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歡
摘 要 一個班級要成為有凝聚力、積極向上、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秀集體,必是一個有文化氛圍的班級,作者根據(jù)自己教育教學的經(jīng)驗,從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活動文化建設三個方面來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并倡議班主任和學校要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的各種模式,從而發(fā)揮班級文化建設的無窮教育魅力。
關鍵詞 班級 班級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 活動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8.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班級文化主要指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xiàn)。
班級文化不僅是班級內師生共同的財富,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它成為增強集體凝聚力,加強班風建設的主要途徑。不但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促使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成功塑造積極進取的班級形象,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為此,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在班集體建設中,應該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的重要價值,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設計,充分發(fā)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物質文化建設——優(yōu)化與引導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huán)境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教室墻壁布置、標語口號的擬定、桌椅的擺放、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打掃與保持等等。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教室是學生所在時間最長的地方,溫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對學生的快樂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
1.1細心布置班級墻報
墻報是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主要宣傳場地,在這個場地,所呈現(xiàn)出來的健康,積極等優(yōu)良元素的文化才可以得到最佳的體現(xiàn),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墻報,大力的提倡健康,陽光理念,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讓學生自己設計、繪制,定期按照不同的主題繪制黑板報,如新學期的《新學期展望》、三月份的《雷鋒在身邊》、結合詩詞大會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繪制好的黑板報以文字優(yōu)美,內容健康活潑富有教育意義,色彩豐富等最佳的狀態(tài)展示出來, 不僅美化了教室,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以提升,同時也定期給與學生教育。除了黑板報,班級墻壁上還設置榮譽欄,學生看到一張張獎狀可以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fā)大家熱愛班級的情感,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用心創(chuàng)建圖書角
在教室里還設置了圖書角,從起名到挑選書籍要格外用心,既要符合班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要注意到閱讀的廣度和深度。給圖書角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陽光閱讀”、“書香一角”、“心靈的驛站”等等,明確圖書角的功能,書籍的種類有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也有激勵人心的名人傳記、還可以是學習指導叢書以及貼近時事的報刊雜志等等,圖書角的設立給班級增添了文化氣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隨時閱讀的好習慣。還定期進行閱讀心得交流,并以小報,日記等形式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感受記錄下來,有效增強集體學習效果,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1.3精心設計班級標語
張貼標語是一種基本的文化宣傳方式,如班訓,班主任寄語、名人名言等,這些標語是班級整體精神、目標的體現(xiàn),主要是對學生的要求、訓導、告誡或防范。著重抓青少年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養(yǎng)育和訓導。標語要具有朗朗上口,精煉,通俗易懂等特點,如"求真、務實、創(chuàng)新"這一條,把它做為班訓,提示同學們?yōu)槿艘嬲\,做事要有城信、務實,比如惜時如金,分秒必爭,做最好的自己;我自信,我進步,所以我成功;心中有目標,風雨不折腰等,告誡初中生要珍惜時間,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發(fā)揮自己的無限潛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種班級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導向,結成一個集合體,形成一種理想的人格,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的。
總之在班級環(huán)境建設上,要組織學生精心設計和布置,使教室里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意義,營造一種規(guī)范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成為一個隱形的課堂,讓學生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力、體現(xiàn)個性,從而體現(xiàn)一個班級教育和教學的主旨。
2制度文化建設——核心與保障
在班級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guī)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jiān)督機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稱為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是內在的文化體現(xiàn),它是班級運作的保障。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一個班級成立之初除了要學習校規(guī)校矩、中學生行為守則之外,同時還可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班規(guī)如值日制度、行為準則、獎懲制度、學習公約等,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通過學習、掌握、遵守各種制度,有利于學生迅速適應新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嚴格的組織性,嚴明的紀律性、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使班級能良好穩(wěn)定地運作,成為一個富有凝聚力和榮譽感的班集體。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宣讀或張貼就能完成,它需要長期跟進、實施落實,才能形成真正的制度,成為學生自我約束的一把尺子,班級才能朝著目標前進,所以制度文化的建設是需要班主任有極大的耐心和執(zhí)行力。 (下轉第63頁)(上接第52頁)
3活動文化建設—凝聚與激勵
通過組織開展各式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參與競爭,提高學生思想修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xié)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主題活動主要分為四類:思想教育類,目的在于通過活動來滲透思想教育,避免單一的說教,學生在活動中明辨是非觀、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我的未來不是夢》、《維護班級人人有責》、《誠信伴我行》等;學習指導類,目的在于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正確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如《學習經(jīng)驗交流會》、《閱讀沙龍》等;知識拓展類,目的是通過活動開拓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面,開發(fā)智力等。如《安全知識大PK》、《學習陶藝》等;生活引導類,目的在于通過活動使學生熟悉生存技能,學會生活,學會共處等。如《今日我當家--廚藝大比拼》、《消防演練活動》等。活動的開展要根據(jù)學校的計劃、班級當前的實際狀況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了合理有效的主題活動開展計劃,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活動的形式要打破傳統(tǒng)的被動方式,積極改為自主探索,同時要求學生進行相關的調查工作,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并鼓勵學生將調查結果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實現(xiàn)交流學習,有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改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另外要引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親身體驗,進行多媒體學習,使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活動地點多變。在班級文化相關建設工作中的實踐過程中,為了給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將操場,草地,音樂教室等作為授課地點,從而使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放松心情,深層次的理解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意義,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班級文化建設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和影響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學生的素質和發(fā)展。因此,不僅班主任要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學校也要為班級文化的建設提供一切有利的條件,幫助總結、歸納班級的文化特點,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的各種模式,并鼓勵形成班級文化的多樣化局面。相信不久的將來,重視文化建設將成為一種潮流、一種必然、一項工作在學校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 顏斌.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實踐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4(5):25-25.
[2] 蔣依林.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下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6(37):23-23.
[3] 傅義書, 李清文. 潤物無聲,教育有痕——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與班級管理實踐[J]. 科學咨詢, 2015(22):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