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
摘要:北京林業(yè)大學林學院通過“青松計劃”工作室,以思想引領、學業(yè)輔導、社會實踐、朋輩教育等形式,探索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實踐途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思想引領、凝聚共識,以學業(yè)輔導為切入點積極務實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在院內形成良好氛圍,在校內外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關鍵詞: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國家少數民族優(yōu)惠政策拓寬了少數民族學生的求學之路,也使得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不斷攀升。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地區(qū)、民族,在文化風俗、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使得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嚴峻考驗。[1]北京林業(y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眾多,截止到2016年3月,共有本科生13260人,其中少數民族1494人,占所有本科生11.27%。本科生中,來自新疆西藏地區(qū),母語非漢語學生共計115人。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統戰(zhàn)工作會、中央民族工作會等會議精神,結合北京林業(y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多、民族種類多、學業(yè)基礎薄弱等特點,林學院依托“青松計劃”工作室,從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學業(yè)就業(yè)指導等方面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幫扶,助力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內地高校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重要途徑
1、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加強愛黨愛國教育。面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態(tài)勢,針對內地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為導向創(chuàng)新形式開展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愛黨愛國教育。[2]
充分利用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區(qū)位優(yōu)勢,開展系列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系列活動,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到民族文化宮參觀《在祖國的懷抱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成就展》,幫助其樹立大局觀,讓少數民族學生親身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與繁榮,激發(fā)其愛國熱情,強化國家意識。利用元旦晚會、朗誦比賽等校園文化育人載體,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加“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朗誦比賽,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各個育人環(huán)節(jié)。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參加團支部活動和黨校培訓,對提交入黨申請書的少數民族學生進行重點談話和教育引導,向少數民族學生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黨章黨規(guī)、黨的民族政策等內容,鼓勵高年級少數民族學生黨員面向積極分子介紹自己加入黨組織的歷程和感悟。
2、多層浸入民族團結教育,加強交流交往交融。林學院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多、民族種類多、課業(yè)基礎差,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以本民族語言接受知識教育,部分學生漢語聽、說、讀、寫能力不足,這一定程度上對其與他人交流、交往產生影響?!扒嗨捎媱潯倍ㄆ诮M織開展普通話培訓、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簡稱:民族漢考)考前培訓,有針對性地幫助少數民族同學順利通過該項考試。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在課堂上用普通話介紹民族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在提升其他民族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普通話使用的習慣和能力。邀請優(yōu)秀學生實行朋輩互助,協助解決少數民族學生學業(yè)、語言方面的難題。學業(yè)輔導開展小班授課,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干部、黨員進行講師的選拔和聘任,根據講師授課時長發(fā)放勤工助學補貼,一方面切實解決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yè)困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漢族學生第二課堂的育人平臺。
3、落實分類指導精準意識,加強學業(yè)就業(yè)指導。林科相關專業(yè)特點明顯,專業(yè)性強。針對母語為非漢語的民族學生,單獨設置英語、漢語、數理化補習課程,夯實語言基礎,解決數學、化學等基礎課程的學習困難。由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學習基礎不同,采用精準思維來解決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yè)輔導課題。針對英語的補習,根據英語基礎,分為快、慢班進行分類指導。對于化學、數學等基礎課,定期設置答疑課程,每門課程講師到課堂上,一對一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答疑解惑。利用少數民族學生課余時間,根據英語、漢語、數理化等課程設置,每周補習三次、補習時間為工作日、每次一個小時,頻率時長適中,補習效果良好。設置完整的簽到制度、管理規(guī)定、班會制度、考核制度、答疑制度、講師交流反饋制度等,根據出勤率和上課效果,設置全勤獎、優(yōu)秀少數民族學生獎。選樹榜樣,加強對優(yōu)秀民族學生的激勵機制的構建,將評優(yōu)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激發(fā)民族學生的成就動機,營造良好校風。
三、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現實意義
1、響應號召,切實抓好大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由于文化背景、習慣風俗、學業(yè)基礎等方面差異,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的問題。根據中央統戰(zhàn)工作、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有針對性、時效性地抓好大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
2、查漏補缺,從現象本身發(fā)現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的不足。現階段北京林業(y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業(yè)、文化融合、生活習慣等方面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從而反映出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的不足。
3、實證研究,深入了解北京林業(yè)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特點。通過精準闡釋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學業(yè)就業(yè)指導的路徑探索,為日趨年輕化的學生工作隊伍提供借鑒,為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理論、探索更加科學的管理服務路徑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玉山·吾斯曼.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現狀淺析[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8(6):21-24.
[2] 石勤,王秀彥,晉媛媛,等.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統戰(zhàn)工作淺析[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9(1):6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