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祥 林元鋒 陳海寧 邱亦青 付劍平 黃禮娟
【摘要】 目的 探討和分析CT檢查對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腺瘤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54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 設為甲組;另選取同期52例甲狀腺腺瘤患者, 設為乙組。全部患者均行CT平掃和CT增強掃描, 評價兩組患者的CT值。結果 兩組患者的正常組織平掃、增強掃描CT值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10、0.091, P>0.05)。甲組患者的病灶平掃、增強掃描CT值均低于乙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545、12.979, P<0.05)。結論 在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疾病的診斷中, CT檢查的應用價值比較高。
【關鍵詞】 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CT;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29
對于人體來說, 甲狀腺是最大的一個內分泌腺。在臨床上, 甲狀腺疾病是常見的頸部疾病, 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腺瘤這兩種疾病, 這兩種疾病均能出現(xiàn)囊變、伴出血癥狀, 在臨床鑒別中比較困難[1]。臨床上目前影像檢查甲狀腺病變的方法有很多, 包括核素掃描、超聲、淋巴造影、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同其他診斷方法比較, CT掃描的掃描速度快且分辨率高, 可小視野掃描, 能清楚顯示甲狀腺組織的細微結構變化以及病變特點[2]。為了探討和分析CT檢查對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腺瘤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選擇2013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進行治療的54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和52例甲狀腺腺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進行治療的54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 設為甲組;另選取同期52例甲狀腺腺瘤患者, 設為乙組。甲組患者中男21例, 女33例;年齡21~89歲, 平均年齡(51.25±12.58)歲。乙組患者中男20例, 女32例;年齡20~90歲, 平均年齡(51.33±12.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CT平掃和CT增強掃描:設備為西門子64排128層CT, Definition AS, 仰臥位, 掃描從患者的舌骨下緣開始, 到主動脈弓上緣, 掃描線同聽眥線平行, 螺距1 mm, 層厚和層距均為5 mm。進行CT增強掃描時, 對比劑選擇碘海醇(100 ml), 速率3 ml/s。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測量兩組患者的CT值, 共測量3次, 計算平均值。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情況 甲組患者的CT平掃顯示均有大小不一圓形的低密度影, 13例患者邊緣清楚, 41例患者邊緣模糊;7例患者存在斑片或者結節(jié)狀的鈣化;而CT增強掃描顯示43例患者低密度影強化(輕度), 6例患者低密度影強化(完全), 術前被誤診成甲狀腺腺瘤;5例患者結節(jié)影異常強化, 經病理切片發(fā)現(xiàn)部分合并甲狀腺腺瘤。
乙組患者的CT平掃顯示均有單發(fā)圓形的低密度影存在, 11例患者邊緣清楚, 41例患者邊緣模糊;37例患者包膜完整, 15例患者包膜不完整;而CT增強掃描顯示31例患者低密度影強化(不均勻), 19例患者低密度影強化(均勻), 2例患者頸部淋巴結腫大, 包膜不完整, 低密度影明顯強化, 術前被誤診成甲狀腺癌。
2. 2 兩組患者CT值比較 兩組患者的正常組織平掃、增強掃描CT值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10、0.091, P>0.05)。甲組患者的病灶平掃、增強掃描CT值均低于乙組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545、12.979, P<0.05)。見表1。
3 討論
有研究報道指出, 在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的術前診斷中, 正確率僅為71.95%[3]。在臨床上, CT是甲狀腺疾病重要的一種診斷手段, CT的作用原理是:甲狀腺組織正常或者含碘量較高時, 所成圖像的密度要明顯比附近骨組織、血管等成像的對比度高;甲狀腺病變組織的局部CT圖像, 甚至是全部均呈現(xiàn)為低密度影[4]。甲狀腺組織在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下, 其含碘量比較高, 行CT掃描的密度要明顯高于其鄰近的骨骼肌、大血管密度, 且自然對比度很好, 在注射完造影劑之后, 機體甲狀腺由于血運豐富而明顯強化, 而甲狀腺病變可導致局部、整體低密度, 這是CT檢查甲狀腺疾病的病理基礎[5]。在臨床上, 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是因為甲狀腺腫反復發(fā)生進入到結節(jié)形成期, 進而有結節(jié)性病灶形成。在這個過程中, 始動因素是缺碘, 除形成結節(jié)性病灶之外, 正常腺體組織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有不同程度的濾泡上皮增生以及腫脹出現(xiàn)[6]。甲狀腺瘤是一種來自于甲狀腺濾泡上皮良性腫瘤, 而周圍正常的腺體受到的影響較小[7]。所以, 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以及正常腺體組織的密度不同。并且通過對低密度結節(jié)影的包膜存在有否進行診斷是鑒別上述兩種疾病的重要指征, 對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來說, 其邊緣清楚但沒有包膜, 甲狀腺腺瘤的包膜完整[8-10]。
總之, 在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疾病的診斷中, CT檢查的應用價值比較高。
參考文獻
[1] 趙菁.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及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 CT 診斷.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2014, 35(4):286-289.
[2] 黃社磊, 馬捷, 王娟娟, 等.螺旋CT平掃對單發(fā)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的診斷價值研究.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6, 6(17):165-167.
[3] 薛峰, 孫丹, 厲瑪萱萱, 等. CT 雙期增強掃描在甲狀腺腺瘤及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CT理論與應用研究, 2016, 25(4):471-476.
[4] 方俊華, 胡慶華.探討CT對甲狀腺腺瘤及單發(fā)性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的診斷.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1(6):163-164.
[5] 張奇志.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的CT鑒別診斷//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四屆全國神經和頭頸部放射學學術會議暨重慶市醫(yī)學會第七屆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2012:81-82.
[6] 趙文卓, 張德旺.螺旋CT對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的影像學診斷及鑒別診斷.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3(1):194-195.
[7] 趙雪燕.彩超與CT對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的診斷價值分析.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19):230.
[8] 尹豐.螺旋CT對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的影像學診斷及鑒別診斷.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19):151, 154.
[9] 傅忠. CT檢查對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腺瘤的診斷價值.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10):25.
[10] 冷永新, 王騏, 劉勇, 等. 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的CT診斷. 現(xiàn)代醫(yī)學, 2007, 35(5):402-405.
[收稿日期: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