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摘 要: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這兩類知識在大腦中表征和儲存方式不同,因此獲得的方式也不同。本文對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理論進行了闡述,并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教師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實踐中,要善于運用知識分類來解決學科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特別指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引導學生的課堂注意和學習預期;要努力調動學生各方面因素,促進對新知識的鞏固及對知識和技能獲得過程的理解;要在教學中不斷加強變式練習,更好地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轉化;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知識技能化和自動化。
關鍵詞:知識分類;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一、知識分類理論
知識分類就是以事物的本質屬性位依據,把一個屬概念分成若干個種概念的過程。知識分類就是根據特定的需要和標準,通過比較,把知識按照相同,相異,相關等屬性劃分成不同類別的知識體系,以此來顯示其在知識整體中應有的位置和相互關系。
安德森(Anderson)將通過信息加工過程而獲得的知識從廣義上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是關于事實和事物的知識,指個人有意識地,自覺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回答的是“是什么”的問題,一般通過記憶獲得,其本質是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命題的網絡,以命題,形象與線性序列的形式來表現(xiàn)。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做事,如何進行某種特定的認知活動,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解決問題的知識。它主要解決的是“怎么辦”的問題,其本質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稱產生式的過程。它實際上就是一條具有“If-Then”(如果——那么)形式的產生式系統(tǒng)規(guī)則。
陳述性知識的獲得一般需要經過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聯(lián)系,即由環(huán)境 (教師或教材)向學生呈現(xiàn)新命題的聲音或文字刺激,學生使語言符號進入工作記憶過程,激活長時記憶中的若干舊命題,這些節(jié)點在工作記憶中被聯(lián)系起來構成新命題。二是精加工,即將新形成的命題與所激活的舊命題進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關系構成局部的命題網絡。三是組織,就是將信息進行歸類整理,并按照其間的類屬關系進行編碼,從而為一組信息建立一個合理有序的知識結構,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程序性知識的獲得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陳述性知識,學習者通過對程序性知識的陳述性表述的學習和理解,獲得該知識的有關命題,然后以陳述性知識編入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命題網絡。第二階段是程序化階段,即從陳述性知識轉化為可以表現(xiàn)于實際操作中的技能,在執(zhí)行程序時逐漸擺脫對陳述性知識的依賴,并經過大量練習,在準確性和速度上得到不斷的提高,直到成為高度靈活,純熟的技能。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分類
英語陳述性知識在英語學習中占有較大的比例,是正確運用英語并提高各項技能的關鍵,也是學生繼續(xù)拓展的基礎。英語程序性知識分為對內調控和對外辦事兩部分。對內調控是英語策略性知識,包括英語語言的認知能力,語言信息加工能力,語言思維能力以及英語運用與實踐的能力等。對外辦事的程序性知識是指“它為什么會這樣,是什么原因”的知識,主要包括英語語言特征,英語語言規(guī)律和英語句子結構成因等。
三、知識分類高中教學策略
具體教學策略:對知識進行聯(lián)系,精加工和組織。
①知識的聯(lián)系。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把新的陳述性知識與原有的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易于學習并應用新的知識,通過一些表征的相似處,如圖文,聲音,形狀等去聯(lián)系,以達到知識的傳承。例如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可以通過聯(lián)想將同類詞匯列出。如在講授課文外研版Book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描寫人物性格有不同的詞匯,教師可以通過open-minded,kind-hearted,humorous 等常見詞匯,引出課文中的新單詞responsible,energetic,amusing等。教師進一步在教學中將這些詞匯隨機鞏固,學生就能反復練習記憶,使詞匯在大腦中活化,促使新舊知識結合,產生聯(lián)系。②知識的精加工。精加工信息是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一種認知活動。在接受新信息時,教師可讓學生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集成一個整體并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學習英語語法中很重要的部分---定語從句時就要講解清楚其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及同位概念。③知識的組織。在接受新信息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補充,推論與列舉等方式來組織,充實信息,便于學生感知和理解,以促進新舊知識不斷的聯(lián)結,不斷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虛擬語氣的特殊用法時,可聯(lián)系已學過的虛擬語氣的基本用法,基本結構,幾個簡單特殊詞的虛擬語氣形式,然后在此基礎上將剛接觸的信息按一般結構,特殊結構,一般動詞,特殊動詞,一般句型,特殊句型等信息進行組織,歸類和學習,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見,在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中,語言運用的廣泛性,深入性,復雜性,靈活性得到了全面的體現(xiàn)。學生最終通過教師的引導,逐步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
四、結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每個單元都有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知識分類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使學生在掌握陳述性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向程序性知識轉化和提升。讓學生在掌握系統(tǒng)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又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并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終生學習的意識,最終實現(xiàn)知識的自動化。
參考文獻
[1]安德森 認知心理學[M] 楊清,張述祖等譯.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56-58.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鄒愛民.知識分類學說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10):109.
[4]張靜.從知識論的視角探析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教育學術月刊,2008(1):89.
[5]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94-212
(作者單位:深圳市平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