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墮胎問題的視角轉換

        2017-09-14 06:10:11王甜
        法制與社會 2017年25期
        關鍵詞:生命權女性主義

        摘 要 關于墮胎(人工流產)的問題,倫理學界的爭論不斷,由于不同案例情況的復雜性,看待墮胎問題的視角也在不斷轉換,從胎兒的本體論地位到生命權的本質含義,從單方面的權利訴求的矛盾對立到墮胎涉及的主體間關系與權利義務的探討。本文將從一個具體而典型的選擇情境(病兒的墮胎問題)引入,總結分析在這種情境下,幾種主要觀點之間的理論交鋒,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理論為實踐選擇提供辯護。在此分析基礎上,筆者還將從ELSI的研究視角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生命倫理學 墮胎 生命權 女性主義 關懷倫理學

        作者簡介:王甜,華中科技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111

        一、引言

        由于文明的開化與經濟、醫(yī)療的發(fā)展,墮胎(人工流產)的成功率與被接受度都在上升,但從倫理學角度看來,母親生孩子的選擇權與胎兒的生命權仍存在激烈沖突,反對墮胎者也數(shù)不勝數(shù)。墮胎行為的確需要通過法律來規(guī)范,如是否要求必須以治療為目的,而這則首先要求我們從生命倫理學視角為它基本的合理與合法性提供辯護。

        在對墮胎的倫理學探討中,大部分人尤其是墮胎的反對者會從胎兒的本體論地位著手,如John Noonan認為攜帶了父母遺傳基因的胚胎可以被視作人,因為它具有發(fā)展意識、知覺的潛力,他因此而甚至認為任何一種器官都因為具備發(fā)展成為腦的潛力而在道德上具有生命權;Peter Singer則認為胎兒的潛在可能性不足以論證它享有生命權——潛在的人不可以現(xiàn)在就享有將來的權利;Mary Anne Warren在本體論認定上則與Noonan更加針鋒相對,她認為反對墮胎時應證明胎兒在道德和生物學(遺傳學)意義上的雙重主體性,僅僅從遺傳學上的特征證明胎兒是人是不夠的。于是墮胎話題的爭議各方又將問題引入胎兒的道德地位的探討。而墮胎的支持者則會將女性主義作為主要的武器,在他們看來,女性的生育自由、對自己身體的決定權意味著女性一步一步獲取完全平等的道德權利,這種探討甚至將墮胎的權利上升到婦女解放。顯然,執(zhí)著于胎兒本體論地位的認定和女性主義的人都將關注點放在了其中一方,而關懷倫理學則將視角轉移到對婦女和胎兒之間的特定關系的探討——J. J. Thomson也將部分重點放在了這種特殊關系上,即這種關系是否施加給了婦女某種責任又是否賦予胎兒某種權利。在對墮胎的辯護上Thomson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既不拘泥于對胎兒本體論的探討(如Warren的討論),也不單從女性主義的視角維護女性權利,而是通過種種思想實驗來質疑反對者的論證預設的合理性,并闡釋更為普遍的“你”和“利用你身體的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墮胎問題的倫理學探討中,從單向度到主體間關系、從胎兒本體論地位轉向對生命權的本質的視角轉換將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二、選擇情境與倫理學探討

        Helen和John夫婦在孕檢中做了人類基因染色體檢測,不幸的是檢測結果顯示胎兒染色體異常,因此孩子生出來便會患有先天畸形,這樣的孩子通常精神有障礙,并且活不過二十歲。但在少數(shù)的病例中,有些僅會患有先天心臟疾病,雖然活不過三十歲,但在這之前他們的生活是正常且開心的。

        于是John夫婦需要作出是否墮胎的選擇。丈夫John的想法是,妻子Helen已經經歷了長達五個月的妊娠,如果實施墮胎,她需要再次經歷這樣的痛苦過程。并且無法保證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情況不會再發(fā)生。而Helen認為這不是他們想要的正常而健康的孩子,如果不選擇墮胎,那么從長遠角度來看是一件極其不幸的事。

        在這個情境中,問題的幾個關鍵點在于:(1)Helen是自愿懷孕;(2)患病胎兒并未對Helen造成生命威脅;(3)胎兒生下后便患有先天疾病并且壽命有限。因此幾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非強迫的懷孕可不可以墮胎?墮胎的原因是否應當有限制?(如只有當胎兒對母親的生命產生威脅時,為了挽救母親生命而選擇墮胎)我們能否自己決定患病胎兒的生存價值和未來價值問題?對此,爭鋒相對的倫理學觀點會做出怎樣的權衡、選擇和辯護呢?接下來筆者將以他們不同的切入視角為標準進行分類分析與總結。

        (一)Noonan VS. Warren:關于胎兒本體論地位的爭論

        在Noonan看來,從卵子受精開始胚胎就成為了人,因為從那一刻開始這個新的存在就攜帶了父母的基因序列,并且具有發(fā)展意識、能力和知覺的潛力。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具有遺傳獨特性或發(fā)展腦功能的潛力就具備了足夠的人的屬性。在胎兒是人這個前提下,Noonan的看法是人文主義的,即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不可以傷害我們人的同胞。所以除非是為了挽救母親的生命,墮胎永遠都是不道德的,因為它違背了人類生命平等的人文主義信條。

        Warren則認為女性墮胎的權利是不應受限的,她試圖論證“胎兒有生命權”這一說法是沒有充分的理論基礎的。無論胎兒擁有什么權利,都不應該凌駕于母親自己的利益和生存的權利之上,對于墮胎的法律限制對女性權利也是不公平的。除此以外,在胎兒本體論的探討中,Warren與Noonan的觀點針鋒相對:她認為Noonan沒能證明一個遺傳學上的人也是道德意義上的人。因此她的論證重點便在于究竟擁有怎樣的東西才能被視作道德意義上的人。對此她提出了五點屬于道德上的人的核心特征:意識、推理、自發(fā)的行動、溝通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自我意識)。胎兒不能達到以上五點判準中的任何一點,因此即便是遺傳學承認的胎兒(如具有可辨認的生理特征、可探測的腦電波等)倘若不具備這些人格特征便不是人,也就不擁有全部的道德權利。即便如Noonan所說,胚胎有發(fā)展意識、判斷、能力等的潛力,但一個實際的人的權利總是比一個潛在的人的權利更優(yōu)先更重要,也就是說胎兒的生命權弱于母親的生命權。

        所以在Helen這個案例中,二者的交鋒點無非在于,Noonan認為懷孕了五個月所孕育的胎兒顯然已經可以被視作人,盡管染色體異常導致它的發(fā)展?jié)摿κ芟蓿灰虿⑽醋儺惖绞沟盟娜说膶傩员幌麥纾ㄒ笾皇侵虏〉漠惓6莋ross abnormality),那么在Noonan的論證思路中,任何可能性的抹殺都是不正當?shù)?,更何況Helen的胎兒也有僅僅患心臟病而可以享受三十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胎兒的疾病也并不屬于他認為唯一可以執(zhí)行墮胎的原因。并且,由于胎兒是人,所以從人文主義理性視角來看,如果僅僅因為它是一個不健康、命不久矣的人,就殺死它,那么這顯然是歧視的、不道德的,對社會殘疾人、患病群體也暗示了一種不公正的態(tài)度,所以Helen不可以墮胎。但站在Warren的立場,由于Helen的胎兒尚不具有意識、自我意識、推理能力、自發(fā)行動和溝通能力,因此不可被視作具有人格的道德主體,盡管作為潛在的人它享有生命權,但是由于疾病給孩子和家庭帶來的困擾,Helen有自由選擇墮胎的權利。到這里,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Warren的一點疏漏,即盡管實際的人的權利比潛在的人的權利更優(yōu)先更重要,但是權利之間仍然存在次序,比如在所給情境中,Helen的生命權并未收到侵犯,因此她作出墮胎的選擇,理論上基于對于生育的選擇權,情感上出于對患病孩子未來的恐懼與擔憂,這時,我們可以確保一個實際的人的選擇權和對身體的決定權也必然優(yōu)于一個潛在的人的生命權嗎?即胎兒的所有權利都弱于母親的所有權利嗎?endprint

        總的來看,Noonan和Warren作為反對和支持墮胎的典型代表,他們對于胎兒本體論地位的爭論都基于一個共識:人具有道德地位。反對者(保守派)認為胎兒是人,人具有道德地位,因此人不可以被殺害,而支持者(自由派)則認為胎兒不具備可以享有這種道德地位的特征,因此它根本就不是人。

        (二)Thomson的論證進路:從胎兒本體論地位轉向對生命權的探討

        比起Warren認為女性擁有絕對自由的墮胎權利并且否認胎兒在道德意義上的本體地位的說法,Thomson的態(tài)度則顯得比較溫和,但視角也發(fā)生了變化。在Helen這個情境中,Thomson首先會承認墮胎反對者的前提觀點:這個胎兒從受孕開始的那一刻便是人,但與Noonan和Warren不同,她并未糾纏于對胎兒主體地位的探討,而是轉換視角,將其論證基于對墮胎反對者所預設的前提——“任何情況下殺死一個無辜的人都是錯的”的質疑。同時,當我們把Thomson為墮胎辯護的觀點應用于這個情境中時,應當確認這樣幾點事實:

        1.墮胎不是為了挽救母親Helen的生命,而是為了不讓患有先天疾病且只有短暫生命的胎兒出生。

        2.Helen是自愿懷孕,既不屬于強奸懷孕也不屬于意外懷孕?;谶@兩點,Thomson對于極端論的反駁和小提琴家的思想實驗在這里都不適用(因為自愿與綁架的主觀性不一致)。

        所以Thomson觀點的持有者在這個情境中作選擇時應當考慮到的是Thomson對于母親和胎兒關系、生命權的本質的探討。首先,母親是胎兒庇護所的提供者和擁有者,基于此,母親自愿提供庇護是仁慈的表現(xiàn),但并不意味著她有這個義務和責任,或賦予了胎兒使用她的子宮的權利,意即使用子宮不可以成為胎兒對母體的權利訴求。Thomson認為被需求者可以自愿給予,但需求者無權索取,即便涉及到生命權的存續(xù),他也不能將這種需要歸結為被需求者的責任。因而Thomson并不否認人的生命權,而是試圖嚴格界定生命權的權利要求的范圍,以證明一個人的生命權絕不意味著利用他人身體以維持生存的權利,來為墮胎辯護。

        其次,Thomson主張生命權不是不被殺的權利,而是不被不公正地殺害的權利。這里她用到另一個關于兄弟巧克力的思想實驗,對于Helen來說,如果她選擇墮胎,我們只能說她是殘忍的、自私的,但不能說她是不公正的,因為子宮本來就是她的,而每個人對于自己的身體都有合理公正且優(yōu)先的要求權,這意味著即便母親的生命并未受到威脅,她仍然可以出于一些弱于保全自己生命的理由選擇墮胎。在Helen的案例中,這個理由便是胎兒的染色體異常,它即便生下來也是不健康的并且注定短壽的。因此實際上這個情境在這里更像是對于安樂死的選擇問題,即明知孩子已經患有不可治愈的必定死亡的疾病,是否要對它執(zhí)行安樂死,甚至扼殺它可能可以快樂生活一段時間的可能性(在僅僅罹患先天心臟病的情況下)——只不過在墮胎中,這種“殺害”發(fā)生于母體內。

        最后,Thomson強調我們必須考慮到后續(xù)的撫養(yǎng)責任和經濟成本對于母親的壓力,對于Helen來說這個不健康的孩子必然會給她的家庭帶來極大的情感和經濟負擔,這使得提供子宮這個“幫助”的代價很大,在Thomson這里,幫助的難易程度并不能決定責任與義務的界線,更何況這個代價是巨大的。因此基于以上三點:胎兒和母親關系并不意味著胎兒對母親可以有使用子宮的權利訴求、生命權僅意味著被不公正的殺害,以及對于幫助的難易程度的探討,Thomson的觀點可以為Helen墮胎的正當性和公正性提供辯護。

        當然,Thomson的觀點因其自身的部分缺陷,在這個情境中的支撐力是有限的。其一,她只論證了墮胎不是道德上不允許的,但沒有證明各種類型的墮胎都永遠可以被允許。在Helen的案例里,她的墮胎并不屬于治療性墮胎,而是對于患兒的放棄、對自己責任的減輕,但對于治療性流產的界定,筆者認為應當結合法律來進行界定,具體操作的合法化需要法律來進行分類,而倫理學只需提供方向上的基礎理論辯護;其二,Thomson實際上不應當放棄對于胎兒本體論地位的討論,尤其在Helen這個案例中,情況更加類似于對胎兒執(zhí)行母體內安樂死時,對于胎兒的主體地位的探討就更加顯得必不可少。Thomson認為我們無法確定一個時間點,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以前胎兒不是人,而在這個時間點以后胎兒就可以被看作是人,而筆者認為是可以討論并確定這樣一個時間點的——這個時間點的確定,更多的是為了明確我們賦予它權利的時間。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十八歲規(guī)定為成年年齡,我們不能說在這個年齡之前的人就都是孩子,想法幼稚,一跨過這個時間點,就都變得成熟可以走向社會,而是通過這個時間點的確定來明確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在Helen的案例中,由于墮胎的原因是胎兒的先天疾病,這一點在諸多墮胎案例中是特別且典型的,所以筆者在上文提到,在關懷胎兒的角度,該情境中的墮胎更類似于對胎兒執(zhí)行安樂死,而安樂死的主體一定是被認為是“人”主體,而絕不是物或器官。

        (三)女性主義倫理學 VS關懷倫理學

        如果說胎兒本體論的探討是為了達成對胎兒權利(生命權)的判定,那么女性主義倫理學對于墮胎的態(tài)度更傾向于強調婦女的自主決定權。在他們看來,這種自主決定權包括控制分娩的發(fā)生、對于時間以及頻繁程度的選擇。原因在于懷孕過程是在女性體內發(fā)生的,并且會對女性的身體和生活帶來極大且深遠的影響,因此只有女性自己才是自身利益的最佳衡量者,只有她們才能根據(jù)特定情況以及所有相關因素做出是否墮胎的決定。女性主義倫理學承認胎兒在道德意義上是重要的,但它的地位依賴于胎兒與孕婦之間的關系,這一點與Thomson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Thomson認為胎兒的住所是由孕婦提供的)。

        女性主義也分為兩個派別,一方支持選擇,一方支持生命。在Helen的案例中,支持選擇的女性主義認為墮胎權利是女性獲得社會平等和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前提,所以墮胎不應受限制。因此在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情況下,Helen是唯一有能力也有權利對這種情況和這種情況將導致的后果作出判斷和選擇的人:如果將患兒生下,他們夫婦可能需要做好長期支付高額醫(yī)療和保健費用的準備,并且孩子活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情感的傷害也應是考慮因素之一;如果實施墮胎,Helen又將要經歷痛苦的妊娠過程,并且醫(yī)學無法保證下一個胎兒不會遇到同樣的染色體異常狀況。所以,支持選擇的女性主義實際上并不完全是墮胎的捍衛(wèi)者,而是墮胎權的捍衛(wèi)者——他們花了更多經歷論證女性的選擇權,她們有權利選擇墮胎,也有權利選擇生育。而另一方,支持生命的女性主義則認為在一個允許墮胎的社會中,女性主義的目標反而永遠不能實現(xiàn)。他們似乎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認為孕婦對于胎兒承擔著某種特殊的責任,比如Helen,她不可以因為患病的胎兒所帶來的責任更大,而出于逃避的原因放棄它的生命。endprint

        如果說女性主義倫理學寄予了墮胎在女性解放問題上以過高的期望,關懷倫理學則更加貼近現(xiàn)實,他們不提倡將胎兒與婦女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而是更關注胎兒與婦女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權利義務的紛爭。他們認為胎兒的主體地位探討無法充分解決墮胎難題,而局限于權利論證也并不能體現(xiàn)日常生活中懷孕和墮胎選擇的真實情境。他們著眼于對特定婦女在特定環(huán)境下做出的道德決定進行分析,在這種背景下,他們與女性主義倫理學者和Thomson也有一個類似的觀點——胎兒依賴母體的供養(yǎng),因此它無法獨立于這一特定關系。因此關懷倫理學認為一個胎兒的具體地位會根據(jù)孕育它的婦女賦予它的價值而不同。而婦女作為道德行動者擁有對特定胎兒和特定妊娠的價值做出判斷和就特定關系是否延續(xù)做出道德決定的權利。在Helen的案例中,胎兒的情況顯然是極為特殊的——它患有先天的基因疾病,這會導致它未來生活的痛苦和短暫。因此Helen有權利根據(jù)這個特殊情況,考量胎兒僅僅罹患心臟病和患有先天畸形與精神障礙的種種可能性,倘若胎兒未來長時間的痛苦是Helen的主要考慮因素,那么她所賦予這個患兒的價值就減損了,她就有可能也有權利選擇墮胎。

        綜上所述,相較于Noonan、Warren和Thomson,女性主義倫理學和關懷倫理學實際上都沒有對墮胎行為本身表示絕對的贊同或反對態(tài)度,他們更加強調主體的選擇權和特定情況下特定關系的存續(xù)可能性及其價值,這種對于墮胎的辯護是相對弱的——前者極端支持女性權利,后者則更加理性地對現(xiàn)實的特殊情況做出判斷,通過對胎兒與婦女的關系分析賦予婦女做出判斷與選擇的權利。

        (四)其他倫理學探討視角:對“有價值的未來”的抹殺

        FLO主張從胎兒未來價值來進行論證,這些未來價值包括他將會展現(xiàn)的能力、樂趣、體驗等。在他們看來,殺害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損失者是已死去的受害人自己,因為受害人被剝奪生命意味著對所有未來可能性的抹殺。而一個正常胎兒的未來價值也包括一系列的經驗、計劃、活動等等,這種未來價值與成年人是等同的,因此抹殺胎兒的未來可能性同樣是錯誤的,墮胎也就不應被允許。但在Helen的這個案例中,情況剛好非常特殊:胎兒是染色體異常的,并且它的未來被診斷會患有先天畸形、精神疾病和先天心臟病,壽命也是短暫的,因此它的經驗、計劃和活動都將受到極大限制,而它的未來價值本身就和FLO所倡導的與成年人等同的價值不一樣了。 所以根據(jù)FLO的論證,Helen反而可以選擇墮胎。

        到這里,問題出現(xiàn)了,是否因為價值的貶損、未來可能性的降低,墮胎就變得正當了?因此對于“價值”這一概念的定義是FLO論證面臨的首要難題。究竟什么才能被稱作是“有價值的未來”?

        同樣面臨“價值”定義難題的還有Don Marquis,他之所以認為謀殺是錯誤的,也是出于謀殺剝奪了一個人未來的全部價值。同理,墮胎也是不正當?shù)模驗樗鼊儕Z了胎兒未來全部的可能性和價值?;诖?,Marquis認為避孕則是可以的,以為還沒有任何產生的個體的未來被損害。

        對此,Mark T. Brown則反對墮胎和殺死一個成人是一樣錯誤的。他認為一個實際中的人擁有“有價值的未來”有兩種理解:第一種理解是“有價值的潛在未來”(potential future of value),即他在外界提供一定幫助的情況下可以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第二種理解“有價值的自我構建的未來”(self-represented future of value),即他可以頭腦中構建自己的有價值的未來?;诘谝环N理解,Brown提出的對于Marquis的反駁是:由于有價值的未來的實現(xiàn)條件需要依靠外界的幫助提供,所以這些條件未必一定得到滿足;基于第二種理解,Brown的反駁是:自己所構建的價值是不依靠外界的,但當事人必須具有一定能力,比如自我意識、自發(fā)行動、自我規(guī)劃等等,而胎兒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在筆者看來,即便如此,Brown也沒能否定掉有價值的未來的“可能性”。因此僅僅如此是不能提供對墮胎的辯護,只因為胎兒的有價值未來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通常也意味著可能性,對于可能性的抹殺會落入FLO反對墮胎的論證之中。

        這里引入另一個案例進行說明:假如有一位婦女已經育有8個兒女,其中3個是聾子,2個是瞎子,還有1個先天智力不足,而這位婦女本身患有梅毒,這時她又懷孕了,是否應當贊成她墮胎?在這個情境下,即便是站在剝奪有價值未來的可能性角度上分析,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會選擇贊同這位母親墮胎。但不幸,這個胎兒就是貝多芬。也許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主觀基于對婦女和家庭基因的猜測選擇支持墮胎,是因為它有很大可能性仍然同它的哥哥姐姐一樣患有各種病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的確扼殺了它有價值的未來的全部可能性?;氐紿elen的情境中,這個染色體異常的患兒仍有可能性在僅患有心臟病的情況下快樂地活到三十歲,并且為自己、對社會都產生巨大價值。在這樣的可能性下,我們還能僅因為短暫的壽命就選擇支持Helen墮胎嗎?

        三、視角轉換的應用與ELSI視角的引入

        “墮胎”實際上是一個西方語境中的詞匯,而由于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各方(尤其是女性)對于自身權利越來越高的重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話題(除了一些極端反對墮胎的宗教國家)。本文所引入的病兒墮胎的情境是具有代表性的,因此圍繞此所涉及到的問題也就是特殊而并不全面的,但從對于情境的選擇的實踐也可以看出墮胎的爭論各方所秉持的基本的倫理學依據(jù)與論證路徑。

        當今社會中,除卻像Helen一樣因為患病胎兒帶來的墮胎難題而困擾的人,還有很多治療性墮胎(出于拯救母親生命的目的而墮胎)、因工作而墮胎(女性在社會分工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重,但由于女性先天的生理原因而在工作中遭到不公平待遇,迫使婦女為了得到或繼續(xù)當前工作而選擇墮胎)等種種現(xiàn)實情況,本文難以一一進行詳盡地分析。但筆者想要強調的是,隨著對于墮胎的討論逐步深入,遇到的情況逐漸復雜,單單從一方(如女性主義、胎兒是人所以不應被殺害等觀點)來進行論證往往會陷入極端的單向度思考或對立的權利沖突,只有從墮胎涉及的雙方關系著手,特定情況特別分析,而在論證中不盲目心證任何一個預設前提(如Thomson對于生命權的創(chuàng)新探討),才能夠真正將倫理學應用到墮胎問題中。墮胎難題的復雜性證明了,正如邱仁宗教授所說,生命倫理問題不是從任何一種倫理學理論演繹出來的,更不是從支持的理論中推演出所有情境下倫理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理論辯護來尋找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方案。endprint

        可以看出,諸如墮胎的現(xiàn)實問題的產生導致了倫理學探討的萌芽,那么如果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不能缺少法律這一武器,倫理學的探討則是為了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提供理論支撐。因此,人類基因組計劃所提出的ELSI研究子項目提供了一種在生命科學領域將倫理學、法律與社會聯(lián)合的研究框架:生命科學領域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實際的社會問題,所產生的社會問題會激發(fā)大眾的倫理思考與爭論,因此需要法律政策來給予解決方案或指導態(tài)度。這就關系到生命科學技術和生命倫理的交鋒,即科學上能夠做的事,在道德上倫理學角度是否允許。進一步來說,在法律上又能否得到支持和允許。最后,任何的法律政策都需要倫理辯護以提供說服力,游戲規(guī)則只有心底愿意服從的人才會遵守;此外,法律是倫理的一種實踐形式,各個學科都有自身局限性,倫理學可以提供方向上的倫理辯護,而許多具體操作領域的許可或規(guī)制則需要法律來分類,在墮胎問題上,對于治療性人工流產、非治療性人工流產、病兒的墮胎等等的規(guī)定則需要法律來具體實踐倫理理論。

        因此,本文將理論探討引入到對于選擇情境的具體分析中,也正是為了突出倫理探討的實踐性并試圖幫助達成ELSI研究視角的優(yōu)越性:通過調動人們對于具體問題實踐后果的關注,將科學共同體的內部問題外部化,以提供給大眾發(fā)言權(對于倫理的探討),從而促成對墮胎、安樂死、干細胞研究等一系列生命倫理問題的前瞻性規(guī)劃。

        參考文獻:

        [1]邱仁宗.生命倫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龔群.當代西方道義論與功利主義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董玉卓.后現(xiàn)代視域下的生命倫理學:墮胎問題之我見.學理論.2013(9).

        [4]蘇夜陽、田埂、馮小黎、郭肇錚、楊煥明.華大基因. 將“人”字寫在天上:從ELSI到HELPCESS——試談當前生命倫理討論中的若干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4).

        [5]邱仁宗.生命倫理學研究的最近進展.科學與社會.2011(2).

        [6]陳蓉霞.對人工流產的道德辯護.倫理學研究.2004(3).

        [7]伍慧英.彼得·辛格關于墮胎的理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8]Ronald Munson. Intervention and Reflection——Basic Issues in Medical Ethics:Chapter 9 Abortion.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命權女性主義
        《達洛維夫人》中的女性主義敘事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2:24
        一位老者的生命權
        特別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專利權與生命權如何平衡?——白血病患者陸勇案引發(fā)思考
        華人時刊(2016年16期)2016-04-05 05:57:15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淺析女性主義翻譯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11
        《花月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生命權的規(guī)范分析及保護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語文知識(2014年7期)2014-02-28 22:00:18
        生命權的憲法學反思
        女性主義性政治
        内射欧美老妇wbb| 国产裸体AV久无码无遮挡| 一本大道综合久久丝袜精品|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婷婷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人妻熟女妇av北条麻记三级| 中文字幕漂亮人妻在线| 亚洲精品无人区| 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4虎|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东京道一本热码加勒比小泽|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99|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二区| 亚洲综合av大全色婷婷|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99riav精品国产| 不卡免费在线亚洲av|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精品88久久久久88久久久| 亚洲双色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熟女资源自拍|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男人深夜影院无码观看| 日本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五月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一人|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线二线三线女| 国产在线高清无码不卡|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大地资源在线影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