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玲
摘要:上好課是每個教師的基本職責,影響一堂課效果的因素有備課情況、教學內容的組織、課堂紀律的控制、課后的評價反思等。筆者對于上好課需要把握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一定的討論,并對各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上課 教師 備課 紀律 藝術
G420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上課,一名好教師,首先要能上好每一堂課。上一堂課容易,但要上好一堂課就不是那么簡單了。根據我從教以來的經驗,上課,特別是上一節(jié)好的課,是需要教學藝術的。
一、備課的藝術:
備課是講課的前提,是教師力求取得最佳課堂效果的先決條件,是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的點子庫,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多數教師都知道,備課時要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情況。但有些教師備課時只鉆研了教材,忽略了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掌握。很多教師雖然鉆研了教材,但僅限與鉆研上課用的一本教材;學生情況也只了解了群體的普遍情況,如之前的學歷情況、班級紀律情況等,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教學的影響。
備課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因材施教,體現教師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備課中把握如下環(huán)節(jié):
1、熟悉課標:教師必須按照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目標和提示的原則、方法,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水準,把課程標準的精神貫徹到每一次課中去。
2、熟悉教材內容: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全部內容和組織結構,掌握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三點(重點、難點、疑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了解分析學生: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水平,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差異原則,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選擇合適的教法和學法:要從實際出發(fā),講求實效,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種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學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充分考慮學生主動性學習,師生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二、教學內容的藝術: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傳授給學生的主要信息。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應按備課時設計的教學思路編排。
在設計知識性的教學內容時,應主要以下兩點:
1、要選擇適宜貼切的內容。所選內容最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學生心理水平為基礎,又有發(fā)展性和啟發(fā)性。
2、組織內容時要把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心理順序相結合。因為兩者在很多情況下不一致,設計教學內容時必須考慮知識系統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學習活動內在的認知規(guī)律的差異和順序。
在授課過程中,應把握一下環(huán)節(jié):
1、目標明確:上課時明白這堂課要使學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tài)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
2、內容正確: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學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guī)范,并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要及時加以糾正。
3、表達清晰: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語言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可接受程度,語言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guī)范、準確、清楚。
三、課堂紀律的藝術:
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遵守紀律,善于思考,積極發(fā)言,努力學習,不講閑話。然而,好說好動是青少年學生的天性,加上他們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常常會身不由己地違反課堂紀律。紀律不好,勢必影響到遵守紀律的同學,影響他們的聽課效率,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效果和成績。紀律不好,任課老師也是人,也會影響老師的上課心情。
要控制好課堂紀律,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制定課堂規(guī)則: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第一次授課時不著急授課,應和同學共同制定課堂規(guī)則。許多學生如果不知道課堂規(guī)則,就不清楚什么行為是不應該在課堂上出現的,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違紀,為什么要受罰,所以當老師處罰他們的違紀行為時,會感到茫然,甚至抵觸。師生共同制定的課堂規(guī)則,在實施過程中比老師獨立制定的規(guī)則更容易實施,且可防止師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2、注重技巧:如果老師講授的是照本宣科或空洞而乏味的,會造成學生厭聽,導致課堂紀律難于管理。一堂好的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起到主導作用,通過你的導演,讓學生在參與角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因為感舉而認真聽課,紀律自然會好。
3、恩威并施,樹立教師威信:做一個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要敢于嬉笑怒罵,恩威并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課時面對公然挑戰(zhàn)課堂紀律的學生,這時教師要扮演硬朗的角色,運用規(guī)章制度、獎懲手段等方式糾正、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將學生引向應有的秩序。除了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畏的一面,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向往感,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這時教師扮演的是親善的使者。如平時面帶笑容,認真鈴聽學生的訴說,為學生著想,課余與學生溝通和接觸,了解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難題,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重視、鼓舞和關愛,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這樣樹立教師威信,有利于搞好課堂紀律。
四、課后反思的藝術: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有的教師已從教數年,十分注重備課,也精心地去上課,但課堂教學的效果一直沒有達到最佳,為什么呢?因為大部分教師上課,上了也就完了,不夠重視課后反思。愛迪生曾經說過;“很多生活中的失敗是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是多么近”。只有通過總結,我們才能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培養(yǎng)我們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常聽有的老師說,那次課很好上,那次課很難上,可是“好”在哪里,“難”在何處呢?他沒有認真反思、究其根源。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等。
參考文獻:
【1】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編寫組編,《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2】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編寫組編,《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3】(美)艾斯奎斯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國城市出版社,2008年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