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玲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學困生”轉化,認真分析學生特點、基礎與能力,從思想上鼓勵,基礎上夯實,技巧上指導,促使學生迎頭趕上,提高語文學習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學困生”是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群體。任何忽略了“學困生”的教學都是不完善、不全面的,只有充分重視“學困生”轉化,讓他們趕上班級整體學習步伐,才是提升語文教學整體成效的正確路徑。
一、思想高度重視,將“學困生”轉化擺上重要位置
“學困生”是指學習態(tài)度、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相對困難的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一群體必須高度重視,耐心引導。
1.轉化“學困生”是提高教學整體成效的需要。“學困生”是班級的重要組成,每一個人都應當平等的享受教育的權利,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充分兼顧到他們,才能實現語文教學成效的整體提升。
2.轉化“學困生”是兼顧學生發(fā)展差異的需要。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并不以教師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重視這一群體,在教學中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保證這一群體能夠得到有效的兼顧,使他們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長足發(fā)展,充分兼顧學生的發(fā)展差異,體現素質教育要求。
3.轉化“學困生”是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需要。有些班級教學氛圍淡漠,教師對“學困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重視“學困生”的轉化,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在學習活動中振奮精神、增強信心。當這一群體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語文整體教學的氛圍也得到了活躍和提升。
二、深入分析成因,為“學困生”轉化工作把準脈搏
要想有效轉化這些“學困生”,必須對學生的困境、困因,做到準確把握。“學困生”主要有三個類型。
1.基礎薄弱型。由于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比較薄弱,在語文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一類型的學生需要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強化已學知識的鞏固訓練,做到新舊同步、齊驅并駕。
2.缺乏技巧型。有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得要領,時間花費得多而效率并不高,這就屬于缺乏技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授人以漁,教給他們科學的方法,從而為提高學習效果發(fā)揮支撐作用。
3.思想畏難型。有些學生性格內向,在語文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打退堂鼓,甚至自暴自棄。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對他們的思想鼓勵,發(fā)掘他們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語文學習積極性。
三、課內課外聯動,讓“學困生”得到更加長足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轉化他們需要充分整合資源,既要重視課內的轉化,也要重視課外的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成效提升。
1.降低學習要求,幫助樹立學習信心。語文教學講究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學困生”而言,平常的難度顯得過高,難以完成相應目標任務,容易導致自信心缺失。對此,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對他們制定更低標準的目標要求,側重于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訓練,讓他們能夠在學習活動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學習目標,進一步增強學習自信心。
2.均衡分組帶學,滲透思維學習技巧。在語文課堂上,分組學習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徑。教師在教學中要將他們均衡地編入到每一個學習小組,小組里面既有語文學習優(yōu)秀生、中等生,也有一到兩名“學困生”。在分組之后,側重于發(fā)揮小組對他們思維方式、學習技巧方面的指導。在小組內討論時,小組牽頭學生要強化對“學困生”的思維方式指導,教給他們如何考慮問題、如何組織語言、如何羅列答案等,同時還要教給他們一些學習技巧。例如,背誦課文時抓住每一段的第一句,每一段里面抓住重點句的第一個詞,形成框架網絡體系提高背誦技巧等。將這些“學困生”均衡地到每一個小組之中,他們能夠受到其他學生技巧方法啟發(fā),在平時的學習中進一步夯實基礎,提高學習成效。
3.分層訓練考核,實現最近區(qū)域發(fā)展?!皩W困生”相對而言,無論是基礎能力還是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與其他同學比都要薄弱一些。因此,在平時語文訓練和考核時也要進行分層,確保提出的目標要求和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保持吻合。在語文作業(yè)的布置上,作業(yè)數量適當減少,以基礎類型為主,確保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作業(yè)。在階段性檢測上可以采取AB卷方式,對“學困生”選取難度更低的B卷,學生獲得的分數能夠達到滿意效果,避免長期墊底引發(fā)自卑情緒。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分層訓練、分層考核,兼顧到了他們的實際情況,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效果。當學生置身于目標要求、訓練考核都和自身能力相吻合的環(huán)境中,他們學習中的消極情感能夠一掃而空,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這對他們的轉化能夠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4.落實幫扶結對,夯實基礎指導方法。語文學習中的“學困生”,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認真要求,小組內進行啟發(fā)引導之外,還要在課外進行針對性的鞏固訓練。在班級“學困生”轉化工作中采取合作小組制,一名班干部加一名優(yōu)秀生共同結對一名“學困生”,全程負責幫扶活動。平時針對他們的學習基礎進行分析,幫助制定科學的補習計劃,基礎薄弱型的進行基礎知識彌補,技巧匱乏型的進行方法指導,幫助他們迅速彌補語文學習中的短板。同時,還要強化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多鼓勵多激勵,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情感,從而為學習活動增添動力。
在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工作中,教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深入研究學生基礎能力與情感特點,因人而異,針對施策,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成效,才能真正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參考文獻】
[1]湯彩艷.《成才視野下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分析》 [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4.6
[2]朱曉琳.《等待,讓課堂開出和諧之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上),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