伸從而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等。歷史課堂中的“活動”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的。我們在引導學生活動時要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有序活動,同時不局限單一的形式和內容,鼓勵學生大膽開拓、創(chuàng)新。例如,從七年上冊開始,我們在教學中就有幾十個成語故事,從這些成語故事中,我和學生們一道,總結出了近100個成語,我在任教的班級上,都成立了歷史興趣小組,讓學生將這些成語歸納起來,每一學期舉行一次成語故事演講比賽,一次歷史情景劇比賽,通過這樣比賽,學生們不僅牢固掌握了本課知識,也懂得了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這樣的歷史課堂教學學生就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當然學生不可能達到老師的素質和技巧,這就要我們歷史教師要做大量的課前工作,給予他們必要的指點和幫助。
四、有利于三維目標一體化的達成
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目標是三維目標的達成過程,而歷史課堂中的學生“活動”不能是表面的、膚淺的。歷史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要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由表及里,逐層深入,使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一體化。我們每設計一個學生活動都應該想到:此活動要使學生記住什么歷史知識?理解什么歷史現(xiàn)象?對這一歷史現(xiàn)象有什么樣的思考啟示?如歷史劇的表演“活動”,首先得讓引導學生課前精心設計臺詞、反復排演,臺詞中既要有知識又要情感,表演中既要生動也要尊重歷史。我曾讓學生表演過“西安事變”背景和過程,之前下了大量的功夫做準備,課堂里小“張學良”繪聲繪色的勸諫到“哭諫”讓好多學生眼中閃動著淚花,這樣讓他們非常容易的理解了西安事變發(fā)生的背景并突破了這個難點;表演“西安事變過程”中“蔣介石”悲憤地反復仰天長嘆:“‘1936,12月12日,西安,辱死我啊!”讓大家終身難忘。這樣學生們自然記住了西安事變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經(jīng)過等基礎知識也完成了這些知識目標。最終完成了本課的三維目標一體化的達成。
總之,歷史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還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并讓歷史的“育人”功能充分發(fā)揮。要做到這些,盡可能讓學生在我們歷史課堂中“活動”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選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