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佚
摘要:本文分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吉芬商品及吉芬現(xiàn)象,闡述了“吉芬現(xiàn)象”的具體案例,對日常生活中吉芬商品現(xiàn)象背后的的經濟學原理進行了分析,旨在通過正確的認識“吉芬現(xiàn)象”,指導人們理性消費。同樣,作為一名學生,應理性的認識自己,正確的評估自己,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日常生活;吉芬商品現(xiàn)象;經濟學
通常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分為劣等品、正常品及奢侈品等三種,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多數(shù)人對以上三種商品的含義具有一定的了解,但要深入了解上述商品的具體含義,應掌握并了解經濟學中的收入消費曲線及彈性需求等。一般所說的彈性價格需求,專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情況,其反映了消費者對該種商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必需品的價格彈性較小,說明該類商品價格變化對消費者需求量的變動影響不顯著。雖然多數(shù)消費者對物價的變動較為敏感,但影響消費者直接的消費水平的關鍵因素主要為其收入水平的彈性變化。一般而言,消費者的收入增加后,其對某種商品的需求也會相應的增多,但在實際生活中,部分消費者收入增加后,其多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卻減少了,對此,應依據(jù)經濟學中的收入消費曲線進行解答。作為一種常見的蔬菜,洋蔥的價格不是很高,此類蔬菜的存儲時間一般較長。以往農村中即使洋蔥價格上漲,農民也會買幾十斤過冬,但現(xiàn)在人們對洋蔥的消費表現(xiàn)為即時消費,洋蔥價格下降,多數(shù)農民卻減少了對洋蔥的消費,為探究其中的原因,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一、吉芬商品及吉芬現(xiàn)象概述
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吉芬商品屬特殊劣質品的范疇,吉芬現(xiàn)象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經濟學中商品的價格變動與需求變動間的相互關系,與正常商品的邊際需求存在顯著的差異,吉芬商品主要表現(xiàn)為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變動呈反方向的關系。理解吉芬商品,應首先了解收入變動與價格變動間的相互關系,即掌握經濟學中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其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相應的在也增加,則集中表現(xiàn)為經濟學中的收入效應,表明消費過程中人們對商品的使用效率提高。但在短時間內一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時,消費者對該種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其選擇其他性能相似的商品消費,即人們對某種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通常情況下,商品的替代效應小于收入效應。但在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中,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變動間呈反方向的變動關系。因此,商品的總效應與價格也呈現(xiàn)反方向的變化關系。但對質劣品而言,收入效益與價格同方向變化,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化,且多數(shù)情況下,替代效應的作用大于收入效應,造成商品的總效益與價格呈現(xiàn)反方向的變動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劣質品,吉芬商品的收入效應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其收入效應甚至會超過替代效應,最終使得商品總效益與需求的變化方向相同,一般吉芬商品的需求會隨著消費品價格的提高而不斷的提高。
二、日常生活中吉芬商品現(xiàn)象的經濟學分析
(一)“吉芬現(xiàn)象”案例分析
十八世紀愛阿蘭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災荒,造成土豆的價格不斷的上漲,從理論上來講,商品的價格上漲,其需求量減少,但土豆的需求量卻未下降,并且出現(xiàn)了上升的趨勢。為此,經濟學家將這一現(xiàn)象稱為“土豆現(xiàn)象”或“吉芬現(xiàn)象”。經濟學家認為吉芬效應專指在在經濟背景不景氣的時期,消費者的消費結構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一般其消費的重點會從高端奢侈品轉為中低端的生活耐用品,隨著需求量的增加,中低端生活耐用品的價格會不斷的上升。在這一時期,人們手中的錢變得不值錢,但其對食品等各種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量卻在不斷的增加,恩格爾系數(shù)較高,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作為最低等的生活必需品,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降低,在商品價格上漲的過程中,人們對諸如土豆一樣的生活必需品的購買欲望不會降低,較大的需求量下,土豆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的價格不斷的上升,此時,土豆的需求量不但沒有縮減,反而隨著其價格的大幅度上升呈上升趨勢,這便是典型的“吉芬現(xiàn)象”。
(二)“吉芬現(xiàn)象”背后的經濟學原理
要了解“吉芬現(xiàn)象”背后的經濟學原理,應了解經濟學中的外部性。外部性即指人們做出一定的行為后,會對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具體的影響不會通過市場直接的反映出來,通常情況下的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與負外部性兩種,當具體的行為對消費者及生產者帶來正面影響時,稱為正的外部性。當行為的主導者做出一系列的行為后,對消費者或者生產者產生負面的影響時,稱為負的外部性。負的外部性對消費者或生產者造成負面的影響。由于消費者的個人行為會對他人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有好有壞。在正的外部性下,消費者行為對生產者及消費者產生正面的影響,但在一個人的行為,對其他人產生有利影響的情況下,會對自身的效益產生不利影響,便體現(xiàn)了吉芬現(xiàn)象背后的經濟學原理。
三、總結
綜上所述,“吉芬現(xiàn)象”不止在一國經濟蕭條的時候出現(xiàn),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指導人們進行理性的消費提供了依據(jù)。由于邊際效應的存在,在邊際效益接受的范圍內,每增加一單位的產品消費時會帶來一定的價值,但當超過邊際效應的最大值時,出現(xiàn)邊際效益遞減的趨勢。啟發(fā)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掌握好度的問題。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自己、看待自己。在正確評估自己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模式,促進自己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常浩.基于日常生活中吉芬商品現(xiàn)象的經濟學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S4):259.
[2]王志剛,李騰飛,王智斌.吉芬商品理論的新進展:一個研究述評[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02):69-74.
[3]方云.新吉芬之謎[J].江蘇商論,1989(04):27-28.
[4]何琳,廖東聲.從非對稱性理論分析吉芬商品[J].廣西社會科學,2004(05):46-47.
(作者單位:四川簡陽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