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桐誠
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則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結(jié)合閱讀,培養(yǎng)語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讀教材中那一篇篇或質(zhì)樸,或華美,或流暢如行云流水,或迂回似柳暗花明的課文,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藝術(shù)熏陶,不但能對課文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還能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和寫作積累。作為語文教師,范讀時要找到如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先生一樣“拗過去、拗過去”的感覺,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與課文中的人物一起歡笑、一起哭泣、一起高呼、一起歌唱,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把語言文字的理解內(nèi)化成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認識、自己的語感。這樣,學生的習作興趣、表達的沖動就會被喚醒,他們會用名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創(chuàng)造自己的語言,在習作中提高讀寫能力。如教學《槐鄉(xiāng)的孩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寫一寫自己的家鄉(xiāng)。在訓練學生寫景時,可用《美麗的小興安嶺》《桂林山水》等課文作為范文讓學生仿寫,引導學生學習和借鑒作者的寫作方法,提高習作水平。
二、拓展空間,積累素材
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推薦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雜志、名著,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廣泛涉獵多種文字材料,可以是故事報、少兒畫報,也可以是兒童文學、東方少年等少兒雜志,還可以是語言文字精美的中外少兒文學名著、寓言、童話等文學典范,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當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材料積累也就豐富了,下筆也就有話可寫了。小學生的習作不能只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寫作的素材要來源于生活。教師要指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的習作才能“言之有物”,才能真實感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掌握觀察要領(lǐng),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積累大量的習作素材。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積累到的素材靈活運用,寫出通順、連貫、簡潔的句子,做到生動形象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當學生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美好時,就能寫出如“我的家鄉(xiāng)山清水秀,美麗極了”這樣富有真情實感的語句;當學生認真觀察“我家的一頭黃牛”時,能把黃牛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仿佛親眼看見他家養(yǎng)的牛一樣。
三、展示作品,分享快樂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讀者越多,學生習作的價值就越大。呂叔湘先生說:“我寫文章總是想到有一位讀者坐在我的旁邊看我寫?!碑攲W生把自己的文章讓同學、教師、家長等更多的讀者瀏覽、評論時,學生就能體會到寫作成功的樂趣,意識到自己的小練筆不僅僅是作業(yè),還是與讀者溝通的媒介,不僅滿足了寫作時所渴求的認同感和成功感,還讓學生體驗到習作的快樂,煥發(fā)出寫作熱情。如秋游歸來,一位學生在板報上這樣寫《秋游》:“秋天到了,老師帶我們?nèi)デ镉?,我們像小鳥一樣來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風的催促下,換上了迷人的秋裝。那金黃的秋菊,正綻開笑臉歡迎秋天;那飛舞的樹葉,正在迎風起舞;在一望無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彎了腰,似乎在向秋風報告:我最大,我最壯?!睆亩屚瑢W們在閱讀中一起分享秋游的快樂。
四、多元評價,交流互動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善于修改習作,養(yǎng)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教師在批改學生的習作之前,可以先讓學生把習作拿給同學、朋友或家長閱讀與評價,提出修改意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合作伙伴,互批互改,把習作的修改權(quán)還給學生。這樣,在習作的評價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言論是自由的,他們既是作者也是讀者,既評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評判,教師只是讀者中的一員,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評改主體的多元、評改信息的互動,讓學生的相互交流變得自然,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分享到習作經(jīng)驗。如一位學生的習作《麒麟公園的美麗風光》一文中寫有“在草叢中撿到一只死去的蜻蜓”這樣一個真實的情景,但卻削弱了文中的“美麗風光”。經(jīng)過小組同學的評價與建議,這位同學把習作修改為:湖面上的荷花與荷葉交映相輝。葉面上的水珠兒在陽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閃閃發(fā)光。忽然,一只紅蜻蜓飛來,落在一枝卷著的荷花上,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使習作既生動又有趣。
五、結(jié)合生活,發(fā)展個性
生活即作文,作文來源于生活。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亮點”“閃光處”,通過指導與評價,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地表達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人與事,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讓習作充滿生活氣息、富有個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