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堂
【摘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手段單一;教師對語文課的任務把握不準,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學資源不足,硬件、軟件設施不全等現(xiàn)狀及原因,探討了提高農村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教師要更新觀念,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師應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等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 現(xiàn)狀 ;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7-0140-02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語文課堂中各種學習形式如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等方法逐步得到展現(xiàn),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正在努力地讓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教與學的行為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這個變化中,農村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還很令人堪憂。
1.教師的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手段單一。 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轉變較慢,部分仍舊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農村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存在著“兩多一少”現(xiàn)象。老年教師和年青教師偏多,而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的中年教師偏少。很多老教師有這樣的心理,“課程標準教材一變再變,自己的教法一成不變”。依然以分析講解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講解,老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聽講。部分青年教師上崗后,干勁十足,但對新的教學理念鉆研不深,在教學中難做到“求真,求實,求活”,課堂存在“花架”形式。
2.教師對語文課的任務把握不準,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片面地理解課標的要求,以為只要讓學生讀書、寫字、作文等就可以了,還是停留在知識技能方面,忽視興趣、態(tài)度、習慣的培養(yǎng)。
3.教師的角色正逐步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走向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師生互動增加了,但學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4.教學資源不足,硬件、軟件設施不全。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小學實施課程改革的低劣還在于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硬件、軟件設施不全。
那么在課堂中教師才能更好的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
首先,教師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然后,要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yōu)檎n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成果?!叭松苡袔谆夭俊蔽覀円プC遇,迎接挑戰(zhàn),執(zhí)著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為課改作出貢獻。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xiàn)。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重新認識教學內容。要改變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內容的狹隘認識。教科書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fā)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shù)亟Y合課文進行補充閱讀;課后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進行實踐活動。今后的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二是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為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xiàn)學生主體的地位。這才是新課程下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今后的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以魚”,終年辛勞而收效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以漁”,教導孩子擁抱生活,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二、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學階段應以“工具性”為主,“人文性”為輔。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尤其要偏重于工具性,著重于字、詞、句、段等基礎知識的訓練。而人文性只是作為一種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輔助手段,潛藏于語文文本之中。
落實語文的工具性,首先應注重語言的積累 ,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接觸和掌握大量的語言材料,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語言的積累, 其次要訓練學生扎實的語言能力 。一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進行口語對話,還可以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另外在學生學習文本時,也可以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二是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要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把學習內容與生活感受融匯起來,形成自己的東西。
三、教師應注重教學基本功
普通話流暢準確,富感染力;儀態(tài)大方,自然得體;激趣,啟導點撥,深情并茂,貼切自然,干凈利落;課堂上應變自如,處理嚴謹,關注細節(jié)。
通過抓好課前預習,明確學習目標,以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朗讀,讀中感悟,善于設計問題,走出文本,走向生活等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我們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閱讀指導,課堂討論,課堂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讓他們敢于說,樂于說,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達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讓我們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讓語文教學真正做到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