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彥
【內容摘要】: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隨著實彈的發(fā)展,文言文教學的瓶頸越來越顯現出來,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學,讓學生提高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再創(chuàng)民族文化的輝煌擺在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面前。本文圍繞這一課題,結合教育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重視 提高 熏陶 理解 誦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學習文言文的意義重大。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古漢語的底子,中學生閱讀古典的名著,甚至現代作家的著作,就容易得多了。文言文的閱讀,有助于學生提高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和學習現代漢語相輔相成。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如同母子關系,文言文里的形成的一些句語到現在還經常在使用,學了課文就對這些詞語了解得更全面、更透徹了,寫作文就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文言文教學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人文思想的熏陶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吸引著學生去追求至善至美,為創(chuàng)造理想社會而奮斗。
因此,如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文言文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變換角度,對現有的文言文教學方式進行恰當的改革,就能讓文言文教學重現生機。因此,我認為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因勢利導:
一、多讀
多動口,反復讀,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最佳方法。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是經過數千年的教學實踐驗證過的?,F行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誦讀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許多文言文音韻和諧,讀來如風行水上,朗朗上口;有的句式整齊,有的駢散結合;或長或短;或運用多種藝術修辭手法;或蘊含深刻哲理,發(fā)人深??;或啟迪人們的智慧,讓人從中獲得很大的教益,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因此,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品味其優(yōu)美的語言,增強語感,也才能真正領悟其崇高的藝術性美感。不過,這種反復誦讀并不是機械的重復,而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逐步深入進行的。文言文閱讀首先就是要解決文字障礙,疏通文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的內涵。
許多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習慣于“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因而學生普遍對文言文學習產生畏懼感。應該讓學生學會自己借助工具書掃清朗讀障礙,給學生提一定的閱讀要求,讓學生在朗讀中、朗讀后動口、動手、動腦,老師要引導學生提問質疑,指導學生探究思考,促成學生感悟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現。
接下來就應該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的朗讀,共同的討論,疏解不理解的語句,把握文意。反復品讀關鍵語句,探究關鍵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豐富的內涵,并體味語言的優(yōu)美和修辭的巧妙。許多老師為了應付考試把理解文意片面的理解成了解釋文言實詞、虛詞,翻譯句子。忽略了對關鍵語句的探討品讀和對優(yōu)美語言、巧妙修辭等的體味。課堂上的時間也被老師的講解占去了大部分。這樣反而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老師的講解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解讀過程也可以大膽地交給學生去完成。老師只須適當引導就行。
有了對文章的理解、關鍵句的把握、文章藝術美的體會,下一步就是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力求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將文章的內涵傳達出來,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只有讓學生在聯系自身經歷和生活經驗后加以反復地品味朗讀,才能真正理解其內涵。其實很多文言文的“美”就是在品讀中漸漸琢磨出來的。
“熟讀成誦”,學生經過如此的朗讀練習,很多文章可能都可以背誦出來了,即使背不出來,大概也能把文章的關鍵句子,重點句子記誦了?!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生能夠背誦優(yōu)秀的文言文。相對于現代文而言學生還是比較畏懼文言文的背誦。誦讀文言文,可以鞏固對文章的理解,加強自己對文章的領悟,積累優(yōu)美、凝練的文言語言。甚至在學生今后的人生中有過某種經歷后而對某篇文章的道理、某句名言警句有了更深刻真摯的領悟和體會。
二 、動手
勤動手,查找資料。學習不僅僅是要學生獲得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把握學習的方法。這才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關鍵所在。以前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應有一桶水。”,要引導學生去尋找水源。而在現在的文言文教學中,很多該由學生自己動手的事,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累積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該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文言文的教學重點不是要讓學生掌握某句的翻譯、句子的理解、主旨的分析,而是要讓學生能夠憑借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工具書,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了,還擴大了知識面,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了語文的閱讀能力。
三、創(chuàng)造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的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尤其是面對難度更大的文言文,這還要從挖掘課文本身入手。
例如,可以讓學生通過影像資料,引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又如,有生動故事情節(jié)的,可以引導學生在查找資料理解文意后講故事,或指導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再如,介紹物品或描寫風景的文言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圖,為同學講解。逐步了解文意了。也還可以通過小競賽或綜合活動等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論采取哪一種形式,都要力求多樣,而且要經常變化,富有新鮮感。但無論怎樣變化,都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對閱讀方法和閱讀思維的訓練,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等等。讓學生對學文言文不再感到苦惱。從而把文言文當作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強加給自己的任務。
總之,文言文教學與整個語文教學的要求是一致的。教無定法,不管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只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鍛煉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力爭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教學方式,以期達到教學的最終目標—“教為不教”。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7月出版
2.《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改革研究》 趙福祺 成都教育學院出版社 2002年6月出版
3.《課文分析集》 鮑志升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0年1月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