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美+張西永
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閱讀能力影響著人們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進而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shù)貙㈤喿x與寫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既強化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寫作能力。說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的分析及其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模式
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思維活躍度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從而提高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
一、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閱讀和寫作互相影響,互相作用。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和提高寫作語言的流暢度,而寫作能力的提高影響著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度和想象力。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閱讀中吸收知識,學習表達技能,在寫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得到了強化,使閱讀教學目的更順利地達成。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活躍度和創(chuàng)造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及分析。
(一)閱讀理解課文,進行仿寫訓練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有目的地讓學生閱讀思考文章段落,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模仿訓練,例如在學習課文《桂林山水》時,課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這一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在跟學生講解過后可以讓學生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同時交流自己去過哪些地方,引導學生使用這些修辭手法進行仿寫,在仿寫過程中,學生對于這些修辭手法理解更加深刻,思維更加活躍,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應用時更加得心應手。這樣做得多了,在寫作過程中表達能力也會逐漸提升,從而達到閱讀教學應有的效果。
(二)把閱讀感受記錄在日記中
日記是記錄生活中看到的有意思的事物,有趣的事情的感悟,小學生的日常活動應該是非常豐富的。寫日記可以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可以記錄閱讀中的感悟。寫日記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記錄生活,增加閱讀后的寫作素材。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多學生寫日記流于形式,就像記流水賬一樣,索然無味。原因是不熟悉閱讀中學到的詞匯量和技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學生表達不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教師需要加強引導,讓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詞匯和寫作方法運用到日記中,如《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中,“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边@段課文中作者對人物的形象、動作、心理活動描寫非常到位,在閱讀講解過后,可以鼓勵學生在日記中應用這些手法、詞匯描寫自己的父母,體會出這些表達方式是不是更能寫出他們的形象。這樣讀寫結合,學生的詞匯量增加了,他們不僅把握住了課文情感,而且懂得如何細致地觀察生活、如何應用這些寫作技巧,更學會了如何把它們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
(三)適當加入續(xù)寫,發(fā)揮學生想象力
小學生是非常活躍的群體,日常活動也較為豐富,小學時期正是培養(yǎng)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時期,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有活躍的氣氛,教師在教課過程中要營造活潑的氣氛,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活力,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到更為真實的情感,開啟自己想象力的大門,同時加入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發(fā)揮自己想象力的同時把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用句子描述出來。比如,在《想飛的烏龜》中,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那只烏龜和小鳥,通過角色扮演的情感帶入式朗讀,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角色,更輕易地體會角色的情感,在小鳥說小烏龜不會飛沒辦法飛上天時,小朋友更能感受到小烏龜?shù)膫模?,在飛上天的小烏龜?shù)粝聛淼臅r候,學生也能體會到小烏龜?shù)暮ε屡c無助。讓學生在閱讀后想象下如果自己是小烏龜?shù)脑捜绾尾拍茏屪约喊踩仫w上天呢?讓學生簡單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讓學生續(xù)寫出接下來的情境,大家再互相交流。這樣讀寫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在閱讀后練習書寫讀后感
讀后感是在閱讀文章,書本后,把自己對文章或者書本內容的感悟、看法寫下來。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意義,對課文的理解更清晰,教師讓講解完文章后,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在思維中都有自己對文章中事件的看法,這時候再引導學生在結束后寫下對文章的感悟,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對文章的體會理解內化成學生自己的寫作經驗,最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后的學習生活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如在閱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時候,文章通過平實的語言講述了不平凡的父子之情,學生們都被這催人淚下的父子之情感動到了,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親,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父親是怎樣的,父親是如何愛家人的,父親有哪些不易等等。學生充分思考之后讓他們寫一篇讀后感,這樣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感情與文章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讓學生自主學習寫作。
(五)細心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很多時候在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苦于沒有相應的素材寫不出文章而煩惱,教師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啟發(fā)學生應該如何思考。如寫關于動物方面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互相討論自己都讀過什么關于動物方面的文章,文章中是怎么描寫動物的,見過什么動物,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有著什么樣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等。例如,課文《松鼠》從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活動范圍,活動時間等方面介紹了松鼠,這樣的描寫使松鼠可愛機靈的形象躍然紙上。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學生思維也就活躍起來,想的多了,討論的多了,然后再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思維開闊,寫作就更加得心應手,寫作水平也會提升。也可以讓他們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寫一段話,如觀察家里的桌子,它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上面有什么圖案,哪里有條縫,等等。這些簡單的書寫讓學生更加能細致地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使以后的寫作更加得心應手。
三、總結
閱讀教學不管在哪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提高閱讀中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寫作能力,通過培養(yǎng)閱讀能力,學習了寫作方法與技巧,為以后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提高寫作能力,讓學生融會貫通,可以快速找到閱讀重點,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互相影響,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讓閱讀教學更加易于掌握。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4,(09):93-94.
[2]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2):170.
[3]董玉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