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長期脫節(jié),高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疏離感,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很重要。在課堂上對文言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可從巧妙開場、自主探究、總結文言知識、提倡學生個性化解讀等多個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學;巧妙開場;自主探究;總結歸納;個性化解讀
高中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初、高中文言文教學脫節(jié),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疏離感。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改革與創(chuàng)新入手,配合新教材和課改的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加深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熱愛。下面是我在高中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的幾點嘗試。
一、巧妙開場,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好的開場白能迅速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學習的課文上,激發(fā)其探究的欲望。
1.對聯(lián)導入 高中語文必修三《過秦論》的作者賈誼與長沙有密切關系,在介紹賈誼時,我先用ppt給學生展示一幅對聯(lián):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騷可為經,策可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必修一所學的對聯(lián)常識判斷哪是上聯(lián)哪是下聯(lián),學生根據(jù)仄起平收的原則很快就判斷出來了。然后再請學生理解對聯(lián)的含義,教師簡單引導,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出后人對賈誼的評價:賈誼不負梁王,盡到了臣子的職責;賈誼的策論是千古流傳的好文章。這樣的開頭言簡意賅,喚起學生對賈誼的興趣。
2.成語導入 成語是在語言應用中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式,濃縮了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學習《師說》,可以由初中所學的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導入新課;學習《鴻門宴》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講講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對鴻門宴、秋毫不犯、勞苦功高、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些成語的理解,再引導學生在課文和注釋里找出這些成語的出處和解釋,當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將這些成語的意思都補充完整的時候,他們對課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學習課文就不會覺得有難度。
3、音樂、繪畫、書法、電影導入 由于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日益推廣和使用,在教學中適當插入音樂、視頻、書法作品,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緩解學生視疲勞,給大腦充氧,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和對藝術的熱愛,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學習《望海潮》時播放配合課文描寫的《錢塘風潮》;學習《項羽之死》時播放歌曲《霸王別姬》;學習《赤壁賦》可以展示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前后赤壁賦》和蘇軾的書法和繪畫作品。
二、自主探究,給足思考預習空間
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自主探究過程的參與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親近文本,體驗探究過程,摸索探究方法。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實踐等活動去獲取知識,并在
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和過程。而很多情況下,學生的課前預習,都是盲目的。要么結合課下注釋看看,要么把參考書拿來直接看譯文。等到老師講的時候,依然是盲目的。甚至老師問到某個知識點,學生一概不知,長此以往,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沒有得到任何提升,因此,課堂上要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達到高效,必須充分了解學情,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結合相關練習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給足學生思考預習的空間。
對于較短篇目,可以鼓勵學生先自主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梳理自己不懂的字、詞、句。同時,也可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反饋給老師。這樣,上課時,老師則通過學生上交的譯文來發(fā)現(xiàn)學生共性的問題,重點講解。學生知道自己哪些沒掌握,老師也了解了學生的情況,避免了滿堂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如果是較長篇目,則可以畫一些句子或詞語讓學生提前去解決。
在上《過秦論》時,我設置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處理學生自學時碰到的難點、盲點。這里強調的還是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生先預習、老師充分了解學情,做到有的放矢。如 “天下人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一句,很多學生沒能準確翻譯“響”字,這里的“響”字是一個詞類活用現(xiàn)象,通過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老師在上課時就避免了通篇講解翻譯、學生記筆記不知重點、或者記滿了筆記,可真正掌握的卻極少的現(xiàn)象。做到重點突出,針對性強,效果明顯、從而達到了高效。
一段時間后,學生明確了文言文的重點,就可采用分組的方式,如分為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特殊句式幾大塊,讓學生去課文中找,然后在課堂上呈現(xiàn)預習成果,老師則進行點撥式的講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課后的歸納總結,也可采用此種方法。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給足學生時間去自主解決問題,然后老師提問,或者學生質疑,共同解決難題。這樣就改以往那種老師講、學生聽記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主角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強化語法,總結文言特殊現(xiàn)象針對文言文中的大量文言特殊現(xiàn)象,需要反復強化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如要弄懂“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前提是明確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現(xiàn)象。試想學生分不清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性,弄不清主、謂、賓等句子成分,如何弄得懂“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要解決這一問題,僅靠一堂課的語法知識講解是不夠的,關鍵是經?;仡?,反復強化,舉三反一,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
四、積極思維,提倡個性化解讀
文言文課堂上開展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課堂才有深度。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應依據(jù)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靈活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如學習《過秦論》這篇文言文,賈誼提出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如果僅僅只停留到全盤接受這個論點的程度,對課文的學習還只是淺層次。秦國不施仁義滅亡,六國四君子“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同樣滅亡,賈誼的觀點自相矛盾。秦國究竟是因為什么而滅亡?這個問題自然容易引起學生的熱議。
再如學習《勸學》,課文時節(jié)選,節(jié)選部分談到學習的作用和學習應持有的態(tài)度。有學生問,題目是勸學,勸人學什么呢?面對這一問題,再讀原文,學生找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對荀子的勸學理解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學習的作用和學習態(tài)度的強調上,而會明白荀子是強調學做人,進而談到荀子的“性惡論”,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大大加深。
錢夢龍說過:“和現(xiàn)代文教學相比,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我認為:教師應滿懷希望,懷著大無畏的勇氣和信心,朝著這個“死角”進軍,用心教學,把握學情,鉆研教法,讓老師不再覺得文言文難教,學生不再覺得文言文枯燥難懂,課堂變得真正高效。必要時需要另辟蹊徑,換個角度,你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教學原來風景這邊獨好。
參考文獻:
[1]金娟偉:自主學習讓文言文教學柳暗花明[J].考試(教研版).2009年01期
[2]何幫霞: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探究[J].才智.2008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