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林
摘要:從2016年起,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開始把“品德與生活”和“思想品德”教材統(tǒng)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這次政治教材改革的意義不言而喻,對于初中生的學習和人生發(fā)展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就需要初中教師積極探究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的意義——加強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
關鍵詞:探索;中學生;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初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不僅僅是停留在讓學生學習一些思想政治的知識,更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對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價值觀、法律意識的形成奠定基礎。農(nóng)村中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關系著農(nóng)村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傳授學生良好的德育知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品格等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光榮使命,但青少年缺乏獨立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逆反心理和從眾心理嚴重,自制力和抵抗力都比較差且存在許多不良習慣和心理問題。因此,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的加強和改進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推進,各種黃色淫穢視頻、各種網(wǎng)絡游戲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和身心健康;再加之,社會結構變化,農(nóng)村留守學生出現(xiàn),這批學生缺乏父母關愛,缺乏交流,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正確引導,學生就憑著他們那雙稚嫩的眼睛以及缺乏社會生活經(jīng)驗去判斷人和事,往往分辨不出高尚與低俗、善良與丑惡、社會責任與個人利益等多方面的利害關系。這就會導致他們的道德滑坡,行為出軌甚至被壞人利用,做出一些與道德相違背,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中學生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加強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尤為重要。下面就從學生道德言行分析與教材“因材施教”,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進行探究。
第一,現(xiàn)在初中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是家庭的“小太陽”,他們自小在家庭里受到溺愛變得自私、嬌氣,享樂意識嚴重,他們強調(diào)自身發(fā)展的利益,淡化他人意識、大家意識、集體意識。對學生中的獨生子女,應重點克服學生的優(yōu)越感、自私和嬌氣滋長。結合教材《公共利益》講授時,滲透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讓學生弄清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維護公共利益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不僅要遵守各種公共規(guī)則,更應在心靈深處培養(yǎng)關懷他人,心系社會情懷。當他們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教育學生優(yōu)先考慮集體利益、整體利益,同時依法保護個人的正當權益。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熱愛勞動、學會堅強、關心父母、關心和參與公共事務,有愛心和正義感,主動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責任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松弛和誤導,影響了一些學生的健康成長?,F(xiàn)在農(nóng)村中學有70%以上的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放松對學生的教育,僅僅滿足孩子物資上的私欲,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事務,對孩子不聞不問,平常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以致孩子養(yǎng)成一些不良性格和習慣;有的家長信奉“唯分數(shù)論”,在家里只過問孩子的成績,不考慮孩子的操行、品德和成長歷程;有的家長還當著孩子的面展示自己的不良思想和不良習慣,忽視家長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往往對孩子的思想或行為起到了誤導作用。這階段政治教師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素養(yǎng)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尤為重要。對家庭經(jīng)濟寬裕而疏于教育的學生,通過學習《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順境和逆境》教育學生要勤儉節(jié)約、不亂花錢、不趕時髦、不攀比、不浪費、不霸氣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艱苦樸素的好作風;“順境最易見敗行,逆境最易見美德”教育學生如果一味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缺乏憂患意識,就會在順境中觸礁擱淺,應心存感激,健康成長,不辜負親人和社會的殷切期盼和囑托。
第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雖給孩子們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但同時腐朽沒落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通過網(wǎng)絡傳播腐蝕孩子的心靈。部分中學生迷戀上網(wǎng),無心學習甚至逃學,精神空虛,行為失禁,有的迷戀網(wǎng)絡虛幻的世界,做出許多荒唐的事情;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這不僅影響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同時給社會帶來了潛在的危害。結合教材《一念之差》,教育學生遠離不良誘惑,不到營業(yè)性歌舞廳、錄像廳、游戲廳、網(wǎng)吧,遠離“黃、賭、毒和邪教”,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文明上網(wǎng),遵守道德規(guī)范、法律法規(guī);也可以通過辯論方法,例如“上網(wǎng)的利和弊”,從而達到預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目的,加強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
第四,學生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自尊心、獨立性不斷增強,不再一味地依賴父母和老師,出現(xiàn)青春叛逆期。以執(zhí)拗的、對立的、反抗的心態(tài)對待父母和老師,不愿意更多地聽從別人的意見,服從別人的安排,我行我素。在此期間,如果不正確地加以引導和溝通“道德與法治”教育,學生很容易違反道德與法律。初中教材安排了《跨越代溝》、《無序與有序》、《一念之差與一步之遙》等幾單元對學生進行指導,教會學生如何走進父母,理解老師;如何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如何與父母老師溝通交流,消除隔閡,走出依賴和叛逆,調(diào)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緒、態(tài)度,克服逆反心理。“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遵紀守法,遵守規(guī)則,誠實守信。認識行為的后果,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哪些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以及怎樣用法律保護自己,做到心中有規(guī)則、法律及道德、從他律走向自律,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總之,每一堂政治課都滲透著道德與法治教育,政治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做到學法、懂法、用法,爭做文明的小公民,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初中政治教材改革的目的——“道德與法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