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啟順
摘 要:少教多學”一直都不是新潮的教學理念,其實無論中外,很早以前都已經(jīng)提出過類似的概念。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古典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往往采取滿堂灌輸?shù)男问?,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使得古詩詞教學遇到了學生興趣不濃、教師疲勞感加重的困境。而“少教多學”思想的貫徹和實踐,則是解決這一困境的重要方法。本文從“少教多學”概念的解讀入手,列舉古詩詞教學中的一些常見誤區(qū),并針對這些現(xiàn)象,利用“少教多學”思想理念提出一些實踐方法,力求提高如今語文課古詩詞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詩詞;自主學習;少教多學
一、“少教多學”的概念解讀:
“少教多學”一直都不是新潮的教學理念,其實無論中外,很早以前都已經(jīng)提出過類似的概念。《學記》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笨鬃釉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泵献诱f:“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苯菘私逃铱涿兰~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說:“要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边@些觀點,其實總結起來,都是在說一件事:在教師的課堂上,不能以教師的“教”為最終的目的,而是應當以學生的“學”為根本目標,也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鍛煉思維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能夠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目的。
語文課堂同樣需要少教多學思想的貫徹。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滿堂灌、把學生當做錄音機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教師在課上口沫橫飛,自以為把知識點講夠了、講透了,但是下面的學生學起來卻十分疲勞,毫無效率可言,這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值得每一個語文老師重視。首先,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學傳承的瑰寶,是我們文化傳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具備一定的古詩詞知識,語文課堂任重而道遠。其次,古典詩詞的學習蘊含了豐厚的古文知識,從音律、誦讀到意象和詞句的品析,凝聚了多方面語文能力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式。第三,古詩詞的教學也是一種重要的審美體驗,古詩詞中的音律美、意象美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乃至于對寫作的興趣,并且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由此可見,古詩詞教學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然而,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古詩詞教學仍舊存在許多誤區(qū)。
二、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盡管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更是考試時候必考的重點知識,無論是古詩詞背誦還是賞析,所占比例并不低。但正如上文所說,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仍然有很多誤區(qū),忽略了“少教多學”的重要性。
首先,把古詩詞教學與背誦默寫簡單地等同起來。鑒于應試的需要,可以說每一位語文老師都不敢忽視古詩詞的背誦與默寫,因此每每遇到古詩詞教學,就把背默的檢測當做教學的基本手段,詩詞可以不細講,不深究,但是默寫不能不抓。一首詩反復背誦默寫多次,學生厭煩,老師也疲于批改和檢查??梢哉f,古詩文的背誦默寫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還未理解詩詞,甚至還處于反感詩詞學習的地步,那么一味地抓背誦和默寫,學生就成了只為應試得分的機器,沒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可言了。
其次,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以一味灌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些老師認為,古詩文對于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一些詩詞的理論知識,是現(xiàn)在學生難以理解的,例如格律、意象等等,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沒有獨立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和素養(yǎng),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一旦遇到古詩詞教學,就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講解詞句的解釋,分析意象的含義,乃至于誦讀都是老師在說,學生在聽在記,課上不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課后則是背誦默寫為主的作業(yè),這就導致了學生學一首詩會一首詩,看到另一首詩又成了完全陌生的作品,缺少了古詩詞鑒賞能力的訓練,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第三,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注重理論,輕視實踐。語文學習絕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在傳統(tǒng)的詩詞教學中,理論知識的教授一直是語文教師的重點,作者背景、代表思想、意象分析、詞句賞析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卻沒有把時間給予學生的實踐。所謂古詩詞教學中學生主體的實踐,其實就是通過對古詩詞的自主誦讀、賞析,對作者的自主考證、研究,來把握詩歌主旨,體會詩詞美感,并且能夠歸納融匯,舉一反三,從一首詩來看一類詩,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所欠缺的。
總而言之,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最大誤區(qū),就是老師教得太多,而我們的學生學的太少,這就證明了,“少教多學”思想在古詩詞教學中實踐的重要性。
三、古詩詞教學中“少教多學”思想的實踐:
“少教多學”思想理念,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實踐是尤為重要的,古詩詞作為幾千年文化傳承的精華,與現(xiàn)代學生的語言習慣有了一定隔閡,但是由于詩歌自身朗朗上口的特點,又與學生比較貼近,并沒有太大的學習障礙,這是老師減少灌輸、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同時,古詩詞的文學審美體驗想對也較容易獲得,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這就具備了學生“多學”的條件。加上應試中對于學生賞析課外古詩詞的考察,這更是學生“多學”的必然要求。因此語文課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少教多學”思想理念的貫徹,是尤為必要的。但是,前文已經(jīng)提到,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灌輸現(xiàn)象嚴重,“少教多學”思想理念亟需在我們的詩詞教學課堂上實踐,在此,這里提出一些實踐方法。
首先,將誦讀融入課堂,讓詩詞教學變成“有聲”的課堂。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谥袊艜r候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讀書所占的比例大大超過現(xiàn)今的課堂。且不說一些議論文、說明文教學中讀書的必要性,也不說我們祖先的語文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單論古典詩詞,可以說,讀書,或者說反復大聲讀書,其作用遠遠超過我們某些教師苦口婆心的滿堂灌輸。因此,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當注重誦讀的重要性。在預習時候布置學生讀數(shù)詩詞,課堂教學中至少要保證三至五遍的集體朗誦,三至五分鐘的自由朗讀和背誦,爭取課上完,學生也能背誦。這既增強了課上的效率,學生在熟讀熟背詩詞的基礎上,必然能夠加快對老師傳授知識的消化和理解,甚至有些起初不懂地方在多讀幾遍候自然就明了了,同時,也省去了課后再花大把時間背書的步驟,學生的負擔也相應減輕了。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去讀書,其實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也為學生減負,更提高了學習效率,這就是少教多學一舉多得的好處。
其次,注重預習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自己了解詩詞背景知識。詩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現(xiàn)代文教學,對于詩歌的理解,有時候不能僅限于詩歌本身,很多蘊含在詩歌背后的東西需要對詩歌作者和寫作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深入理解作品,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的學習方法,在古詩文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我們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就在課堂的開始部分用投影方式簡單介紹一下作者和寫作背景,這種蜻蜓點水的教學方式不能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提知其所以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自然不能夠用來應對相同或者類似作者和背景的作品。這就是教師過于強調(diào)“教”而忽視讓學生“學”的惡果。其實我們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完全可以把這一塊交給學生自己去學。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時候,將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的搜集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預習作業(yè),在如今信息檢索極為便利的今天,學生可以很方便地搜集到需要的資料,并且在課堂學習開展之前就對這些內(nèi)容有所了解,無論是李白的瀟灑飄逸,還是杜甫的憂國憂民,又或者是辛棄疾的報國之心,李煜的憂國之痛,都能夠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幫助,同時在面對這些作者的課外作品的時候,也能夠整體把握作品風格,有的放矢。
第三,留給學生討論和思考的空間,把課堂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究竟是老師還是學生,一直是近年來教育界爭論的話題。但是個人認為,在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是要一直堅持的。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從來就應當是各執(zhí)己見、百花齊放的。詩詞的蘊含之豐富,不能夠追求理科那種“唯一解”,教師只是引導者,是方法的傳授者,而不能成為答案的制定者。在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上,應當把詩句的賞析教給學生自己去討論,給予課堂充分的討論時間,并且尊重學生不同的理解,更應當積極對待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對于其中有價值的問題,應該給予鼓勵,這是學生積極思考的結果,更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這種主動學習,正是“少教多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第四,充分利用古詩詞自身特點,讓學生自主產(chǎn)生審美體驗。作為中國文學傳世的瑰寶,古典詩詞自然有它無窮的魅力,如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這種魅力,是讓學生“多學”的關鍵所在。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那么,課堂不需要教師的滿堂灌,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古典詩詞的時候,應該從詩詞的音律美、意象美、語言美乃至于有趣的典故、軼事出發(fā),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詩詞的美感,利用小組活動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少教多學”的目的。
四、總結
總而言之,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燦爛遺產(chǎn),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珍惜并掌握的知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古典詩詞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更應該下功夫。一味的灌輸知識,不能夠提高我們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甚至會引起他們對詩詞學習的反感,不能讓詩詞課變成理論灌輸課,或者是背誦默寫課,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減少教師無效教學,每一個語文老師都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與改革》
[2]余映潮《這樣教語文》
[3]王華 《少教多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踐行》
(作者單位:常州市河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