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明
摘要: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及主動性的積極發(fā)揮,但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開展有效學習,需要教師精心組織與有效引導教學。打造趣味橫生語文課堂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趣味導入、創(chuàng)設有趣探討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手段的調動與調節(jié)。激發(fā)學習興趣能提升互動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成以生為本理念的落實。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審美情趣;情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引言
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已寫入了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避免傳統(tǒng)教學只重文本的知識型教學,而是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去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注重作品的文學審美特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深入體會文字的無窮魅力,切身感受到文字所包含的內在意蘊,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感。
一、審美情感力概述
情感力在意義上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一種是心理動力,另一種是體驗能力。審美情感力與審美知覺力、審美記憶力、審美注意力、審美感知力、審美現(xiàn)象力、審美思維能力共同構成了審美能力。通常來說,審美情感是人類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外界事物誘發(fā)的人類情感。細化到語文中來,學生對審美客體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不斷深化的過程,這體現(xiàn)了人類情感的變化,比如愉悅、滿足、憤怒等,對審美客體產(chǎn)生的這些情感活動就是審美情感。
二、審美情感力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
1利用情景教學法培養(yǎng)審美情感力
從本質上來看,學生的審美情感教育過程是一種情感交流與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為審美客體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因素而發(fā)生變化。要實現(xiàn)學生審美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在平時的審美情感教育中創(chuàng)建科學合理的審美境界,并運用積極的方式將學生引入這個審美境界中,喚醒學生的審美情感。通常來說,創(chuàng)設的情感境界應包括心理場和物理場兩個部分。在實際的語文審美情感教學中,必須借助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及其所引發(fā)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但是受限于他們缺乏足夠的場合活動等條件,學生普遍存在情感不敏感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更為豐富的情感場景來誘發(fā)學生對審美對象的聚焦,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進入審美情境中。比如根據(jù)語文教學的內容,老師可通過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方式和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生動逼真的審美情境。此外,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老師還可充分發(fā)揮文本的功能,再現(xiàn)文本情境,通過深情并茂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情境的魅力,使學生在情境中完成思考、體驗、想象實踐,進而誘發(fā)他們的現(xiàn)象力,喚起他們的審美情感能力,從而得到新鮮真實的情感體驗和感受。
2、教師將審美思想融入語文教學中
教師是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如果教師的審美思想和審美意識不足,那么教師也會忽視審美教育的進行,學生審美意識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教師關注審美教育的開展,有目的的將審美思想融入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領略語文教學內容中的美感,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靈活的將審美思想融入語文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大家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中的美感。例如,教師在教授古代詩詞時,可以讓大家說說自己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為什么喜歡那一句。這可以讓大家發(fā)現(xiàn)美,并且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審美眼光。其次,教師可以將美感與教學相結合。例如,教師在講授散文時,可以先為大家朗誦一遍,在朗誦的過程中注意語調和感情的轉換,通過懷有豐富感情的閱讀使同學領會朗誦的美感。這有利于學生體會語文內容的美,并使學生學著去欣賞美,甚至創(chuàng)造美。教師將審美思想充分融入語文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通過長久的熏陶提升自身審美意識。
3、鼓勵學生多練習
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又要長久時間的練習和磨礪。學生雖然有一定自制力,但也需要教師的支持和監(jiān)督。教師鼓勵學生多練習,督促學生感知美,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思想和層次。首先,教師可以開展固定的審美課。教師開展審美課,選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朗誦,分析并寫下讀后感。這能夠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來欣賞和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認知,從而練習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其次,教師要及時為學生糾錯,引導學生正確練習。例如,學生在朗誦文章時,容易出現(xiàn)讀音、語調等方面的錯誤。這時教師要及時糾正。這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方法,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多練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有效的指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4、通過朗讀來感受體驗
審美情感體驗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而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朗讀這一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受到作品中心思想的陶冶。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提高語言能力,感受作品文字的魅力,將作品中的文字通過想象力轉換為鮮明的視覺形象,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會來感受作品想要傳達的真善美。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范讀。教師范讀作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教師與作者之間形成情感共鳴。并且教師在范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模仿來獲得朗讀技巧。其次,可以進行自讀。學生聽完教師范讀后,可以模仿教師進行自讀,通過仔細朗讀作品中的字里行間,進一步融入作者所構建的思想環(huán)境中。最后,進行議讀。議讀即為通過評議來朗讀,讓學生自己感受怎樣朗讀才能夠最準確的體會作品中的真實情感。學生作為課堂主義,其審美體驗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被激發(fā)的,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感知體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對作品進行反復的品味。朗讀課文不僅僅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式,還能夠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感,揭示美學意蘊。
結語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實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語文學科教學折射出人文性的光環(huán),讓語文學科成為凈化學生心靈,弘揚中華文化,沉淀中華文明的重要場所與途徑,全面提高學生審美情感,推進語文教學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海波.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2]顧美燕.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中),2014,02: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