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摘要: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要了解他們心中所想,要光顧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與他們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引導。傾聽能讓孩子愿意說出他們自己喜歡的事,傾聽能讓孩子們更加的有智慧。
關鍵詞:傾聽;安全感;溝通;理解
孩子的語言,需要用心去聽,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接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共同成長。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這些工作不只是教師、家長,還要全民,整個社會都要齊心協力、蹲下來傾聽,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美?!?/p>
從孩子的角度來講,孩子傾訴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由環(huán)境和氣氛來培養(yǎng)。當父母能以平等的心態(tài)傾聽孩子訴說的時候,孩子就會從父母這里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溝通就會變得順暢。然而在現實社會中,許多父母對孩子十分關愛,算得上是“銜在嘴里怕燙著,吐出來怕凍著”??烧嬲龑⒑⒆幼鳛槟塥毩⑸畹娜丝创母改竻s并不多。例如,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什么問題向父母訴說時,很多家長稍不如意,就會打斷孩子的話,不讓孩子把話說完。輕則斥責,重則打罵。對此,孩子只能將話咽回去,這肯定不是家長所希望的結果。為什么父母不能靜下心來傾聽一下孩子的聲音呢?事實就是這樣,作為父母做什么肯定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既然是為了孩子好、愛孩子,就不要有粗暴的責問和無情的懲罰。在傾聽之中,融入對孩子的愛、寬容、耐心和激勵,給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幸福、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從而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起最親密的親子關系。
“傾聽意識”如果父母沒有耐心聽孩子把要說的話說完,而是一味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強加給孩子,其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孩子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越來越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的放矢,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以至雙方相互不信任,溝通困難,這都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所以,要想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要想讓孩子對你無所不談,家長就必須先有一種傾聽的意識,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事實證明,如果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能多扮演一下傾聽者的角色,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出他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話。
溝通是“說”和“聽”的過程,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一個人長時間不說話,語言表達能力會退化。從一個人的語言中,我們往往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反應能力。
相對于“聽”而言,大多數人更喜歡“說”。而對于老師而言更要懂得傾聽。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年紀尚小的孩子,他們大部分的語言是零散的,沒有邏輯的,甚至很多孩子還不會自己表達。所以傾聽孩子的語言,需要用心去聽,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接受。
一、用心聽
我們的孩子,因年齡小的問題,語言表達不完整,很難說清一件事情,但他們在課間也會圍在老師的桌前,向老師問這問那。新學期開始,有的甚至又哭又鬧,面對這樣的場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天,晗晗哭得很厲害,媽媽送她來,她不肯進班級的門,嚷著叫著說要回家,我在哄她安慰她的同時把她抱起來,對她說:“你看,老師抱著你,是不是也像媽媽一樣?你不哭了,媽媽就早點接你回家的”。她抽泣著點點頭,“對了,只有表現特別好的孩子老師才會抱她的,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老師的擁抱的”。想不到這么幾句話對她的影響那么大。第二天,晗晗媽媽對我說:“晗晗回家跟我們說,老師也像媽媽,我明天去幼兒園不哭了”,所以今天她高興地來幼兒園了,我看到這樣的情景,我覺得很開心。不難知道,孩子都是很喜歡表揚的,老師應多給孩子鼓勵。哪怕是一小小的擁抱,孩子也能感覺到出她得到了老師的關心和愛。
二、用心理解
我們可以聽懂不同音調、不同音色、不同頻率的語言。但是當一個人沒有興趣聽的時候,也會出現“左耳進,右耳出”的情況,對所聽到的一切自動屏蔽。我們的孩子說話聽起來可能不易理解,但他們的話一定是最真實且不摻雜任何目的性和利益性的,是最純潔、純真的話語。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只要用心理解就能夠明白了。
孩子的許多言行、舉止、樂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也許是荒唐可笑、難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卻是美妙的。陶行知曾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兒童的心靈”;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問題;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遇到的每件事情;用“兒童的興趣”去感受身邊的事物。教師不妨與“頑童”攜手,一起在草地上蟲兒,一起玩“捉尾巴”游戲,一起咬耳朵說悄悄話??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多享受與兒童共處的樂趣,在共處中欣賞兒童自己的獨特世界。教師應做“頑師”,做兒童精神成長的合作者。
幼兒用天生擅長的“語言”來探索世界,表達自我觀點,重新建構認知。正如瑞吉歐人的理解“兒童有一百種語言,我們不應偷走九十九種”。因此我們要讀懂孩子的語言,讓每個兒童都煥發(fā)智慧的光彩。聽,可以增進溝通,不斷地消除誤解的過程。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我們都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
三、結語
傾聽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通過它把孩子的快樂、煩惱轉化為他們獲得自信的機會。傾聽,要平等地與孩子相處,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心去理解孩子的語言,用心去接納孩子。在我看來,這就是尊重孩子。我們對待每一個孩子,要多俯下身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你會發(fā)現,很多事情并不是靠我們自己的主觀意識和現象來評定的。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將和我的孩子們既是嚴師也是益友,讓孩子渡過一個健康、快樂地童年!
參考文獻
[1] 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語言行為之分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01):136-137.
[2] 周鵬生.國內外教師體態(tài)語研究之比較[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09):28-33.
[3] 姜美芬.師幼體態(tài)互動的適時與適態(tài)[J].山東教育(幼教刊),2006(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