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雪,張海蓮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其關系
侯天雪,張海蓮*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目的 了解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心理健康及應對方式現(xiàn)狀,進一步分析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以便利抽樣方法選取吉林省延邊地區(qū)某綜合大學511名在校生,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家庭關懷度指數(shù)問卷(APGAR)及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對其進行調查。結果 研究對象家庭功能得分為(7.5±2.5)分;積極應對方式得分為(34.6±5.7)分,消極應對方式得分為(27.7±6.7)分;心理健康得分為(3.3±4.2)分。研究對象家庭功能、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得分存在顯著相關性(P<0.01)。結論 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良好,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特征明顯,心理健康水平尚可,三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心理健康;應對方式
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由于人際交往、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就業(yè)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1,2]。有研究證實,家庭功能與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相關性[3],而應對方式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4]。為此,本研究調查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現(xiàn)狀,進一步探討三者的相關性,從而為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干預策略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吉林省延邊地區(qū)某綜合大學9個不同專業(yè)大一至大三的511名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1.2.1 家庭關懷度指數(shù)問卷(APGAR)該問卷主要調查家庭的適應度、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親密度,共5個條目。評分標準:“經常”為2分,“偶爾”為1分,“幾乎沒有”為0分;總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總分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礙,總分0~3分表示家庭功能嚴重障礙。
1.2.2 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該問卷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部分,各有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分記分法,“肯定是”為5分,“肯定不是”為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積極或消極特征越明顯。
1.2.3 大學生人格問卷(UPI) 該問卷包括64個問題,其中52個一般癥狀題,4個關鍵題,4個偽題和4個輔助題。評分標準采用2分制,“是”為1分,“否”為0分,以一般癥狀題和關鍵題得分為總分,滿分56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根據(jù)總分及個別題目得分情況將研究對象分為3類,第一類(總分≥25分,或者有25題選擇“是”,或者8、16、26題中至少有兩題選擇“是”,或者前3個輔助題中至少有兩題選擇“是”,或者以上情況兼而有之)為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者,第二類(20≤總分≤24分,或者8、16、26題中有一題選擇“是”,或者輔助題中只有一題選擇“是”,或者以上情況兼而有之)為不能確定是否有心理問題需要再次與之聯(lián)系者,第三類為心理健康者。
本次調查采用便利抽樣方法,調查前說明調查目的和研究意義,使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調查。由兩名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進行資料收集,調查時間為15分鐘。共發(fā)放并回收530份問卷,最終有效問卷511份,有效率為96.4%。
本次調查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頻度分析、t檢驗、χ2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19.9±1.1)歲;男生 252人(49.3%),女生259人(50.7%);漢族346人(67.7%),其他民族165人(32.3%);居住地在城市的376人(73.6%);大一171人(33.5%),大二 172人(33.7%),大三 168人(32.9%);醫(yī)學專業(yè)265人(51.9%);家庭類型為核心家庭的257人(50.3%),詳見表1。
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家庭關懷度指數(shù)問卷總得分為(7.5±2.5)分;特質應對方式問卷中消極應對部分得分為(27.7±6.7)分,積極應對部分得分為(34.6±5.7)分;大學生人格問卷總得分為(20.7±12.4)分,詳見表 2。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表2 研究對象家庭功能、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現(xiàn)狀
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家庭功能與積極應對方式呈低度正相關(r=0.33,P<0.001),而與消極應對方式呈低度負相關(r=-0.18,P<0.001);家庭功能與心理健康呈低度正相關(r=0.14,P<0.001);應對方式中,積極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呈低度負相關(r=-0.19,P<0.001),消極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呈低度正相關(r=-0.40,P<0.001),詳見表 3。
表3 研究對象家庭功能、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相關性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來自個人、家庭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研究顯示,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總體良好,但相關得分不高,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4]。梁梅等對高校護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功能是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5],而且家庭成員和諧相處和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對學生心理健康起到積極作用[6]。家庭是每個人心靈的歸宿,良好的家庭功能始終影響著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另外,延邊地區(qū)大學生物質應對方式呈現(xiàn)兩個極端,即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特征都較一般人群明顯。有研究表明,大學生應對方式是學習倦怠的重要影響因素[7],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的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學習倦怠問題,而且應對方式對大學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也有影響[8]。本研究中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尚可,但有較嚴重和一般適應性心理問題者約占15%。在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和黎族、藏族等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調查中,有心理問題者檢出率[9~11]都較本研究高,因為本科院校大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水平基點高、就業(yè)壓力小,而漢族大學生與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在適應新環(huán)境和人際交流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學校有必要多方面評估學生的特點,如民族、家庭背景、學習情況、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盡早篩查出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并進行針對性干預。
研究結果顯示,家庭功能、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三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以往的研究顯示,積極應對方式與家庭功能呈正相關,而良好的家庭功能也有利于積極應對方式的建立[12]。有研究提出,優(yōu)化家庭功能,向著健康家庭邁進,可提高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13];遇到壓力時,采用解決問題和求助等積極應對方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高[14]。由此可見,只有從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入手,家庭發(fā)揮其良好的功能,學校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與有效的心理健康篩查和干預措施,社會提高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就業(yè)等方面的支持,才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總之,延邊地區(qū)大學生家庭功能良好,應對方式特征明顯,心理健康水平尚可。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應發(fā)揮良好功能,大學生個人也應采取積極應對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有效開展學習活動,以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
[1]張歡,柳明仁.對延邊地區(qū)大學生人際信任與交往焦慮影響因素分析[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1,9(10):218.
[2]白劍波.影響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對策[J].中醫(yī)教育,2003,22(2):17-19.
[3]張利.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功能的關系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4,35(5):58-63.
[4]黃志杰,李玉婷,黃美琪,等.廣州地區(qū)醫(yī)學生家庭功能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2):295-298.
[5]梁梅,林艷婷,鄭建盛,等.莆田市高校護生睡眠質量現(xiàn)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5(4):91-93.
[6]郭琪,張鑫毅,溫曉颯,等.上海市閔行區(qū)兩所學校學生抑郁癥狀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5(6):426-428.
[7]徐創(chuàng),隋紅.特質應對方式與學習倦怠的關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3):420-422.
[8]梁世鐘.大學生特質應對方式與抑郁、焦慮的關系[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0,23(4):212-213.
[9]劉珊珊.高職院校大學生UPI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及分析[J].才智,2014(9):9-11.
[10]姚溫青.藏族高職大學生UPI測試分析及其對策探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5,30(6):77-80.
[11]賈月亮,賈月明.黎族大學生 UPI調查分析[J].商,2014(5):269.
[12]沈怡芳,張曉莉.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家庭功能的關系[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2(5):89-92.
[13]張利.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功能的關系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4,35(3):58-63.
[14]孫洪禮.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應付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8):1129-1133.
G526.5
A
1671-1246(2017)21-0112-03
注:本文系延邊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ydbksky2017132)
(*通訊作者:張海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