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芳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課堂教學上的突破點是進行探究性教學和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需要有恰當?shù)慕谭ǎP者認為,探究性教學恰好可以滿足我們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了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策略;同時產(chǎn)生了對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幾個思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課堂教學上的突破點是進行探究性教學和學習。生物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diào)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著重發(fā)展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并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需要有恰當?shù)慕谭ǎ骄啃越虒W恰好可以滿足我們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筆者基于自身對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談談一線教師如何深化對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探索和思考。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一)、動手激趣,重視第一個探究性實驗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安排了6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本書第一個探究是“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個實驗無論是知識背景還是材料用具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都沒有難度,組織實驗也不受實驗器材和裝備的影響。從實驗設計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學生嚴格按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去一一完成,而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重點理解變量和初中階段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只允許出現(xiàn)一個變量。在教學中個人認為,教師在實驗中無論學生選擇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中的哪一個因素進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設計的實驗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來自教材,可以來自實驗,可以來自生活。教師應該因地學生對不同現(xiàn)象進行比較從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科學概念、規(guī)律和錯誤經(jīng)驗質(zhì)疑問難提出問題。同時,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正面、側門甚至逆向等多角度提出問題。
2、教給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當然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得。葉圣陶先生說得好:“一要得其道,二要經(jīng)常歷練,歷練成了習慣,才算有這種能力。”其中的“道”指的便是方法。
(三)、授人以漁,規(guī)范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
無論學習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實驗亦如此。教材專門安排了《探索生命的方法》這節(jié)內(nèi)容,編排了實驗法研究的示例——“蛆是從哪兒來的”,并歸納出實驗法研究的七個步驟。本人認為,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只注重七個步驟的記憶而忽略七個步驟之間的因果關系和思維順序,不能只注重探究過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驟的獨立性。所以在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本人重點結合已做過的探究性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比對課本示例,完善“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一節(jié)中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從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維順序。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幾點思考
(一)、探究式教學時間不夠,完不成教學任務的思考
許多老師反映初中人教版初中生物課時緊張,特別是七年級課時緊張,尤其是上冊的知識內(nèi)容豐富、實驗、探究設計也較多。我們通過調(diào)研研究、實踐,對“探究性教學時間不夠,完不成教學任務怎么辦?”這個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并非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也并非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關鍵是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掌握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策略?現(xiàn)將我們研究的教學策略小結如下:
1、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的開放要適度
探究活動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要學生自己去做、自己去解決;而只是把對學生的發(fā)展最有價值的事情或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例如,《環(huán)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可以用一課時給學生進行調(diào)查探究的的目的,要求,制定計劃;第二個階段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調(diào)查、收集資料;最后在用一節(jié)課進行交流研討。探究是要讓學生獲取,不是讓學生在教學中什么都經(jīng)歷,因為,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把這教學中的寶貴時間,讓學生經(jīng)歷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這才是生物課程教學中提倡的探究活動。
2、教學中設計的探究活動不一定是全過程
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一般包括:提出問題、假設和預測、制定步驟計劃、收集第一手資料、歸納總結和表達交流六個要素。在教學中設計的探究活動、需要經(jīng)歷含有哪些要素的探究過程,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教學的條件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探究既可以是進行全過程,也可以是部分的進行。有些課,像《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教學探究活動,側重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和預測的訓練;另外一些課的探究活動,則側重在制定計劃和收集信息的訓練。像《擬定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計劃》的教學就是這樣。
3、科學合理利用課內(nèi)外的時間
有些知識的獲取,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要比被動地聽教師講花費的時間要長。例如,“了解生物的生長過程”的學習,如果是教師講,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要是讓學生通過栽培猛種植物來學習,就是10節(jié)課的時間也不能完成,至少要兩個多月的時間。對于這樣的探究內(nèi)容,我們可以科學合理利用課內(nèi)外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
(二)、對于教材中探究方法的思考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式實驗方法的闡述比較,教師實施實驗方法的訓練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對實驗室方法也沒有系統(tǒng)的認識。若能在教材中更多融入實驗方未能訓練,學生可以系統(tǒng)了解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又可以在具體實驗學習中得到運用、鞏固,教師在教學中也有據(jù)可依。為了結合具體實驗項目、更好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方法教育,通過實踐,建議在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中,對實驗材料不做過死的規(guī)定,為學生結合當?shù)貙嶋H選擇實驗材料留有余地;在方法步驟方面注意體現(xiàn)控制實驗條件、設置對照等方法,并注意規(guī)范化引導;在實驗指導中提出有關科學方法的討論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實驗中所蘊含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對教材的調(diào)整的思考
在教學中,必要時,教師可對教材涉及到的探究實驗內(nèi)容作靈活處理,使到內(nèi)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例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鼠婦是什么生物,在哪里能找得到,這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學生來都是很陌生的。如果教師改用面包蟲或其他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容易見到的生物來作為實驗材料,那么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如果能抓住機會,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探究實驗材料來對學生開展探究性教學;那么相信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應該能得到提高,并且會對生物學產(chǎn)生很大興趣,自然而然生物科學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余煒煒、和偉民.新課程教學問題解決實踐研究(小學科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版
【2】、林靜.案例式解讀初中生物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