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德
摘 要:一堂好課的標準在于教師是否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教師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愉快,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從體育與健康課標中四個學習目標出發(fā),分別闡述了學生在課堂中就四個學習領域中的各種動態(tài)的表現(xiàn),并通過了“活力指數(shù)”這個評價方案來貫穿整個學習目標,進一步挖掘在新課標下衡量一堂體育課的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的可操作性、同時避免體育教學的盲目性。
關鍵詞:活力指數(shù);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運動技能的習得、體能的增強和學習行為的變化等方面”。伴隨著新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的多元化,體育課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人格、個性的塑造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zhì)、增強體魄仍是新課標的主旋律,但相比之下,以前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比較注重結(jié)果,側(cè)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運動量、運動強度與練習密度,傾向于課堂的“生理體育教學觀”,這是對體育課堂觀察、評判的一種片面性。它沒有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為舉止、心理和語言特征變化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從而無法全面地反映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標理念的倡導下,衡量、評判一節(jié)體育課的質(zhì)量和效果,必須實時關注和預計課堂上學生“活力指數(shù)”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為此,我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的學習目標對“活力指數(shù)”的可操作和可觀測的評價指標進行闡述,以進一步做到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一節(jié)體育課課堂教學。
一、學生在運動參與方面上的“活力指數(shù)”
運動參與目標的“活力指數(shù)”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想學”的態(tài)度與行為層面上?!跋雽W”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中行為積極主動、思想活躍,上體育課的欲望強烈,課堂上能夠盡快進入角色,帶著感情色彩參與練習。例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前的集隊,做到準時、快速、安靜、整齊,并熱情參與布置場地、器材,行動快速,主動認同學習目標,課堂中始終情緒高漲等;所有的這些課堂上的顯性或隱性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我們都認為學生在運動參與方面的“活力指數(shù)”高,基本上完成了新課標規(guī)定運動參與的學習目標。但這些表現(xiàn)都是比較抽象的,無法用數(shù)據(jù)來衡量和評估的指標,只能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語言來描述它的“活力指數(shù)”。如,“自覺主動” “自主進行” “行動快速” “欣然認同目標” “精神飽滿”“踴躍參與”等詞語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參與體育課的態(tài)度、行為、情趣與意識習慣。
二、學生在身體健康方面的“活力指數(shù)”
身體健康目標的“活力指數(shù)”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是否“能學”?!澳軐W”是指學生在身體練習當中,能否完成教師布置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能不能及時主動地調(diào)整自己來適應枯燥的練習環(huán)境,精力、活力、斗志、注意力能否集中而長久,體能、體型與健身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與鍛煉。例如,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學生能夠認同教師規(guī)定的練習次數(shù)與強度,欣然愉快地接受教師布置的練習任務,在練習中輕松應對,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教師布置的練習數(shù)量與強度,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充分考慮好學生的能力水平與年齡特征,使學生能夠保持在一個寬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完成動作。在操作“活力指數(shù)”評價時可以用語言進行表述如,“抬頭挺胸” “速度快、耐力好” “很快地完成任務”“配合意識較高” “充滿歡快” “能吃苦耐勞” “累并快樂著”等。
三、學生在心理健康變化以及社會適應性方面的“活力指數(shù)”
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性是對自己心理狀態(tài)以及自己與群體關系進行調(diào)整的一個必要過程。具體表現(xiàn)在體育課堂中為學生是否“用心學”,“用心學”是指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用心去感受身體、感受情緒、感受堅強與勇敢、感受超越與卓越的活動與經(jīng)歷,能夠積極主動地適應群體生活。思想不要凝固,做個身強、心強的人吧!思維跟隨動作、遇到問題會及時處理、主動關心詢問他人、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例如,在籃球課上,學生會根據(jù)場上的形勢變化及時果斷地作出決策與行為,并能夠進行分析,尋找失敗的原因,保持良好的情緒,愿意為同伴創(chuàng)造更好的得分機會,遵守規(guī)則、尊重裁判,球技與人品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使學生的心理思維隱性動態(tài)能更活躍。用語言來表述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性方面的“活力指數(shù)”,如,“具有一定的領袖風范” “品德高尚” “主動關心他人、樂意與人交流” “能夠感受體會體育鍛煉的快樂與失敗” “專注于練習中” “心理素質(zhì)好” “適應能力強”等。
體育與課堂教學在體現(xiàn)學習目標多元特征的同時,還應注意有所側(cè)重,如何更好地關注與研究課堂上學生的“活力指數(shù)”,將會是提高與評判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認為,只有制訂設計一套健全、合理、科學的課堂學生的“活力指數(shù)”評估表,才能更切實地反映新課標的精神與理念,才能有效地提高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