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薄斑M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币虼耍跀祵W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認知特點為切入點,探究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闡述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重要性,并且對生活化策略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7)18-0080-02
抽象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來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弱于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用小棒進行加減法運算,用卡片進行單位換算,用實物進行推理等就反映出這一特征。鑒于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1“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小學數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作用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首先,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刺激自己的腦細胞,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其次,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將外界的信息進行收集整合,然后用數學的方法進行抽象化歸類,其落腳點在于加強對外界的認知。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外界因素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認知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完善認知體系的過程中,現實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會對其產生作用。因此,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根據現實生活情景進行類比、推理。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進行生活化情景教學。準確來說,生活化情景教學并非一個標準的定義,而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充實的極具延展性的教學手段。比如將生活情景有機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讓小學生透過生活情景去進行數學學習,使之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又如充分挖掘學生自助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常見的生活情景中進行數學關系挖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如將實際生活情景和數學內容進行有效銜接,讓小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生活化情景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具體可以采用情景引入、學生挖掘 、實際運用等三種策略。
2“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情景引入
教師精心設計,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重點在于教師的精心設計。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應該考慮到某個生活情景在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構成比重,如果太過于陌生則缺乏引用價值。因此,教師在選擇生活情景時,要注意幾個問題:1、生活情景對學生而言具有普遍性。2、生活情景要生動有趣。3、生活情景和數學問題聯系密切。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進行生活情景引入時,未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生活情景引入生硬且缺乏童趣,造成教學上的枯燥煩悶。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教學中兩個情景引入為例,教師甲采用如下引入方式:首先擺出三組圖片,第一組是一張紙幣,第二組是一根繩子,第三組是一個西瓜;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看圖;最后,引導學生對圖片中的實物進行單位匹配。學生將西瓜和重量單位進行匹配后,教師正式展開教學。教師乙采用如下引入方式:將乒乓球、西瓜擺放于講臺,讓學生自行上講臺估算兩種球和學生自己的重量;教師正式展開教學。這兩種引入方式均存在一定問題,教師甲案例中對克和千克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單位概念引入,缺乏持續(xù)性;教師乙案例中對重量單位的引入較為有效,但是案例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生活情景的引入不僅要結合實際,更要靈活有趣。
22學生挖掘
讓學生自己挖掘生活情景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挖掘生活情景中的數學問題。如通過看電視、聽廣播、看比賽、做游戲等等來挖掘遇到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撰寫數學日記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數學日記為例,學生記錄:我們去團體旅行,有14個大人和2個小孩,途中來回共行駛700公里,汽車每100公里耗油7升,每升7元錢,我們在目的地住了兩晚,訂了6個房間,其中4個房間每間100元,另外2個房間每個200元,門票成人50元,兒童打五折。這次出門一共花了多少錢呢?其計算過程如下:油費:7×7×7=343(元)住宿費:(4×100+2×200)×2=1600(元)門票:14×50+50×?×2=750(元)共計花費:343+800+750=2693(元)。最后學生對該次旅游做了總結:旅游花費最多的為住宿費,交通費最低。
23實際運用
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融入實際,反饋教學。生活化教學方式來源于生活,但還需要生活進行檢驗,以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融合,不斷探索數學的奧妙。如在“圓角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比如到超市做收銀助理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
總之,“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精心設計,以學生認知特點為切入點,探究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教科文匯,2012(12).
[2]王芷茹.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5(28).
[3]周亞美.追求有效的數學生活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