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微課目前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新潮流,它獨特的呈現(xiàn)形式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動直觀的圖像、啟發(fā)性的視頻片段等特點脫穎而出,改變了過去教師筆耕舌耘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它短小,獨立精悍,既有引人入勝的形象性,又有嚴密集中的科學性。微課有形有聲,有色有情,有主題有要點,它是獨立的個體,又是前后的關聯(lián)。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大勢所趨。
一、課前預習,微課鋪墊
課前預習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預習,不加引導,大多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沒有方向性,哪些是該預習時候理解的?哪些是該預習時候識記的?哪些是該思考的問題?哪些是該記錄的困惑?學生弄不清方向;二是沒有針對性,學生往往按照資料書照搬照抄,胡子眉毛一把抓,寫得密密麻麻分不清主次。鑒于對象是剛上初中一年級,自主學習習慣還不完好的學生,用微課指導預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我的預習微課一般是利用這兩種手段:讀和注。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默讀和注音注義;第二步是朗讀和自我檢測。預習微課會因為課文的不同,學習目標的不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點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環(huán)節(jié)基本都是按照讀和注展開,這樣做的目的是盡量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例如:預習微課的“自主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這個簡簡單單的任務,通過老師的聲音傳遞出來,就會多一種陪伴和期待,好像是老師在陪伴著學生,在期待著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一樣。這樣的預習能不高效嗎?再比如:在《故鄉(xiāng)》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將自己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以及建筑特色等等插入微視頻中,然后講講自己的家鄉(xiāng),然后逐漸將情景帶入到課文中,讓學生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故鄉(xiāng),這樣的帶入不但具有豐富的畫面感,同時更加的自然。
二、凸顯重點,微課解惑
利用微課,及時挖掘課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找出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同文章重、難點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巧提問題,力求新穎,發(fā)人深思。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學中,課文中兩處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能否刪掉、有何作用,是學生常常存在疑問的地方。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找出文中兩處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比缓笈渖仙蕦Ρ弱r明的大海背景圖,一幅天空蔚藍,大海呈現(xiàn)出碧綠的顏色;另一幅天空陰暗,大海呈現(xiàn)灰白的色彩。在學生集思求解之時,及時出示微課,通過背景的對比,結合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讓學生明確第一幅圖與海面的平靜清雅相映襯,暗示了他們當時渴盼與興奮的心情;第二幅圖,通過海面的陰郁,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兩處環(huán)境描寫形成鮮明的對比,勾畫了人物的不同心境。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讓人們直觀地透視到人物的靈魂,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豐滿。這樣借助微課展示,由文到圖,對比分析,學生就能理解不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這樣也改變了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迅速進入動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及時得到啟發(fā),從而學得興趣盎然。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課文的難點。
三、借助微課,感受意境
微課能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chuàng)設一個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這樣,直觀形象與想象、聯(lián)想相結合,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體味作品中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例如:學習《觀滄海》這首詩時,可以用微課展示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突兀聳立的山島,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秋風蕭瑟,草木搖落,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海面洪波巨瀾,洶涌起伏……詩中的動景和靜景、遠景和近景、實景和虛景均能以流動的視頻畫面一一展現(xiàn);豪邁奔放的配樂還能表達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同時詩中豪放的格調(diào),通過教師在微課制作中與畫面和背景音樂搭配的激情朗誦,也能以此一一抒發(fā)出來,讓學生得到審美的享受,理解詩詞的不同意境。
四、合作學習,微課導航
微課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jīng)從內(nèi)容的呈現(xiàn)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的教練,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學習小組,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行個性指導。當教師成為指導者而非內(nèi)容的傳遞者時,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發(fā)展起他們自己的協(xié)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展現(xiàn)。例如:我在進行記敘文寫作教學中,通過播放不同作文的微課作品,讓學生能更好去領悟不同的記敘文有不同的寫法,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效果和分值。但是僅僅如此,學生還沒有能形成深刻的印象。為此,我又讓學生來合作思考。學生通過對比討論幾個微課作品,然后動筆再寫下點評。之后,讓學生再次觀看微課作品,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能夠很好去理解文筆的差異。接下來,教師再次進行自我點評,學生能夠很好對記敘文中的文筆差異有了理解。
綜上所述,微課在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嶄新的生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微課教學能更好地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吸收和感受課文的語言,讓學生真正受到課文思想情感的熏陶,從而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同時為語文教師開展合作學習提供了新的平臺,也汲取到了新的靈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