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霞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教師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數學問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經驗,本文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教學 運用
信息技術普及以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學習水平,教師將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又有助于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牢固掌握數學知識。
一、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除了可以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外,教師還可以營造有趣生動的教學氛圍。因為信息技術能動態(tài)地呈現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設計找角、摸角、折角、畫角和玩角等活動,先讓學生觀察實物,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幾何圖形的特點。在畫角的時候,教師不再為學生示范,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首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點,閃爍幾下后顯示“頂點”兩字。然后,為學生動態(tài)演示兩條邊的畫法,兩條邊也閃爍幾下后,顯示“邊”這個字。這樣,學生能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從而巧妙地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寬教學形式
小學生有著貪玩、活潑好動的特點,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新穎、有趣的方式,確保學生始終集中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能豐富教學資源,有效拓展教學方法,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幾何圖形的特征,教師可以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開展互動式游戲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活動的場所,促使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如教師可以設計拼圖游戲,讓學生使用計算機畫出三角形、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隨意拖動畫好圖形的邊,變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并在多媒體上進行演示。最后,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作品。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不僅讓學生準確掌握了幾何圖形的特點,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以此發(fā)散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深入探究,發(fā)現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并牢固掌握各種數學定理。信息技術可以生動呈現出新知識的發(fā)現與學習過程,把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容易。如時間對小學生而言,是一個既抽象又復雜的概念,所以在教學“認識時間”中,學生學起來存在很大難度。教師若是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單調的講解,會導致學生產生枯燥的感覺,不能準確地理解時間的概念。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個小朋友一天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自己實際生活的聯系。為了讓學生了解1小時等于60分鐘這一概念,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動態(tài)地演示出鐘表指針的變化。在觀察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后,學生能準確認識時與分了。接下來,教師利用動畫演示與色彩變化,讓學生知道時針走一大格,分針剛好走一圈的規(guī)律。這樣一來,學生就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
總之,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教師才能確保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幫助學生輕松學習知識,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谷景娜.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23).
[2]袁生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1).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西夏區(qū)第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