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朝府
摘 要:隨著進城務工人員數(shù)量的逐漸增多,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也隨之不斷增加。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新問題。家庭關愛、親情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身心有一定的特殊性,班級成為留守兒童容易產(chǎn)生歸屬感的地方,這就預示著對待留守兒童要采取特殊的班級管理模式。因此,探析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班級管理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農(nóng)村留守兒童;班級管理;教育
伴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建中的用工需求量也隨之加大。農(nóng)村中青壯年進入城市務工數(shù)量逐漸增多,隨之也催生出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留守兒童,這其中教育問題則是重中之重。面對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及其正處于受教育的關鍵期,學校教育成為對留守兒童實行教育管理的主要渠道。為此,本文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班級管理策略進行如下探析。
一、采取平等民主的班級管理模式
由于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與其他同齡孩子發(fā)展不一樣,他們內(nèi)心有缺失感,會更加敏感與脆弱,因此,在班級管理上,就更應該采取平等和民主的管理模式,支持他們競選班級干部,鼓勵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中感知自己是這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一員。
學校要時刻監(jiān)督各班級實施平等民主管理模式的落實情況及效果,教師也要主動承擔起監(jiān)護人的責任,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二、構(gòu)建“心與家”相連的班級
留守兒童的教育都非常特殊,父母不在身邊,教育的主要負責人也就落在老人身上,但有的老人的知識水平甚至不及兒童,很難擔任他們的教育監(jiān)護人。因此,班級應建立學生電子成長檔案,把留守兒童的成長和進步過程都詳細記錄,方便家長登錄學校網(wǎng)站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促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互了解,更好地提高家長的監(jiān)督能力。
每一個兒童對父母都比較依賴,但是因為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處得少,造成留守兒童內(nèi)心愛的缺失和對親情的渴望。為此,學校應為留守兒童建立“親情網(wǎng)絡聊天室”,通過網(wǎng)絡視頻的方式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以視頻聊天的方式詢問孩子的近況,和孩子溝通感情。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學生豐富學習生活的有效形式,如主題班會、趣味運動會、校外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更有利于留守兒童融入集體生活,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活動時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孩子去兒童休閑娛樂場地游玩,導致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單調(diào),因此教師應開展各種班級活動,讓他們的課余時間豐富起來。通過各種活動讓留守兒童聯(lián)絡感情,并從中找到自信,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增強他們的休閑活動技能。
四、確立班級個體目標,教會兒童合作與競爭
目標是一個人為之努力的方向,讓每一位學生確立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為學習和以后的努力制訂計劃,引導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小目標能匯聚成班級的大目標。教師要注意學生個體性與集體性的融合,可以提供一些模式,如“做最好的自己,創(chuàng)優(yōu)秀班級”“愉快學習,共同成長”等。這樣個體與集體相互融合發(fā)展,容易讓留守兒童在班級的學習和生活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推動班級和自己不斷進步。
在實現(xiàn)集體與個人的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就一定會遇到競爭與合作的問題,對此,教師要正確教導學生認識到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不能因為有競爭而導致同學之間不合作,不配合。對此,教師應采取案例教育、小組活動等形式教會留守兒童明白合作的真諦,在個人努力與競爭中找到自信與力量,不斷在競爭與合作過程中提升自己。
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問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培養(yǎng)心智健全的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來自學校和社會的溫暖,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彌補親情的缺失給他們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學校教育和班級管理模式下,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素華.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之班級管理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27):86-88.
[2]翟 莉.農(nóng)村初中留守兒童的班級教育原則與策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34(1):4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