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華
摘要: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打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以開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因此,如何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情況,探究出符合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特征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落實新課改理念的要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始終遵循學生是教學主體的原則,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作為工作的第一要義,尊重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讓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先闡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再論述提高小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期為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在方式方法上提供一些理論支持。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1.可以幫助學生減輕一些學習的負擔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避免學生因為學業(yè)重而產生焦慮、厭學的心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有效課堂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在教學方式上,摒棄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將新媒體技術、課外實踐引入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更多樂趣,從而提升小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2.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關心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還必須多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接受程度、學習效果,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因此,教師要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前提之下,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調整教學策略,讓教學進度隨著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而調整,這樣,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學生學起來也不至于出現囫圇吞棗的情況。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1.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有效引導課堂教學新課改理念為教師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運用多媒體、游戲、小組討論等形式,有效引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授課文《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要設置知識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首先,知識與方法目標是要讓學生掌握文章的生字詞,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朗讀課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形象、直觀的理解文章。其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要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寓意,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將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都兼顧到,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更能積極發(fā)散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積極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比較疏遠的關系,學生對教師存在著極強的敬畏感,不敢輕易在教師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教師要積極打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的表現自己、表達自己,并對學生進行客觀、科學、合理的評價,多給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例如,在講授課文《長城》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以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熱情,“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長城呢?或者誰有在電視里看過長城呢?你們認為長城有什么特征?”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對“長城”的熱烈討論,以此來增加課堂互動。這樣不僅能讓課堂氛圍活躍、生動有趣,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聯想能力??傊?,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3.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有學生主動去學,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首先,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針對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教師再給以相應的指導。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們通過小組互助學習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而針對大部分學生都提出的相同或類似的疑問,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解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通過分小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其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通過積極的討論解決疑問、加深記憶,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例如,在教《小苗與人樹的對話》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采用分小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這兩個角色,讓他們進行采訪對話,然后再針對課文的相關知識點的問題讓小組互相討論并給出回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往正確的答案方向靠近。對表現比較突出的小組和個人,教師要提出表揚,并鼓勵其他學生再激再勵。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把握重要知識點,還能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與他人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意識,這對學生進入更高年級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結語: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高度重視其有效性,既利于學生掌握有效掌握知識、減輕學業(yè)負擔,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充分理解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效引導課堂教學,構建新型的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并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參考文獻:
[1]唐奕.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論析[J].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2)
[2]顧秀華.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3]咸金霞.黃麗萍. 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7,(10)(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西泉鎮(zhèn)考城小學233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