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寧
摘 要:隨著文物收藏熱度和人們的文化保護意識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文物鑒定和鑒賞工作。通過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文物鑒定和鑒賞中應用傳統(tǒng)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過于依賴鑒定者和觀賞者的經(jīng)驗積累。因此,為了促進文物鑒定和鑒賞工作更好開展,在新技術條件下還需要加強改進和完善傳統(tǒng)鑒定和鑒賞方法。本文詳細分析了目前在文物鑒定和鑒賞中常用的方法、新技術條件下的文物鑒定和鑒賞方法兩個方面。
關鍵詞:文物鑒定;文物鑒賞;常用方法;新技術
一、前言
在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和鑒賞過程中就能夠加強對光電、網(wǎng)絡等新型科學技術的應用,這可以看作是當前文物保護技術研究中的主要內容,對提高我國文物保護鑒定和鑒賞效率、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在文物鑒定和鑒賞中常用的方法
自古以來,我國都比較重視文物鑒定和鑒賞工作,其中包括化學知識、藝術研究、歷史知識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文物鑒定和鑒賞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文物鑒定方法
傳統(tǒng)的文物鑒定工作主要是鑒定者通過不斷積累知識,并結合自身鑒定經(jīng)驗和簡單的輔助技術來完成的。較為常見的主要有三種。一是同類類比法。同類類比法是目前最常見的文物鑒定方法,也被稱為比較鑒定法,實質上就是將已經(jīng)確定的文物作為樣本,與需要鑒定的文物之間通過比較、對比來進行鑒定。其中所對比的內容包括表面歷史痕跡、光澤、顏色、形狀等可以直接觀察到的因素[1]。在同類類比法中需要遵循兩個原則,即作為參照樣本的數(shù)量不得少于兩個,這樣才能夠保證最終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在鑒定過程中,鑒定者必須始終堅持客觀性,禁止由于心理偏向影響鑒定結果。二是分類判斷法。分類判斷法指的是根據(jù)文物材質、產地、歷史等性質,排查存在一定差異的文物,從而判斷文物是否真實。比如在鑒定青銅器的過程中,如果青銅器氣孔移位、銹色不正,就可以將其判斷為贗品。并且就各個時期的文物來說,也具有自身不同的特征,因此,就能夠作為文物斷代鑒定的參考依據(jù)。三是客觀分析鑒定法??陀^分析鑒定法指的是鑒定者在鑒定過程中可以分析文物形成原因、所處年代等客觀內容,并配合相應的鑒定方法,整體判斷文物的年代以及真實性。比如在鑒定字畫文物的過程中,鑒定者一方面需要鑒定字畫的繪畫特點、紙張等內容,另一方面還需要分析字畫的鑒章、題跋等內容,也可以利用歷史資料來了解作者信息,進而客觀分析字畫文物,做好鑒定工作[2]。
(二)文物鑒賞方法
文物鑒賞是人們了解、認知文物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藝術性、文化等過程,同時也是滿足個人心理需求的過程。在鑒賞過程中,人們不僅僅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物,獲得滿足感,同時還能夠進一步研究文物,增長見識。在具體鑒賞文物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感知藝術性,鑒賞者必須拋開文物的物質價值,從藝術的角度來感知文物,從思想意識方面感受到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其次是感受文物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在藝術欣賞中,鑒賞者還應該感受到文物中所含有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鑒賞者的內涵和心理;最后是精神升華,在鑒賞者了解了內涵之后,還可以根據(jù)文物中所具有的歷史文化精神來升華自身的精神[3]。在鑒賞文物中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的歷史時代來說,人們對文物的欣賞角度以及認知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鑒賞過程中,不應該拘泥于相關文獻記載中的介紹,而是需要形成與時俱進的鑒賞意識。同時對于不同的鑒賞者來說,其精神意識、個人審美也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在理解中就會存在一定差異,這是必然存在的,因此,鑒賞者在文物鑒賞過程中需要堅持自身的個性化鑒賞風格。
三、新技術條件下的文物鑒定和鑒賞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迅猛,在各個行業(yè)和領域中都逐漸開始廣泛應用新技術,其中在文物鑒定和鑒賞中,為了提高鑒定和鑒賞質量,也逐漸開始應用先進科學技術。
(一)三維成像技術
在三維成像技術中,主要包括三維還原技術、圖像處理技術以及電子測量技術,最終形成三維數(shù)字化電子模型。在文物鑒定和鑒賞過程中應用三維成像技術,能夠更好開展文物管理與保護工作。首先應用在文物鑒定中,鑒定者可以先將已經(jīng)確定的文物利用三維成像技術制成真實的還原模型,并保存到數(shù)據(jù)庫當中,進而在后期鑒定過程中,就可以直接利用模型來類比分析需要鑒定的文物[4]。同時利用三維模型,還能夠最大限度還原文物原先的保存環(huán)境,比如地宮、墓室等,這樣就更加便于分析文物出現(xiàn)質量問題的原因,做好斷代工作。其次應用在文物鑒賞中,一直以來,在文物鑒賞中如何保護文物始終都是重要的研究內容,而利用三維成像技術,鑒賞者就能夠直接利用三維模型來鑒賞,不僅僅能夠全范圍鑒賞文物,同時還能夠避免損壞文物[5]。
(二)網(wǎng)絡信息平臺
網(wǎng)絡信息平臺在文物鑒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體應用中,首先需要建立網(wǎng)絡鑒定平臺,在文物鑒定過程中對鑒定者的實際操作經(jīng)驗要求比較高,并且必須由專業(yè)人員參與其中,因此,在鑒定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最大限度召集專業(yè)人才,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成本的控制。而利用網(wǎng)絡信息平臺,就能夠利用社交網(wǎng)絡來召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鑒定專家,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來完成遠程文物鑒定工作。這樣在文物鑒定工作中就能夠召集盡可能多的專家參與,最終得出的鑒定結果的含金量也比較高[6]。另外,還應該構建資料檢索系統(tǒng),一般在鑒定過程中為了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都會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和書籍資料,這會大大增加鑒定者的工作量,而利用網(wǎng)絡信息平臺,就能夠直接檢索各種資料,其速度、效率和質量都顯著提高。
(三)激光與光電透視技術
在文物鑒定中的難點之一就是檢查文物內部結構,而激光與光電透視技術就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文物仿制做舊中,其內部是做舊的盲點位置,而利用透視技術鑒定者就能夠直接觀察到其內部是否存在做舊現(xiàn)象。尤其是在檢查一些細口類青銅器、瓷器等器血的過程中,應用透視技術就能夠提高鑒定準確性。同時文物類比的方法依據(jù)也很多,通過透視技術,就能夠拍攝文物結構內部,保存形成新的類比資料,后期在鑒定過程中就能夠直接作為參考。
四、結語
總體來說,新技術的發(fā)展為文物鑒定和鑒賞工作提供了更多方式和途徑,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物鑒定和鑒賞的水平與質量,保證最終得出的鑒定結果更加真實,這對加強我國歷史文化保護和文化宣傳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文物鑒定與鑒賞(文物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7):121.
[2]文物鑒定與鑒賞(文物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3):2,122.
[3]錢洲勝社長與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座談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5(11):100.
[4]苗建強.對文物鑒定與鑒賞的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0):240.
[5]我社成功舉辦央視尋寶欄目專家鑒定團走進合肥大型鑒定活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3(9):118.
[6]《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獨家訪談之中國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畫家羅仁琳[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3(5):94-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