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芬
摘 要:在新時期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了我國教育領域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诖耍诖髮W英語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對思辨能力進行闡述,分析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在培養(yǎng)思辨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提升,說明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所以對高素質、高水平的綜合型英語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從這一點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思辨能力也受到了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灌輸式教學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的思辨能力不足,因此本文就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一、思辨能力綜述
上個世紀中葉,相關學者認為思考與反思適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它往往與一個人的能力有關,由此思辨能力的概念應運而生。其實早年間,蘇格拉底就已經(jīng)對思辨能力有了詳細論述,他認為某個人在闡明觀點、答疑解惑時,必須在對事物有著深刻理解和認知的前提下進行。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有關學者對思辨能力的定義進行修正和補充,提出了一些新觀點和新認識,然而也有類似的地方,比如思辨能力的運用、思辨能力所需要的態(tài)度等等。思辨能力其實就是一種人對事物的反思與思考,來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讓學生認識思辨,了解思辨,另一方面掌握理論知識,進而形成思辨意識。
二、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是兩種概念,中學英語教學通常是以提高學習成績?yōu)橹?,讓學生更好的應對中考或是高考,而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是開放的、寬松的。然而有些大學教師卻有所忽略,仍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對著書本強記硬背,雖然學生對單詞、語法、句式十分了解,但是由于缺乏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口語閱讀生硬、寫作水平較低,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已經(jīng)刻不容緩。
首先,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也做出了部分改革嘗試,然而總體效果一般,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便是大學生對英語缺乏熱情,有些學生甚至厭煩英語。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對英語“無感”的大學生占據(jù)了學生群體的四成以上,部分學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大學英語教學方向模糊,教學內容不能吸收學生;其二便是沒有對思辨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對英語學科沒有感情,學習、認知技巧也無從領悟,因此學生對英語的積極性不強。
其次,大學英語教學忽視了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并且依然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再加上四六級考試,這樣一來固然學生掌握了很多英語技能,包括詞匯、句式、語法等,但是學生沒有思辨意識,雖然考試及格了,但是英語應用能力不強,具體表現(xiàn)為口語生硬、交際差,有的學生甚至答非所問,是名符其實的“高分低能”。
最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弄清英語學科存在的意義,相應的學習手段和目的也比較匱乏。反映在實際中,我們可以看到多數(shù)大學教師和教學部門沒有對思辨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部門只是完善了英語評級制度,也就是四級、六級或其它等級考試,并以此來對教師的工作成績打分,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考慮到我國的教育體系,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是不足為奇的。
教學課程過于簡單,通過對多所高校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得知,課程內容與等級考試是掛鉤的,而且通常都是必修課。英語考試方面來看,內容主要有口語、聽力以及筆試,但是整個考試體系中并沒有體現(xiàn)出如何培養(yǎng)思辨意識,因此在對某校一百名英語專業(yè)學生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了較多的語言知識和基礎技能,但是實際應用能力普遍不強,也就是說平時教學中忽視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認知也僅僅局限于某個點或者某個部分,長此以往,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意識會逐漸消退,進而導致思維僵化、不擅變通,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三、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
第一,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提高對思辨能力的重視。就我國目前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方向來看,英語人才不僅需要會寫、會說,還要會應用、會交際,因此更多的是強調英語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所以思辨意識是我國英語人才崛起的關鍵,也是大學英語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大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只用分數(shù)、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更要注重學生是否具備反思、總結、辨識能力,以期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思辨能力。所以理論知識教學固然重要,然而師生的思辨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科學有效的掌握思辨能力,為教師定期安排學習與培訓,就學術問題進行研討,在了解思辨能力概念的基礎上逐漸確立培養(yǎng)機制,讓教師成為教學改革的急先鋒,通過培養(yǎng)思辨能力,能夠更好的深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同時就學生方面來看,用簡練通俗的語言讓他們明白什么叫思辨能力、思辨意識的作用以及怎樣培養(yǎng),并定期對各個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評價,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思辨意識,也有利于英語素養(yǎng)的形成。
第二,構建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與創(chuàng)新教學息息相關。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學為了與時俱進,獲取發(fā)展之路,就必須要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主,根據(jù)有關教學內容不斷更新、創(chuàng)造新式英語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熱愛,有助于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蘇格拉底教學法完全可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思想得到解放,通過不斷的思考與回答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是完善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重中之重。蘇格拉底教學法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營造課堂氛圍,因此整個課堂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互相扮演提問與回答的角色,在具體的教學條件下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比如今天要講的內容開放性較強,此時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師生互問互答,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再進行生生討論,全方位深入教材內容挖掘文章主旨,在與他人的交談中增長了見識,也可以針對一些不切實際的觀點做出批判,加強了學生的思辨能力。endprint
此外,依托式教學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所依托的對象就是本次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從不同角度對英語發(fā)起感知,能夠讓學生在探索、反思、辨識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思辨意識,為大學生提高思辨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優(yōu)化課堂結構,讓學生主動學習外語。關于大學英語課堂結構的優(yōu)化,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其一,教學內方面容應過多考慮怎樣構建思辨能力培養(yǎng)體系,依照具體情況降低語法、單詞、句式等教學的比重;其二,開設選修課程,讓思辨教學成為獨立開設的一門學科,以思辨教學作為工作重心;其三,思辨能力不僅與英語學科有關,也是其它學科所要求的一項技能,讓各學科匯融交錯,通過對各個學科思辨能力的掌握,也是培養(yǎng)復合型英語人才的關鍵所在。
任務教學法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教學方式,需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不同的學習任務交付于不同能力的學生,再予以有效監(jiān)督,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究,總結出一套符合自己學習需求的有效方案。比如在某堂課上,教師先給出相應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討論、上報以及方案制定等,要求生生監(jiān)督、自己監(jiān)督,在自我思考后形成獨到的見解,并與他人合作完成本次任務;然后進行分組討論,各組的意見和結論由組長對全班同學進行說明,此時若存在異議,可由師生對其提問,在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回答;課堂結束后,學生仍然要反思自己在課上的所學、所得,并思考哪些觀點是對的、哪些是有待改進的,最后規(guī)劃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這樣一來,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不斷思考的,所以思辨能力也會隨之形成。
第四,構建思辨能力評價體系。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全方位的,除了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以外,還要注意評價體系的構建,從各個角度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改良過去以分數(shù)衡量學生能力的習慣,利用更為新穎、獨到的評價方式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考察范圍應該包括小組學習、個體闡述、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寫作測評和自我評價等內容。在思辨教學過程中,“問答”形式的教學法是十分有效的,也同樣適用于評價工作中。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下列提問,如“我和其他同學對你的評價總結,你認為哪些是屬實的?哪些是不對的?基于你這種想法產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能否為我們大家講明”,或者是對討論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時,教師問:“這個觀點只有你們少數(shù)幾個人支持,你能否作為代表為我們講解一下呢”,或者是其它與思辨能力有關的問題。在評價工作中仍然要重視思辨能力,將其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斷引起師生的重視,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大學英語教學如何構建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進行探究。思辨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素養(yǎng)、培育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關鍵所在,但是大學生提高思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盧曉靜.基于思維能力模型理論的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研究[J].內蒙古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6(3):113-117.
[2]李雁.大學英語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實現(xiàn)路徑研究——兼評《高級英語教程:思辨性閱讀》[J].江西社會科學,2016(6).
[3]王紅麗.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J].時代教育,2016(17):49-51.
[4]唐春珍.慕課背景下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途徑[J].才智,2016(32).
[5]李冠杰.以思辨能力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拓展類課程培養(yǎng)模式構建--以“希臘羅馬神話”課程為例[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6(4):72-74.
[6]王宇明.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培養(yǎng)探究[J].求知導刊,2016(12):2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