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關鍵詞:校園文化;社團活動;外語特色;軍營文化引領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guī)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學生課余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xiàn)的文化活動,如藝術團、街舞協(xié)會等。[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是一所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辦、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教師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三分之二以上教師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學院設有4個學科門類14個本科專業(yè)、9個??茖I(yè)課程。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秉承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以“通基礎、精專業(yè)、強外語、重實踐”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國家培養(yǎng)品德高尚、人格健全、體魄健康、基礎扎實、知識廣博、視野開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外向型人才。[2]
一、社團活動豐富,課余生活充實
學校社團種類多樣,風格各異。包括校級組織、院級組織以及社團協(xié)會。其中校級組織主要有校六大組織(學生團委、學生會、藝術團、青年志愿者指導中心、社團聯(lián)合會、外聯(lián)中心)、南國薪火、項目拓展中心、勤工助學中心、南國新聞社、尚行先鋒營等;院級組織包括團總支、學生會、傳媒中心、模特隊、合唱隊等;社團協(xié)會則主要有街舞協(xié)會、漢服協(xié)會、桌游協(xié)會、羽毛球俱樂部、韓語協(xié)會、阿拉伯語協(xié)會、武術俱樂部、籃球協(xié)會、魔術協(xié)會、乒乓球俱樂部等。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校運會、新生杯籃球賽、新生杯歌唱大賽、六大邀請賽、元旦晚會、星際大戰(zhàn)舞蹈大賽、漢字書寫大會等對于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通過這些文藝體育活動也營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在這種以大學生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地被調動起來,以學生開展的漢字聽寫大會為例。漢字聽寫大會是早期大熱的一檔電視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便風靡全國各個校園,它是基于目前我國青少年對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嚴重依賴以至于提筆忘字而設計的一檔節(jié)目,旨在引起人們對漢字書寫的重視,回歸本真。學校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織這么一個賽事,讓全校學子尤其是中文學子重視漢字這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
二、教育方式多樣,外語特色鮮明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目前設有中文、西語、東語、英語、金融、管理、信息學院等7個學院以及3個直屬系(部)。共設有23個本科專業(yè),分屬文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工學等4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英語、日語、朝鮮語、阿拉伯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葡萄牙語等10個外語專業(yè),是廣東省外語專業(yè)最多的獨立學院,“強外語”是學校校突出的辦學特色。學校不斷促進“外語+專業(yè)”和“專業(yè)+外語”的交叉融合。目前學校與美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法國、荷蘭、立陶宛、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埃及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3所大學或學術機構都建立了國際合作與交流關系,在4個非外語專業(yè)中開設雙語教學班,會計學、國際商務、金融學3個專業(yè)開設“2+2”中外學分互認項目,培養(yǎng)真正“學貫中西”的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學校校方十分重視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養(yǎng)成,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定期召開學生工作研討會,聽取一線教師意見,研究改革創(chuàng)新授課“新路子”,推出爾雅網(wǎng)絡授課,擺脫授課地點單一限制;邀請知名企業(yè)家、教授來校開展學術講座,傳授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驗;舉辦“青馬班”、團干培訓,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干部;試行微信“我在南商”掃碼簽到方式,多元角度保證教學質量。
三、軍營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出彩
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無數(shù)種活著的方式,但無論哪種活著的方式都是想讓我們活得更好,活得更接近自我,直到認識自我,然而找尋自我的道路卻是曲折的,漫長的,我們要怎樣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有活力,更有朝氣,更有激情,試試聆聽你內心的聲音!當你內心呼喚自己的時候,當它要你去做點什么的時候,你就要敢去追,而這就是學校部分學子選擇中斷學業(yè),投身軍營的重要原因。
建校20年以來,學校始終秉承“明德尚行”的校訓,鼓勵有志青年投身軍營,報效祖國,并為他們積極提供入伍咨詢、學籍保留、退伍復學學費減免等鼓勵政策。目前全校有12名退伍復學在校生,他們體驗了中午不休息在走廊里疊被子;拿著抹布、鋼絲球,不戴手套洗廁所;回答首長問話只能答“是”或“不是”;一頓飯三分鐘吃完還不能有剩菜;半夜拉緊急集合起來跑五公里;排著隊等著一周一次的5分鐘通話;大冬天下著雪在室外站軍姿五分鐘濕透了衣服;晚上俯臥撐汗水濕透了報紙才能上床睡覺的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軍營生活,軍隊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健全的人格還有良好的思考習慣。
“不當兵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這輩子缺了點什么”,兩年的軍旅生活,讓他們深深地發(fā)現(xiàn)自身知識的不足,毅然選擇退伍回校復學,但就在他們重返校園,思考著怎樣融入校園的時候,看到的,聽到的情景卻讓他們困惑不已:每天早晨偌大的校園看不到幾個早起晨讀或者晨跑的學生,上課鈴響起前幾分鐘有相當多的同學才趕到教室,更有甚者把早餐帶到課上吃,無心聽課、刷朋友圈、追韓劇,升旗儀式不嚴肅,人員消極對待……面對軍旅生活和校園生活的巨大反差,當軍隊文化和校園文化不可避免地在校園相遇,如何讓軍隊文化更好地引領校園文化,讓退伍軍人的好習慣好作風繼續(xù)延續(xù)下去,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變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借鑒樹大經(jīng)驗,結合學校實際,學校以劉煒森、鐘永昌、陳艷婷、陳曉清、梁永銘、林舉業(yè)等六名退伍軍人為班底,成立了廣東省第一個退伍軍人社團——尚行先鋒營,發(fā)揮其在改善學生“宿舍生態(tài)”、培訓升旗儀式護衛(wèi)隊、協(xié)助保衛(wèi)處進行安保任務、征兵動員、增強學生體質(帶新生軍訓)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先鋒營在學生處學生科科長高彩云老師的指導下已進行了多次大型活動,其中包括六名退伍兵協(xié)助完成今年的大一新生軍訓任務,特勤分隊協(xié)助保衛(wèi)處共同完成建校20周年的校慶安保和招聘會安保工作,直屬隊協(xié)助學生處完成今年的畢業(yè)生畢業(yè)證拍攝現(xiàn)場的秩序維護志愿工作等等。
先鋒營一經(jīng)成立便引起了了廣大師生的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先后吸引全校兩百多名學生報名參加,現(xiàn)有的國旗護衛(wèi)隊、特勤分隊,直屬隊已多次見諸報端,學生處、南國新聞社、招生就業(yè)辦、學生會等十幾個公眾號以及校外的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新快報、鳳凰網(wǎng)、騰訊網(wǎng)等多家媒體都有過報道和轉載。先鋒營在引領學生體驗軍營文化,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方面和打造校園文化以及校園名片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軍營文化引領校園文化無疑是一項成功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校園文化詞條.目錄6定義
[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官網(wǎng).主頁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