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寧
摘 要:群文閱讀能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又因其創(chuàng)新性深受學生的喜愛。結合近兩年的教學實踐,嘗試總結和反思對群文選文的一些經(jīng)驗。
關鍵詞:群文閱讀;選文;主題思想
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前,我們應先明確群文閱讀的教學意義與目的。時常有家長向我咨詢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讀些什么書,還有家長給孩子買了學校推薦的課外讀物,但是孩子卻很不感興趣。其實我在家訪時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家長給孩子買的書被束之高閣,而被翻爛的就是那幾本漫畫和校園小說。不難發(fā)現(xiàn),課外閱讀由于得不到相應的教師指導,往往流于形式,畢竟不是每一個學生生來就對讀書有著濃厚的興趣。當前,不少學生的閱讀面仍然非常狹窄,這就導致學生缺少思辨力,群文閱讀則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在比較中鑒別,學會自我探求,而不是茫然地接受一個新知識、新觀點。這就是群文閱讀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兩點,一是增加閱讀量,增加語言積累;二是通過多方位視角,讓學生的理解站在更高的角度,培養(yǎng)思維能力。
開展群文閱讀,關鍵是選文。根據(jù)訓練的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選文。
一、主題思想的補充與升華
有時要想深刻體會文章表達的某一種情感,或深入理解一個主題,可以將同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閱讀,也可以找與本主題相關的其他主題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這時其實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因為我們?nèi)私贪娴慕滩膸缀醵际前凑罩黝}設置單元的。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就選了四篇關于“讀書”的文章,分別用不同文體、不同形式,從不同的年代和不同國家等角度來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和美妙,意在激發(fā)即將進入高年級的學生產(chǎn)生讀書的興趣,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當然,四篇文章有主次的不同,第一篇精讀課文無疑更受學生們的喜愛,因為文章講述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事,更貼近他們的生活,而且語言生動有趣,更能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另外三篇文章則是對這篇文章的補充。不過,教材中的幾篇選文似乎又很有時代感,這不免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是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比較愛讀書,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卻很少提及讀書。的確,那么多的媒體爭相報道說中國國民的人均閱讀量世界排名靠后,中國人在車上都看手機,沒有幾個是讀書的。不想讓愛讀書成為空談,想要真正讓學生扭轉對讀書的看法,則需要更有力的證據(jù)。教學這一單元結束后,我從網(wǎng)上找了三篇文章,分別是吳國平的《我們?yōu)槭裁匆x書》、畢淑敏的《閱讀是一種孤獨》和奧巴馬在美國開學日的演講《我們?yōu)槭裁匆蠈W》。這三篇文章對學生的震動不小,因為他們代表著時代最強音,這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同樣需要閱讀,電子產(chǎn)品永遠代替不了書籍帶給我們的力量。這次群文閱讀,是對主題思想的一次深入解讀和補充,它讓思想更有力,讓學生接受得更心服口服。
二、多角度了解人物個性
文章離不開人物,在寫人的文章中,對主人公人格的定位與思想內(nèi)涵的挖掘能夠幫助學生貼近文本,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關于人性的教育,其實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這時文本就顯現(xiàn)出強大的力量。
我在教到有典型形象的課文時,常常會適當?shù)赝卣挂恍┯蓄愃菩愿袢宋锏奈恼禄蚴桥c之能形成比較的人物形象的文章。比如,五年級下冊的人物描寫一組中就出現(xiàn)了幾個典型人物形象,鬼頭鬼腦的小嘎子,吝嗇至極的嚴監(jiān)生,善于察言觀色的鳳辣子,還有嚴謹又瀟灑的手藝人刷子李等,這些人物不僅刻畫手法活靈活現(xiàn),而且他們的性格在學生心中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每當生活中遇到很摳門的人,學生們總會異口同聲地朝那人大喊“監(jiān)生啊”,這是好的現(xiàn)象,同時也是壞的現(xiàn)象,因為吝嗇鬼這個形象在經(jīng)典文學中出現(xiàn)得太多了,我們的課本提供的內(nèi)容卻很少。于是,課后我建議他們?nèi)プx一讀《儒林外史》,了解嚴監(jiān)生不吝嗇的一面,去讀《紅樓夢》中的其他選段,了解王熙鳳心狠手辣、富于心計的一面,這樣就會理解這些人物性格產(chǎn)生的原因和他們豐富的人物個性,既能使學生對人物的個性加深理解,也拓展了視野。
三、表達形式的類比與對比
語文不僅學理解,更要學表達,換言之,就是不單單要“走進去”,更要“走出來”。尋找能夠訓練表達的群文素材是最難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一些典型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值得學習。比如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與同單元課文《凡卡》中反復手法的運用,這兩篇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同一動作、同一句話,都是為了加強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已無法用正常的敘述表達,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diào),才足以在文章中抒發(fā)。但是,解釋甚乏,直接舉例則更有說服力。例如,詩歌是表達感情最強烈也最直接的一種文體,詩歌中就經(jīng)常反復出現(xiàn)相同的語句或段落,通過朗讀學生發(fā)現(xiàn)了反復出現(xiàn)的力量。那么,反復在我們的習作中能不能運用呢?這是很好運用的,我拿出學生的例文《媽媽的口頭禪》一讀,學生便紛紛點頭稱贊,文中孩子為了強調(diào)媽媽對其學習的重視程度,反復出現(xiàn)媽媽對她的叮嚀“該干嗎干嗎去啊”這句話,而且不管什么場合、什么心情下,都用這一句,這也強烈地抒發(fā)了作者對媽媽這種做法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媽媽對孩子那種無法言說的愛。
值得借鑒和學習的表達方式很多,像首尾呼應的手法,利用環(huán)境渲染表現(xiàn)人物心理或突出中心的寫法,文章開頭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寫法,等等,這些拓展例文可以選自現(xiàn)當代名家的名篇,也可以從《青年文摘》《讀者》等暢銷雜志中選,因為學生有時更需要一些離他們生活更近的文章,這樣對他們的寫作幫助是最大的。
四、走進名家名作探尋創(chuàng)作奧秘
寫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文學巨匠的作品,利用教材里的這些文章,有意識地給學生推薦這些名家的作品再合適不過了。要知道這些文學大家的作品也許趣味性不強,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契機,學生對這些作品的閱讀興趣肯定不大,所以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充分利用課堂,揭開這些文學作品的神秘面紗,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學家的世界。
語文教材中其實出現(xiàn)過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例如四年級學過老舍先生的《貓》,六年級下冊也有安排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天》,兩篇文章都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從兩篇文章中可以窺見老舍先生樸實幽默的語言背后透露出的坦然、豁達的性格。再比如馮驥才先生的文章《刷子李》《花的勇氣》《珍珠鳥》就分別出現(xiàn)在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教材里,幾篇文章中學生都能感受到馮驥才先生真摯細膩的感情。臺灣作家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中,我們讀出他的悲憫情懷。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就是因為他們已將個人風格融入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們已經(jīng)不是為了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就是書寫自己的人生。透過這些文字,你看到的已經(jīng)不是一幅畫面或一個場景,而是一種感觸和能夠引發(fā)自己深思的憂愁??墒敲總€作家的文字背后藏著的,又是那么難以明說,這一層境界就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文章來感悟了。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課最終之目的,是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語文就是這樣一門獨特的學科,它既需要老師,也不需要老師,不過不管怎樣,在學生走到這一目的地之前,老師們還是要將學生的閱讀負責到底。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