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良
摘要:通過調查學生,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最大困擾的問題其實是“相似性”問題。為什么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呢?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地理知識的“相似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用相似的方法傳遞相似的知識。學生被相似的內容弄得“暈頭轉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習的內容較為專業(yè),學生的學習難度被大大的增加,學生更需要突破“相似性”的困擾。在筆者看來,比較法的應用可以發(fā)揮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比較法;高中;地理;學習;應用
地理知識屬于文科,但是它又有極強的理性。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有很多,其中最令他們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知識的學習中往往會將相似的知識“相混淆”。事實上,通過回憶地理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地理知識的設置過程中,章節(jié)之間,每一個課時之間,往往是循環(huán)往復的進行著相似內容的教學,變換的似乎只有“地域名稱”、“地域特點”。在這樣的知識學習中,學生難免會被“相似”困擾。那么,如何幫助學生學習這樣的地理知識呢?筆者認為最佳方法就是“比較法”。下面筆者將結合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對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應用現狀分析
1.方法多元。通過觀察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比較法對于克服學生學習中的“相似”問題,有極大的作用。但是,要想恰到好處的進行“比較”,還需要對比較方法進行精心的選擇。事實上在筆者看來,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教學資源,我們要應用的比較方法就會不同。地理比較法只是該方法的一個統(tǒng)稱,其實地理比較法通過更為細致的劃分,還可以分為借比法、縱比法以及中心內容比較法,這些比較法為地理教學作出了突出貢獻。除去以上所說的這幾種方法,占據總數最多的一個比較法為類比法。
2.應用較廣。其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一線的高中地理教師,早就已經發(fā)現地理教學“循環(huán)往復”的特點,早就明了“相似性”是造成學生學習困擾的問題之一。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早就已經關注比較法的應用,而且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通過觀察我們很容易就會發(fā)現,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比較法被廣泛應用。研究表明,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大約有上百個知識點都運用到了地理比較法,其中包括陸地和海洋、自然資源與自然災害以及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huán)境等。這些知識點相較于以往的內容更顯得易于理解,少了一些像地標經緯度那樣需要通過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去記憶理解的東西,而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地理比較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作用。
3.引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在筆者看來這是應用比較法后,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筆者一直堅持應用比較法的原因。地理教學通過地理比較法的羅列,會使學生對于接下來要進行的授課內容產生一定的頭腦風暴,他們會了解到本章知識點的大體框架,也會對課本的脈絡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思考,其實比較法在標題上就已經透露了本章要學習的重點,也囊括了主要的知識點名稱。
4.實現了理性教學。相比其他文科的情感性、思想性,筆者認為地理知識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理性。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客觀存在”,學生應用的方法“客觀理性”,學生積累的知識“客觀枯燥”。地理的學習其實也是理性化的學習。所以,地理比較法一般在理性方面的內容比較多,主要包括地理特征、地理概況和地理成因。這些知識點在干巴巴的敘述過程中更顯無味,但通過一定的比較產生中和作用,把比較乏味的部分去除,剩下的有意思的部分就能夠通過地理比較法表現出來。如在講述地貌的過程中,學生大多都對地表形態(tài)沒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可以通過對比我國地貌和他國地貌,讓學生自己學會去找出不同點,這樣的教學手段既應用到了地理比較法,也使得學生在課堂的興趣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方法分享
1.突破單一化。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藥,也沒有“百試百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的變換中,在學情的變換中,在教育目標的轉變過程中,比較法可能是適宜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但是絕對不會是唯一的方法。即使是對于比較法萬分肯定的筆者,也認為在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中,比較法往往是首選方法,但是,要想實現高效化的教育教學目標,教師還要突破單一的教學方法,讓比較法與其他學習方法巧妙地融合起來。在實際的地理教學過程中,除了經常性地注入地理比較教學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將地理比較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否則教學就難免陷入枯燥無味的雷區(qū)。比較常見的方法有地理歸納法以及地理綜合分析法等,這樣一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就能夠接觸到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法,嘗試更多新穎有趣的方式能夠讓他們的興趣隨著這些不同的教學手法而逐漸提升,這也是我們強調的運用多種教學手法的初衷所在。
2.以生為主。教法選得好,目標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好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是教師教的主體,教師應用比較法突破教學重難點,目標的指向還是學生,“教的重難點”其實是“學的重難點”,所以,教師應用比較法,還要讓學生學會應用比較法。學生在地理學習的課堂上存在一些不積極的現象,就是因為地理比較法被老師運用到只是單純的授課的手段和方式,而老師沒有意識到讓學生同樣也參與進地理比較法的自我學習之中,長此以往,學生難免被動。教師講述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反應和理解能力,不能只是為了單純的授課,而要將目光放到學生的反饋結果中去。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在高中學段往往已經得到了學生的重視,但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學習困難依然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學生“想學”就能“學好”。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遭遇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地理知識中有很多相似的內容,往往把學生的學“搞混”,有很多相似的方法把學生的學“搞混”。這時我們就會發(fā)現,應用比較法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優(yōu)勢明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