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新蘭+胡昕婷
摘 要:當前的國際、國內的發(fā)展趨勢對我國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當務之急。但單純的課堂教學難以充分滿足其要求,中外交流活動的開展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有效地促進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06
一、 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所謂國際化人才,是指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至少掌握兩門外語,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會和爭取主動的高層次人才。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yè)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人才或專業(yè)人才。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則是兩者的結合,要求人才在意識上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胸懷,在知識上擁有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在實踐上能夠把所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應用到一線中去。
針對朝鮮語專業(yè)而言,要求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在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時在不違背社會道德的基礎上要綜合考慮國際、目標國及本國的價值觀;除掌握扎實的朝鮮語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充分了解朝鮮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心理、社會等內容;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把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到實踐中去,并獨立承擔行業(yè)一線工作。
二、中韓教育文化交流活動及其促進作用
以河北大學工商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學院與韓國全州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邀請韓國師生共同開展中韓青年教育文化交流月活動。交流月下設韓生進課堂、朝鮮語體驗營、拌飯節(jié)、名師講堂、中韓青年教育交流論壇等活動,為雙方學生的語言實踐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
(一)韓國學生進課堂
在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活動中,韓國學生作為助教參與到朝鮮語專業(yè)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每名韓國學生對應1-2名朝鮮語專業(yè)學生,針對課堂上教師所講內容和結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實時講解。由于班級形式的變化,教師的授課在內容上更加貼近生活,減少了部分陳舊的應試內容;在形式上更加靈活多樣,增加韓國助教與學生的交流時間。另外,由于通訊技術的進步,許多學生和韓國學生可以通過即時聊天軟件聯(lián)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解答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二)朝鮮語體驗營
體驗營是面向愛好朝鮮語國家文化、對朝鮮語學習有濃厚興趣的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其成員包括:朝鮮語教師、朝鮮語助教及營員。其中,朝鮮語教師由韓國學生擔任,負責講授朝鮮語基礎知識;朝鮮語助教由朝鮮語專業(yè)學生擔任,負責教師與營員之間的溝通和輔助講解。通過這一形式,朝鮮語專業(yè)學生既可鞏固所學專業(yè)知識,同時又可以提高朝鮮語實際交流能力,初步體驗部分行業(yè),如翻譯、教師等的行業(yè)狀態(tài)。
(三)拌飯節(jié)
拌飯節(jié)以韓國傳統(tǒng)美食制作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會地道韓國文化。如果說課堂語言學習是靜態(tài)的,那么此類文化體驗活動則是語言動態(tài)學習的典范。在拌飯節(jié)中,學生通過“做、品、聞、觸、思”等多種方式感受語言與文化的融合,寓教于樂,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
(四)名師講堂
講堂立足思想層面,邀請朝鮮語和朝鮮語國家文化、教育專家,通過講座形式讓學生了解朝鮮語國家與我國在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異,朝鮮語國家留學情況、社會風貌、就業(yè)狀態(tài)等內容。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幫助學生提早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
(五)中韓青年教育交流論壇
論壇選取語言、文化、社會、經(jīng)濟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論壇主題,由中韓青年代表分別發(fā)言闡述各自觀點,進而討論。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增強國際意識,了解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思維差異,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全球觀及“和而不同”的外事理念。
在隨后的效果反饋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此次活動中,80%的學生感受到了中韓文化與思維方式的差異對彼此交流的影響;近87%的學生認為此次活動讓他們對朝鮮語國家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在聽力、口語及文化學習上分別有71.2%、88.9%及48.9%的學生認為活動對他們的幫助很大。另外,在畢業(yè)后的方向選擇上,有71.1%的學生認為活動對他們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方向產生了影響;46.7%的學生在此次活動后打算到朝鮮語國家深造或實習。相較于課堂教學,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認為實踐類活動更能提高他們的朝鮮語運用能力,也更愿意采用實踐類方式學習朝鮮語。
三、結語
國際化應用型人才是今后朝鮮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向,但目前單憑課堂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有益補充,國際交流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國際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教育平臺,把知識的輸入輸出有機融合在一起,更加高效地完成一線工作。
參考文獻:
[1] 普林林. 應用型本科教育解構及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建構 [J]. 教育與職業(yè), 2009(27):8-10.
[2] 朱迪. 淺析國際化教學模式中韓國語學習現(xiàn)狀 [J]. 華章,2014(5):157.
[ 責任編輯 林 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