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琨
摘 要 本文主要通過運動療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療網(wǎng)球肘,觀察患者治療療效,并記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治療網(wǎng)球肘探究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將開封市東郊二院從2017年1月至4月收治,在年齡、性別、損傷部位等一般資料基本相同的網(wǎng)球肘患者40例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運動療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療(觀察組),另一組只進行肘部八法治療(對照組),觀察患者的療效標準的同時記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本文運用SPSSl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觀察組同對照組在臨床上的療效方面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關(guān)鍵詞 運動療法 肘部八法 網(wǎng)球肘治療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1臨床資料
1.1病例來源與觀察對象
2017年1月至4月期間開封市東郊二院收治的,在年齡、性別、損傷部位等一般資料基本相同的網(wǎng)球肘患者4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采用運動療法配合肘部八法)和對照組(采用肘部八法)其中這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最長的患者為38周歲,最年輕的患者為20周歲;病程最長周期為16周,病程最短周期為4周。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生病時間等一般資料進行對照,其差異均沒有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為20名患者,男性13人,女性7人,年齡24.50€?.83歲,病程2.31€?.83個月。對照組是20名健康人。男性11人,女性9人,年齡24.35€?.06歲,病程2.12€?.84個月。
1.2診斷標準
(1)米爾氏試驗陽性。前臂被動旋前并逐漸伸直時,肱骨外上髁部出現(xiàn)疼痛。
(2)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
1.3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2)年齡20~40歲。
(3)病程1個月以上。
(4)日常生活能力評分10分以上。
(5)簽署知情同意書。
(6)愿意參與治療并能夠長期堅持,愿意接受整個檢查的患者。
(7)就診前沒有接受其它任何治療。
(8)無不適合參與臨床研究的其他疾病者。
1.4排除標準
(1)不符合以上敘述的條件的患者。
(2)合并糖尿病、心臟病、肱骨外上髁外傷史或骨折史。
(3)精神病患者、長期臥床患者。
(4)患有其他嚴重的疾病的患者,及無法堅持至少1個月療程周期的治療者。
(5)在治療周期內(nèi)需要服用止痛片、激素等藥物的患者。
2研究方法
2.1治療方法
將開封市東郊二院2017年1月至4月收治的,在年齡、性別、損傷部位、病程等一般資料基本相同的患者40例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運動療法配合肘部八法治療(觀察組),另一組只行肘部八法治療(對照組),觀察患者療效,并記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堅持觀察三個月,并不斷訪問患者的感受,比較兩個組的療效。用SPSSl6.0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1對照組
采用肘部八法治療。揉法:用拇指在肘外側(cè)痛點做指揉法三至五分鐘,該病痛點常位于肱骨外上髁、肱橈間隙、橈骨小頭周圍、肱橈肌及伸腕肌群等處。拿法:重點在前臂外側(cè)肌群做拿法二至三分鐘。扳法:扳法分旋前扳和旋后扳。旋前扳:醫(yī)生一手托肘后部,另手抓持患者腕部,將前臂屈肘旋前,然后伸直肘關(guān)節(jié)。旋后扳:患肢體位如前,將前臂屈肘旋后位,伸直肘關(guān)節(jié)。搖揉法:醫(yī)生用腋部夾持患者手腕部,雙手握攏肘關(guān)節(jié),同時拇指按壓肘外側(cè)痛點,做順時針搖肘二至三分鐘,然后逆時針搖二至三分鐘,在搖肘的同時揉按痛點。搓法:沿上肢橈側(cè)做推搓手法三分鐘,透熱為度。彈撥橈神經(jīng):分別在三角肌粗隆后緣和橈骨小頭前下方彈撥橈神經(jīng),手指有抽動伴前臂橈側(cè)麻木為準確。拔節(jié):用中指環(huán)抱住患者的拇指進行牽拉,聽到響聲就停下來,再依次牽拉剩余的四根手指。約持續(xù)二十分鐘。手法結(jié)束以后馬上感覺肘關(guān)節(jié)活動較為輕松,有力,疼痛感減輕或疼痛感消失。每周需治療三次,兩周為一個療程。治療期間應(yīng)囑咐患者禁止進行前臂運動,同時減少甚至不要提或端重量大的東西,不做前臂旋轉(zhuǎn)用力的動作。
2.1.2觀察組
運動療法和肘部八法同步開展。運動療法包括伸腕裝置的離心運動和橈側(cè)腕短伸肌的靜力牽拉。
在進行伸腕裝置的離心運動練習時,應(yīng)該囑咐患者,他們的肘關(guān)節(jié)需要全部伸直,放置于床面,前臂應(yīng)處于旋前位,掌心向下垂于床沿邊。同時,手腕盡可能的背伸到最大的程度,隨后,手腕逐漸進行掌屈,并做到不能做為止,同時持續(xù)停留三十秒的時間。最后,用另一只手幫助患側(cè)手非常慢得回到起始背伸的位置。在練習的過程中有幾率會出現(xiàn)中度疼痛的情況,但不影響練習,應(yīng)該保持繼續(xù)練習。如果出現(xiàn)劇烈的疼痛,同時已經(jīng)影響了關(guān)節(jié)活動的功能,就必須及時停止練習,保證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傷害。如果患者在練習后病情疼痛有所減輕或者不再疼痛,就可以停止輔助腕背伸的動作,使其可抵抗自身重力完成背伸。練習每組12次,間歇1min,每日重復3組。每周練習5day,1療程持續(xù)進行2周。
在做橈側(cè)腕短伸肌靜力拉伸的練習時,應(yīng)囑咐患者,他們的肘關(guān)節(jié)需要全部伸直,在另一只手的輔助下,使前臂盡可能的旋前到最大的程度,手腕盡量屈曲,然后向尺側(cè)偏,根據(jù)患者的疼痛感覺決定患者可進行的活動的幅度大小。保持此位置三十至四十五秒的時間后放松,間歇時間為三十秒后重復,每組練習六次,每周做五組拉伸練習,堅持完成兩周時間為一個療程。運動療法在醫(yī)生的監(jiān)督下練習療效更佳,再配上肘部八法的治療。
2.2療效評定方法
采用療效標準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作為療效評定方法。endprint
2.2.1療效標準
治愈:肱骨外上髁部疼痛消失,無壓痛,持物、扭轉(zhuǎn)無疼痛,肘部活動無受限,隨訪3個月未復發(fā);好轉(zhuǎn):疼痛減輕,肘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2.2.2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對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包括梳頭、洗臉、刷牙、解扣、系皮帶、提物、擰毛巾、穿衣等8項,每個動作完成情況分為5級:不能完成的為0分,幫助下完成為1分,部分完成為2分,完成時間延長為3分,正常完成為4分,滿分為32分。
2.3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16.0統(tǒng)計學分析,定量材料使用均數(shù)€北曜疾罾幢硎觶捎門潿隕杓貧坎牧蟭檢驗進行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比較,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觀察結(jié)果
3.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233(P<0.05)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結(jié)果:觀察組20例,治愈13例,有好轉(zhuǎn)6例,未痊愈1例。有效率為0.95,治愈率為0.65。對照組20例,治愈10例,好轉(zhuǎn)6例,未痊愈4例,有效率為0.80,治愈率為0.50。
3.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10.865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4.983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觀察組病例數(shù)20,治療前17.05€?.83,治療后,28.8€?.76。對照組病例數(shù)20,治療前17.80€?.17,治療后25.80€?.91。
4結(jié)論
在觀察組與對照組中,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233,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10.865,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4.983,P<0.05。說明兩種治療方案均能有效緩解網(wǎng)球肘患者疼痛,改善其肘部功能活動。綜合療效方面運動療法配合肘部八法組的效果優(yōu)于單一肘部八法組。
參考文獻
[1] 薛天慶.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網(wǎng)球肘與運動處方干預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1.
[2] 傅瑞陽.旋后牽伸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臨床觀察[J].中國骨傷,2009,22(2):102-103.
[3] 李智堯,張磊.網(wǎng)球肘研究新進展[J].中國骨傷,2011,24(11):969-9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