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福春+許芝茵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并對其血壓控制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該院自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依照患者24 h尿蛋白檢測水平將其分為腎病組與非腎病組,觀察兩組患者TC、Cr、HDL-C、LDL-C水平以及血壓水平,并對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腎病組患者TC、Cr、HDL-C、LDL-C、SBP水平與非腎病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C、Cr、LDL-C以及SBP水平過高是糖尿病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HDL-C水平升高則是糖尿病腎病的保護因素(P﹤0.05)。結論 血壓、TC、Cr、LDL-C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有較大關聯(lián)性,因此要嚴格控制患者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內。
[關鍵詞] 糖尿病腎??;危險因素;血壓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82-02
糖尿病是威脅全人類的慢性疾病,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營養(yǎng)過剩、老齡化人口的增多等導致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呈現(xiàn)出劇增的趨勢。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大動脈血管病變等,最終導致嚴重的腎臟損傷、眼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預后較差,導致患者家庭與社會承擔著沉重的負擔。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1],通過積極的控制預防,可以預防糖尿病向腎病進展,因此對影響糖尿病腎病的因素進行分析十分必要。該研究對該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自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滿足1999年WHO制定的關于糖尿病診斷標準[1],男50例,女4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9.87±2.66)歲,所有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排除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近期尿路感染患者、酮癥酸中毒患者以及腫瘤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收集其臨床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既往糖尿病史、糖尿病病程、是否有不良嗜好、病程、身高、體重、BMI等。同時給予患者血壓測量,檢測其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C)、血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變化。在住院期間患者至少接受2次24 h尿蛋白檢測,檢測結果≥30 mg患者為糖尿病腎病組,檢測結果﹤30 mg為糖尿病非腎病組。繪制工作特征曲線(ROC)以確定血壓最佳臨界值,對特異性及敏感性進行計算,曲線下面積越大則說明預測的價值越大。依照約登指數(shù)最大點確定SBP與DBP的最佳臨界值。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t、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腎病組患者性別、年齡、BMI以及不良嗜好與非腎病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單因素分析
腎病組與非腎病組患者TC、Cr、LDL-C、SBP水平明顯高于非腎病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O5),腎病組HDL-C水平低于明顯低于非腎病組(P<0.05),見表2。
2.3 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C、Cr、LDL-C以及SBP水平過高是糖尿病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HDL-C水平升高則是糖尿病腎病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2.4 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下糖尿病腎病SBP以及DBP相應面積分別為0.732、0.618,對應的SBP和DBP臨界值分別為139.2 mmHg、80.01 mmHg。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后期的主要微血管并發(fā)癥,目前國內外臨床已經(jīng)證實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與進展中,高血糖、尿酸、高血脂以及高血壓均為重要因素,并且隨著病程的延長,上述危險因素所造成的風險越大,更易引起其他并發(fā)癥。臨床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當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時,即開始出現(xiàn)微量的白蛋白尿,若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在糖尿病5~10年后,部分患者會進展為尿毒癥期[2]。
近年來學者們對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關系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高血壓可推進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同時糖尿病腎病所引起的腎小球動脈硬化又可造成腎性高血壓的發(fā)生,二者之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控制糖尿病或者高血壓時多將二者共同作為監(jiān)控目標。高血壓對糖尿病腎病的影響機制主要與血流動力學改變、RAS系統(tǒng)興奮有關,RAS系統(tǒng)在血容量、血壓的調節(jié)中均有參與,并可引起機體炎癥反應,損傷血管。RAS系統(tǒng)長期活躍會造成腎小球處于高濾過、高灌注狀態(tài),造成蛋白尿現(xiàn)象[3]。腎血流動力學在其作用下,血小板凝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系膜細胞基質增加,引起蛋白尿排泄,最終造成腎功能損傷的出現(xiàn)。有學者研究[4]發(fā)現(xiàn),收縮壓每下降10 mmHg,則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對應下降12%,而收縮壓升高10 mmHg,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幾率就增加3%。該次研究中采用單因素分析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對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SBP為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這一結果與裴國勇[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ROC曲線顯示SBP和DBP對應的臨界值分別為139.2、80.01 mmHg,因此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時,必須要同時嚴密監(jiān)控其血壓水平,正確控制其血壓水平在139.2 mmHg/80.01 mmHg以下[4],通過對糖尿病患者血壓的良好控制,同時能夠減少腦卒中、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然而患者的腎小球率過濾并無明顯變化。
血脂異常也是引起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大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存在脂代謝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LDL-C水平升高等,其中LDL-C可以被氧化成修飾型的低密度脂蛋白,導致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明顯增加,因此APT指南推薦將患者的LDL-C的水平控制在100 mg/dL、TC水平控制在200 mg/dL以下。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腎病組患者的TC、Cr、LDL-C水平均明顯高于非腎病組(P<0.05),并且得到了多因素分析的證實,這與盧廣民[6]研究相似。HDL-C可以逆轉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對心臟、腎臟造成的損害,因此其水平越高則說明患者腎功能損害越小。該次研究中腎病組患者的HDL-C水平低于非腎病組(P<0.05),證明了其為糖尿病腎病的保護因素。
綜上所述,TC、Cr、LDL-C以及SBP水平過高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而高HDL-C則可以形成保護腎功能的功能,因此為了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臨床可以將患者血壓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對于60歲以上患者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嚴格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尚瑜,王兵.100例老年糖尿病腎病住院患者初診時情況及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15):3576-3577.
[2] 周梅生,王立明,韓澍,等.腎移植術后將 CCB替換為ARB 控制高血壓和蛋白尿的效果[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1, 32(11):655-658.
[3] 高玉華.2型糖尿病患者III-V期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13):145.
[4] 張云,馮烈,黃莉文.高尿酸血癥的流行特征及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09,9(7):10-13.
[5] 裴國勇.血糖達標且不伴高血壓的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尿清蛋白與動態(tài)血壓關系探討[J].中國全科醫(yī)學雜志,2014, 17(10):1115-1118.
[6] 盧廣民.血脂水平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影響觀察與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l,17(23):4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