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小學音樂的教學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開發(fā)音樂方面的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能夠從音樂的學習中陶冶性情,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因此,小學音樂老師的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是,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導致在音樂欣賞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針對在小學高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yīng)的教學策略,希望對小學音樂教師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小學高段;音樂欣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78-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小學的音樂教學也開始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重視?,F(xiàn)代社會人們對音樂普遍熱愛起來,開始認識到音樂在培養(yǎng)學生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及熏陶性情方面的重要價值,對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有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wù)也開始加重,什么樣的教學策略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是每一個音樂老師都開始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高段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不足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比較陳舊,模式單一,通常情況下就是老師放歌、學生聽的模式,學習的效率非常差。
小學高段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沒有考慮到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心理上已經(jīng)開始成熟,認為自己應(yīng)該被當做大人來對待,不再喜歡聽特別簡單的音樂,比如《火車開了》等歌曲,而很多老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給學生們放這一類的音樂,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是音樂欣賞教學過于專業(yè)化。有的音樂老師在音樂欣賞課中過于強調(diào)音樂的專業(yè)性,比如在貝多芬的升C小調(diào)鋼琴奏鳴曲《月光》的欣賞教學中,老師在介紹了貝多芬的生平、音樂創(chuàng)作的背景后,又對這首音樂的曲式結(jié)構(gòu)及特點進行解說。雖然老師的目的是想學生多了解這首音樂,但是卻讓學生感到乏味。音樂欣賞的重點應(yīng)該是欣賞,而不是讓學生去理解它的專業(yè)結(jié)構(gòu),本末倒置。
三是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式死板。和其他學科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一樣,在音樂教學中也存在課堂上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音樂欣賞的主體應(yīng)該是學生,但是在課堂上,老師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為主,學生沒有對音樂產(chǎn)生自我感悟的機會,形不成屬于自己的音樂鑒賞特色。
二、小學高段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
1.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的作品
音樂欣賞的作品是一節(jié)課能夠吸引學生的關(guān)鍵。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因此,老師在選擇音樂欣賞的作品時應(yīng)該選擇相對成熟的作品,比如貝多芬的F大調(diào)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1]。同時,作品的難易程度應(yīng)該是階梯型的,可以讓學生逐漸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在學期初欣賞簡單而有故事的音樂,比如《梁?!罚瑢W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之后再逐漸增加難度。
除了教材上的音樂和經(jīng)典音樂之外,教師也可以選取一些最近比較流行的音樂播放給學生聽,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興趣高漲,比如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片尾曲《涼涼》就非常受大眾的歡迎。老師可以以流行音樂為載體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這就要求老師要對流行音樂多加關(guān)注,認真選取,做好音樂欣賞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
2.營造音樂欣賞的氛圍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其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仍然達不到一節(jié)課40分鐘,尤其是在比較枯燥的課堂上。因此,老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音樂欣賞氛圍,讓學生的在課堂上盡量保持興奮。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心境的成熟,選擇更適合其特點的氛圍。比如欣賞《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曲時,老師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祖國有哪些風景名勝,都去過祖國的哪些地方,最喜歡祖國的哪個地方。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到對這首音樂的欣賞中來,讓學生們更能夠理解音樂中所表達的感情,和音樂產(chǎn)生共鳴。
3.豐富音樂欣賞的方式
在音樂欣賞教學上,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簡單的樂器來活躍氣氛[2]。比如在欣賞二胡《賽馬》時,老師可以現(xiàn)在多媒體上播放草原上賽馬的視頻,同時播放音樂,讓學生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調(diào)動其積極性。欣賞完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分發(fā)一些簡單的樂器,讓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擊打,感受音樂的韻律。最后,老師請學生們自由發(fā)表自己對這首音樂的看法和感受,可以小組談?wù)?,各抒己見。而在一些比較有故事性的音樂欣賞中,比如《外婆的澎湖灣》,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在音樂的伴奏下,聊一聊自己的外婆,自己和外婆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加深對這首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另外,在音樂欣賞的方式上,老師也可以采用讓學生朗誦歌詞的方式。比如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名篇《送別》是在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校園歌曲,其中的歌詞就非常有韻味:“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盵3]。老師先播放純音樂,讓學生朗讀,感受歌詞,之后再對完整的歌曲進行欣賞和學習。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三、結(jié)語
小學高段音樂欣賞的教學對于小學生之后的音樂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老師必須重視對音樂的教學。在教學中,老師要考慮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作品來欣賞,營造欣賞的氛圍,豐富教學的形式,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華麗.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7):134-134.
[2]龔曉紅.優(yōu)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初探[J].學苑教育,2017(12):24-24.
[3]徐正春.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11):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