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忠
[摘 要]“長作業(y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對“短作業(yè)”的有效補充,能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單元主題、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質疑問難來設計長作業(yè)。同時,在設計時要注意凸顯學科特色、符合年段要求、注重過程評價,這樣才能發(fā)揮長作業(yè)的應有價值。
[關鍵詞]單元主題;文本內容;長作業(yè);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5-0015-02
何謂“長作業(yè)”?它是與傳統(tǒng)的當日完成或隔日完成的“短作業(yè)”相對而言的,是指需要較長時間(一周或數周)才能完成的作業(yè)?!伴L作業(y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對“短作業(yè)”的有效補充,能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長作業(yè)”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興趣
“長作業(y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為基礎,將學習過程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經驗緊密相連。作業(yè)內容從書本拓展到課外,作業(yè)形式不是機械、乏味的簡單識記,而是生動豐富、貼近生活、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多彩活動,更能讓學生接受和喜愛。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長作業(yè)”是帶著問題去學習,是一種發(fā)現(xiàn)式學習。教師針對學習中生成的疑問,鼓勵學生質疑書本、超越教師,通過實踐活動去搜集資料和數據,疏通障礙、形成解釋、獲得答案?!伴L作業(yè)”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探尋、主動思考、積極建構的過程。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文積累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必經之路。語文學習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所謂“厚積薄發(fā)”?!伴L作業(yè)”注重日常積累和學會學習,通過多樣化的作業(yè)活動使得書本知識更好地轉變?yōu)閷W生的個人知識,將教育的“錨”從原本的海平面深入到海底,力求促使學生更多地對除書本知識以外的知識體系進行掌握。
(四)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長作業(yè)”可以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書本知識等方面形成科學的價值標準、獨特的思維方式;它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勇于探究,不畏困難,積極實踐,能自覺、有效地獲取、使用信息,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
二、“長作業(yè)”的設計
(一)根據單元主題設計
許多版本的教材都是按照主題來組織單元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是思念、贊美故鄉(xiāng)的主題,表達了濃濃的家鄉(xiāng)情結。在學習這組文章之后,可以設計題為《我的家鄉(xiāng)美》的為期6周的“長作業(yè)”。通過了解家鄉(xiāng)、介紹家鄉(xiā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通過參與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第一周的準備階段,圍繞“家鄉(xiāng)美”這一活動主題,讓學生討論:“對家鄉(xiāng)的哪些東西比較感興趣?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成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商量,確定可研究的活動專題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風俗民情類,如傳統(tǒng)節(jié)日、婚喪嫁娶等;二是名人軼事類,如人物故事、鎮(zhèn)(村)名由來等;三是自然風光類,如石板老街、漁港新貌等;四是特產美味類。然后,各小組完成作業(yè)計劃,確定具體的作業(yè)內容和大致的作業(yè)過程。譬如,第一小組(風俗民情類)實踐活動計劃安排以下活動。一是到實地考察,到圖書館、網絡去收集有關資料;二是填寫作業(yè)記錄表,運用摘錄要點的形式進行信息轉載;三是采訪家長及附近老人,了解民俗;四是資料匯總;五是商討小組匯報提綱,推薦一人參加全班交流。
“長作業(yè)”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復雜的過程,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在此過程中,學生完成如下的《我的家鄉(xiāng)美》作業(yè)記錄表:
最后,全班進行作業(yè)成果的匯報交流。匯報的主要內容應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贊家鄉(xiāng)美景:貼一貼——家鄉(xiāng)美景圖片展,比一比——我當出色小導游;二是頌家鄉(xiāng)人物:夸家鄉(xiāng)名人,說民間故事;三是品家鄉(xiāng)特產:看一看——家鄉(xiāng)特產包裝美,嘗一嘗——家鄉(xiāng)特產好味道,說一說——家鄉(xiāng)特產廣告會;四是風俗民情:介紹風土人情,暢談作業(yè)感受;五選取優(yōu)秀作品編成《我的家鄉(xiāng)美——優(yōu)秀“長作業(yè)”專輯》。
(二)根據文本內容設計
在學習了一篇課文之后,我們可從文本內容和表達方式入手,尋找拓展的訓練點,設計出有價值的“長作業(yè)”。這是對文本學習最為有效的鞏固。
例如,學習了《三顧茅廬》,學生感受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同時,他們又提出許多問題:“諸葛亮是如何輔佐劉備的呢?‘草船借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三國演義》中一共有多少個著名人物?……”針對學生的這些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可以設計為期三個月的“長作業(yè)”——《走進“三國”》。由此掀起經典閱讀的高潮,用閱讀引領成長,讓學生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對話,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修養(yǎng)。學生可以關注“三國”中某一個人物,對其展開深入研究,如曹操的身世之謎、關羽的性格特點;可以收集與“三國”有關的成語、歇后語,如一身是膽(趙云)、望梅止渴(曹操)、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可以研究“三國”中的作戰(zhàn)計謀;還可以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段配音。
例如,學習了《刷子李》,學生充分感受了作者“一波三折”的表達方式:起初,學徒曹小三對師傅的本領只是半信半疑;看到師傅“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墻面“天衣無縫”便相信師傅,心生贊嘆;當他看到師傅身上的一個白點的時候,師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情緒馬上跌落下來;最后明白那“白點”其實是抽煙時燙出的小洞,曹小三對師傅又一次升騰出敬佩之情。為強化和落實這樣的表達,教師可設計一次“長作業(yè)”:“(1)課外閱讀《泥人張》《快手劉》《好嘴楊巴》《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文章,進一步體會一波三折的表達魅力;(2)觀看電影《碟中諜》,體會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3)習作訓練,編寫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endprint
(三)根據質疑問難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一首古詩《詠柳》。當讀到“二月春風似剪刀”時,有學生質疑:“唐朝就有剪刀了嗎?”教師一時也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于是,教師設計了一次探究性的“長作業(yè)”——《剪刀的故事》。一周后,學生進行了作業(yè)成果展示。
1.剪刀的歷史。
據考古資料記載,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開始使用青銅鑄造剪刀了。在孔翁坡神殿內的墻上刻畫有剪刀和一些醫(yī)學用具。因此,學者們普遍認為,剪刀是由埃及人在外科手術中率先采用的工具。但上述剪刀并非是現(xiàn)在使用的交叉型樣式??脊艑W家弗林德斯·皮特里認為,在公元1世紀出現(xiàn)交叉型剪刀。在公元5世紀,西班牙塞維爾的埃斯多曾描述過裁縫及理發(fā)師將這種剪刀作為主要工具。
剪刀在中國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目前在洛陽的西漢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在公元6世紀左右,中國剪刀傳入了日本,并在日本江戶時期開始大量制造。
2.“剪”的字理。
三、“長作業(yè)”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喧賓奪主”——要凸顯學科特色
一位教師設計了《春天在哪里?》的“長作業(yè)”,主要有下面四個任務。一是拍一拍:拍幾張春天的風景照片,貼在作業(yè)紙上;二是畫一畫:以“我愛春天”為題,畫一幅圖畫;三是查一查:在春天里,哪些花兒開放了?四是寫一寫:寫一首歌頌春天的兒童詩。乍看上去,活動形式可謂豐富,但細細想想,有些內容與語文學科的性質關聯(lián)不大,與語文直接有關聯(lián)的只是“寫一寫”,其他的則直接服務于美術與科學了。雖然,我們強調“長作業(yè)”的綜合性與實踐性,但對學科類的“長作業(yè)”,還應要努力凸顯學科特色。因此,這個語文“長作業(yè)”可調整為這樣的幾個作業(yè)要求。一是吟誦有關春天的詩句(至少5句);二是積累與春天有關的成語(至少10個);三是和小伙伴或父母去春游,用筆記下你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二)不“揠苗助長”——要符合年段要求
適逢雞年,一位教師給二年級學生布置了寒假“長作業(yè)”:“一是查一查雞生肖的來歷;二是編一個與‘雞有關的謎語;三是觀察雞,寫一篇短文;四是創(chuàng)作一張雞年小報。”這一則“長作業(yè)”真的難住了二年級的學生,以至于許多孩子整個寒假過得不愉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作業(yè)的內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教師在布置“長作業(yè)”時,喜歡追求“高大上”,拔高對學生的要求,忽略了對學生認知現(xiàn)狀的了解與尊重。那何針對二年級學生設計這則寒假“長作業(yè)”呢?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案:一是了解生肖雞的來歷,二是積累10個與“雞”有關的成語,三是記住一副春聯(lián),四是讀繪本《下怪蛋的雞》,五是寫下你的新年愿望。
(三)不“虎頭蛇尾”——重視過程評價
對于“長作業(yè)”,師生們往往是開始期待多多、信心滿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退了學習興趣與關注程度,有的因為難以評價而不了了之?!伴L作業(yè)”比較注重掌握調查、收集、觀察、實驗以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學習者對所學知識和信息的選擇、判斷、解釋、運用是關鍵。換句話說,“長作業(yè)”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因此,過程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綜合采用以下三種評價方式。一是組員互評。許多“長作業(yè)”需要小組合作完成,每個人在小組中的表現(xiàn)如何,組員之間最為了解。二是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問及時反饋給教師。三是家長評價。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也參與到學生的作業(yè)評價中。這樣不但可以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與學習情況,而且也做到了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互動。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