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然而從教學實踐看,低年級學生學習生字容易忘,記不牢。如何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識字要求,既能讓學生在學習生字時不感到枯燥,又能巧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認得清,讀得準、記得牢呢?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币虼?,“教是為了不教?!苯虒W識字最終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教給學生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可以讓他們輕松、愉悅地識字,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
一、編兒歌,順口溜識字
兒歌識字法。兒歌瑯瑯上口,易讀易記,永遠都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文字樣式。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兒歌的特點,根據(jù)識字內(nèi)容創(chuàng)編兒歌來教學生識字,也可以鼓勵學生自編兒歌識記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小朋友,愛眼睛,小蜻蜓,夸你行!”這首兒歌,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便可學會“晴、清、請、情、睛、蜻”這幾個字,同時,識字能力和識字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二、猜字謎識字
學生對字謎非常感興趣。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學生猜字謎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這種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的,印象非常深刻。漢字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根據(jù)這一特點,把生字編成謎語,可以幫助學生在猜迷語中識字。如“比”字可編成字迷:“兄弟兩個在一起,一個彎來一個提?!弊置约润w現(xiàn)了比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兩部分的筆畫不同?!案妗弊挚删幟哉Z:“一口咬掉牛尾巴。”還有“牛走獨木橋(生)”“上面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筆)”等等。學生在猜字迷、編字迷的過程中,既識記了漢字,鍛煉了思維,又理解了字義。
三、聽故事識字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若能把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如教學“影子”的“影”字時,把“影”字拆成“日(太陽)、京(京京)、彡(影子)”,編成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陽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組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效果很好。
四、比較辨析識字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動動腦筋,比較字的不同特點進行識字,如籃球的“籃”易錯寫成“藍”,通過比較識記,讓學生明白“藍”從草,與青草的顏色有關,所以表示顏色的用“藍”;打籃球的籃筐及籃網(wǎng)就像一個籃子,打球時要把球投進這個像籃子一樣的筐里去,所以這種球叫“籃球”。學生明白了字義,識字效果自然就好。
五、“變部首”識字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漢字還是形聲字,形聲字兼表音和表意。學習這些形聲字時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的。如在教“跳”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形聲字“逃、桃、眺、挑”等讓學生去思考:“逃”是要用腳的,所以是“走之兒”,“桃”為果樹,所以是“木”字旁,由此推,“跳”與腳(足)有關的動作,所以是“足”字旁……這些方法淺顯又易于操作。通過這種舉一反三的識字方法,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實現(xiàn)由“學會”到“會學”的轉(zhuǎn)變,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quán)和提高識字效率。只要我們大家在平時教學中肯動腦筋,結(jié)合實際想辦法,相信一定能找到切實有效的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5,16-17。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5-17。
林躍娟,山東臨沂長安路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