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廣
摘 要:籃球課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運動項目,但很多學生不注重技術動作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進球上,致使技術動作欠佳形成錯誤的技術定型。另外,學生不注意身體素質(zhì)練習以及方法或手段的結(jié)合運用,使得技術提升緩慢。為了使高中學生正確掌握跳起投籃技術,增強身體素質(zhì),收到有效的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對該技術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探討嘗試。
關鍵詞:投籃;探討;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10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60
一、問題的提出
投籃是籃球運動的主要進攻技術,是唯一的得分手段。而跳起投籃更是最重要的得分技術之一?;@球運動是一種團隊投籃比賽。比賽中進攻隊員運用各種進攻技術戰(zhàn)術,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投籃機會,力求投中得分,而投籃得分多少決定比賽勝負。因此掌握好投籃技術并不斷提高投籃命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不注重技術動作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得分上,致使很多學生技術動作欠佳甚至不正確,習慣成自然。很多體育教師也認為只要球進就行,至于動作技術是否規(guī)范不必太多關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投籃的規(guī)范化要求不嚴,只看到當時球進了就想當然的認為有進步,卻無視錯誤的技術動作導致技術下降。有時不正確的投籃動作也能投中(瞎蒙)。瞎蒙成功往往給自己帶來一種滿足感。特別是對初學者很可能模仿這一錯誤動作,久而久之其錯誤動作就會定型。另外,學生不注意身體素質(zhì)練習,使得技術提升緩慢。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我校高中一年級基礎條件相近的兩個班7、8班,7班為實驗班,8班為對照班。每班男生20人。
2.研究方法:實驗法。對兩個班級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附表),進行比較分析。
三、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一)實驗結(jié)果
經(jīng)過12個學時的教學實驗。技評和達標成績見表一。
實驗前兩個班的基本情況相同。從表中看出,試驗后兩個班的技評和達標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班成績均高于對照班。
(二)分析
1.示范講解要精練
高中生求知愿望高、模仿能力強,思想活躍。大多數(shù)學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籃球,在初中也學習了原地投籃。對此有一定的感知,加上習慣性的影響,使得學生能感知教師示范動作的細節(jié)?;谶@些特點,教師在示范時利用跳起投籃的技術掛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了解動作的細節(jié)和整個動作過程,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觀看動態(tài)畫面或影像剪輯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強化記憶。正確的示范不僅能給學生留下正確的技術概念,而且能激發(fā)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熱情。示范動作時應根據(jù)技術結(jié)構(gòu)的特點,注意示范的面給學生建立完整動作形象形成正確直觀表象。所以,無論是教師的現(xiàn)場示范還是結(jié)合掛圖講解都要努力做到規(guī)范準確。
講解是體育教學中運用語言教學的一種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高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認識理解能力比初中時有一定的提高。但教師在講解時也要力求做到言簡意賅,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盡量把動作特征形象的刻畫出來。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容易化,容易的問題有趣化。再就是教學要突出重點,強調(diào)技術動作關鍵環(huán)節(jié),可通過直述法、對比法、設問法等。
示范與講解要合理結(jié)合,使直觀與思維相結(jié)合。跳起投籃是個連貫的動作,在示范時應先做完整示范,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完整技術動作影像,然后再分解動作邊講解邊示范,有助于學生盡快掌握。
2.投籃練習時機要把握好
示范講解后采取什么形式進行練習,這直接關系到學習投籃技術動作的效果。學生聽完講解后都對投籃躍躍欲試,這種積極性和高漲的學習熱情是好的。但切記“欲速則不達”在球性不熟,毫無球感的情況下投籃只是“瞎蒙”,而“瞎蒙”有時也能進球。這種進球方式往往給初學者帶來很大的滿足感,甚至沾沾自喜,很可能在下一次投籃時故伎重演,模仿這一錯誤動作,久而久之其錯誤動作就會定型,要想改就難了。所以學生在未掌握基本動作技術之前不應過早投籃。實驗班先采取不投籃的輔助性練習,使他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技術動作上來。同時采取多種形式的練習手段,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1)徒手練習。如:①學生成體操隊形做跳起投籃的模仿練習,教師逐個糾正動作;②腕指練習,扣腕壓指;③聽口令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完整動作練習。
(2)持球練習。如:①運球接力比賽;②跳起投籃碰板接力(要求學生站一路縱隊面向籃球板,前面的學生跳起后把球投向籃板而不是籃圈,后面的學生跳起接球在空中把球補向籃板,以此類推。鍛煉學生彈跳力與滯空能力,以及對球的空間感覺);③兩人一球,相距3米,用跳起單手肩上投籃的方法做傳球練習以及各種形式的球性練習;④兩人一組做面對面的投籃練習(注意手型,相互糾正錯誤);⑤對墻投籃練習(體會用力大小和控制方向,距離由近及遠)。在此練習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要起強化作用,鞏固學生基本動作,為后續(xù)投籃做準備。
(3)籃圈投籃練習。①定點投籃練習。投籃后跑到籃下,接球后傳給下一個學生,然后回到排尾,如此依次進行;②正面投籃練習。學生每人一球在罰球線上排成一路自投自搶,依次反復進行。要求學生注意持球手法,下肢用力跳起體會蹬、伸、撥的動作;③各種距離、角度的投籃。學生面對球籃每人一球離籃5-7米站成一個弧形,每人依次在同一個角度三個不同距離的位置上進行跳投,投完后按順時針輪轉(zhuǎn)倒下一個角度的位置上。要求學生根據(jù)不同距離體會用力的大?。虎苓\球兩步急停跳投。要求學生急停要突然,跳到最高點時出手,動作連貫流暢;⑤跑動接球跳起投籃。學生傳球給教師后向罰球線附近移動,接教師傳球后跳投,依次進行;⑥合理運用投籃比賽,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適當組織各種形式的比賽,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水平平均的兩個組,每人在罰球線跳投一次后跑到籃下補籃一次然后傳球給下一同伴,各組將進球數(shù)加在一起,數(shù)量多者為勝;⑦運球急停跳投比賽,不光是看進球數(shù),更主要看動作質(zhì)量,看技評。動作技術基本正確后再開始比命中率。endprint
實驗班就是采用的這種方式,動作及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班。而對照班只看中進球不注重技術動作,技術動作還未掌握就像在比賽中急于求成,評分當然就不高。
總之,練習方法要簡單易行,組織課堂練習是使學生掌握技能的實踐過程。之所以要簡化練習形式,它可減少組織和調(diào)度隊形,減少講解時間,縮短練習之間的間歇,從而增加練習時間和次數(shù),提高課的密度和強度,體現(xiàn)了精講多練。注意練習方法之間的銜接。教師可安排多種練習方法,將多種練習方法貫穿起來,是一種有效的組織手段。所謂練習方法的銜接,是指練習方法的系統(tǒng)化。前面的練習形式,是后面的基礎和引導,后面的練習是前面練習的發(fā)展和提高。只有銜接起來才能體現(xiàn)課堂練習的有機聯(lián)系和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3.錯誤動作糾正要及時
在跳起投籃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qū)W生難免會產(chǎn)生各種錯誤動作。錯誤動作如不及時糾正,就會形成錯誤的技術定型,這不僅會影響學生正確的掌握和提高技術,也不利于體質(zhì)的增長,因此學生必須及時糾正錯誤。
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必須有所預見,有的是學生對技術概念不清,有的是思想緊張,有的是身體素質(zhì)差。
常見的錯誤和糾正方法
(1)投籃時,掌心觸球,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糾正:教師及時強調(diào)持球部位,并采用對墻投籃模仿練習。
(2)投籃時出手角度太小,手臂前推。糾正:在投籃者前面站一人,雙手高高舉起,幫助投籃者提高投籃的拋物線。
(3)起跳后髖關節(jié)彎曲形成“后坐”和“挺腹”動作。糾正:原地連續(xù)縱跳摸高,體會向上的力量。
(4)起跳時的蹬地時間與擺球舉球時間不一致,配合不協(xié)調(diào)。糾正:連續(xù)縱跳徒手投球模仿練習,空中維持身體重心平衡。
(5)投球出手過晚,身體下降時出手。糾正:降低跳起高度,加快出手速度,或縮短投籃距離。學生在近距離做輕跳投籃重點體會在最高點投球出手。
學生出現(xiàn)錯誤動作在所難免,關鍵是隨時注意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找出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糾正。一般可用講解法、重復示范法、誘導法、幫助性練習、變化法等方法改進提高技術。需要指出的是,在糾正錯誤時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態(tài)度要和藹,切忌有不耐煩的表情和急躁情緒,否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正是由于實驗班采用多種形式的糾錯方法,使得學生動作技術比較好,而對照班只采用一般性講解糾錯效果不佳。
4.身體素質(zhì)練習要加強
力量和速度是投籃的基礎,柔韌性決定了投籃動作的伸展幅度和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而耐力素質(zhì)則決定了在投籃時不致因體力不佳而影響投籃命中率。
為了加強學生身體素質(zhì),我在教學中穿插各種針對性的素質(zhì)練習。
(1)常用力量練習。①小游戲“推小車”;②實心球練習(用實心球做傳接球練習、投籃動作練習);③展腹跳(撥發(fā)起跳并充分展腹、向后屈膝,兩手盡可能的觸腳跟);④跳起空中轉(zhuǎn)體練習;⑤蛙跳、多級跳、跳臺階等;⑥連續(xù)起跳摸籃板。
(2)常用速度練習。①聽信號突然啟動或加速;②傳統(tǒng)游戲“長江黃河”;③左右交叉步跑;④籃球移動技術中各種跑的練習(變向跑、側(cè)身跑、折線跑)。
(3)柔韌素質(zhì)練習。①兩手指交叉相握,手心向外做壓指壓腕;②兩臂做不對稱的大繞環(huán);③利用器材或同伴做壓肩壓腿等練習。
我雖然沒有對兩個班的身體素質(zhì)進行專門的測試,但明顯看出實驗班的學生在力量速度素質(zhì)上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而對照班由于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練習相對弱一些。
四、結(jié)論與建議
1.示范動作要正確優(yōu)美大方,講解要生動形象、言簡意賅。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掛圖音像資料等各種教學資源。
2.多做有針對性的輔助練習,注意各種練習的銜接,投籃練習不宜過早。
3.在教學中首先注重技術動作再追求命中率。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4.在教學中要將技術練習與素質(zhì)練習相結(jié)合。
參考文獻:
[1] 孫民治.現(xiàn)代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 羅希堯.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