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曉華
摘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自主嘗試,通過聯想、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寫作教學在高三的學習中很重要卻經常被淡化,被躲避,因此本文將就自身在高三復課中的英語寫作教學的點滴體會與反思做如下整理。
關鍵詞:學法指導;課堂教學;任務型教學;教學模式
提起高三,我們就想到高考,而英語寫作課教學是英語學科必不可少并且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了解和掌握寫作技巧,進而通過背誦和大量的機械模仿訓練,完成知識的傳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乏味,效果不盡人意。我認為英語寫作教學一定會有更有效的模式來促進學生進行更有效地學習,具體思路如下:
一、了解學情,有的放矢
首先,對客觀存在的群體差異性的反思。有位教育家說過:“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陳芳,2005)其形式和手段有很多,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采取不同的策略。
尖子生具有較強的理解接受能力和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對教師的滿堂灌肯定不滿意,他們希望教師點撥指導,多給他們一些發(fā)問和練習的機會,多給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精講多練。
中等生具有一定的學業(yè)基礎,但他們缺少對知識的對比歸納和總結,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有待提高,他們對教師滿堂灌多持歡迎的態(tài)度,所以先導再練,對中等生很有效果。
學困生基礎薄弱,詞匯量少,而且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只喜歡聽老師講,卻不愿意自己多讀,多背。面對這一群體學生,學單詞、學造句、學翻譯是很有效的提高辦法。
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高中階段更是如此。學生不應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使學習過程更多地表現為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是實踐“教我學”到“我能學”的提升。
二、對寫作專題教學的反思
高中寫作訓練是有章可循的,它是控制性寫作,寫作的題材和體裁就那么幾種,所以不需要全方位撒網,而是應該目標明確,反復練習,應該加強寫作題材的實用性研究,研究考綱研究范文總結寫作模式,背誦高級句型,高級詞匯以備畫龍點睛之效。達到先是照貓畫虎,進而熟能生巧。
再者,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化,所以我們不但要學好語言知識,更要了解其語言文化和語言發(fā)展變化。
當然,教師應注意寫作作業(yè)講、讀、練、評的關系。教師講解再認真,如果學生讀不夠或練習不夠,教學效果未必很好。評講的實質應該是一種“點拔”作用,講和評都不能取代學生的練與悟。
三、構建了幾種英語寫作課的課堂教學模式:
1.采用交際合作法。使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在交流合作中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
2.采用情景教學法。教師根據學情,遵循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具體的、生動的、形象且逼真可視語言,創(chuàng)設盡可能多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感情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3.用觀察、發(fā)現法。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通過“觀察—發(fā)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每種寫作題材的技巧和方法。
4.采用活動法進行任務型寫作教學。把語篇任務作為學習活動的目標,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來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從而達到內化規(guī)則和有效完成學生語言運用的目的。
以上三方面的教學反思是根據與學生交流中學生反饋的意見和自己的教后感而寫成的,常言到;“處處留心皆學問”,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就我個人而言,搜集、交流教學困惑,時常回憶教學得失,記錄學生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創(chuàng)新的閃光點將是一個鮮活的“資源庫”,它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綜上,有反思才會知不足,才會明差距,才會有超越,才有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自己真正成為學者型,專業(yè)型,研究型的教育者。
參考文獻:
[1] 劉賓.高中新課程英語教學案例與評析[J];新華出版社 2007,1
[2] 趙宏義.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J];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
[3]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第一冊(必修1)外語與教學研究出版社。
(作者單位: 陜西省山陽中學 726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