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宇香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191-02
有人說:“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慣性,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慣性。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人的一生更是如此?!庇钟腥苏f:“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足見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對于人的重要性!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良行為一般都是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過錯行為,就是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的一些特點:模仿性、適應性、不成熟性、可塑性等,他們?nèi)狈γ鞔_的道德意識,道德知識經(jīng)驗不足和認知水平較低,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惡作劇,故意違反紀律、對人無禮貌、愛罵人、好打架、撒謊、考試作弊、小偷小摸、損壞公物、沉迷電子游戲等等。用一顆寬容與真誠的愛心促使孩子們及時糾正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過錯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一、以寬容之心矯正過錯。
犯錯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經(jīng)的過程。作為班主任就應該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給學生改正的機會。對于平時都是很聽話、自覺性強的孩子,所犯下的錯誤一般都是不小心或者忘記引起的。當他們低著頭、紅著臉告訴我做錯了什么,我都會回以溫和的笑臉,說:“沒有關系,老師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以后一定會做得很好的。”這些學生開始都感到很驚訝,后來就帶著感激的目光輕松的心情回到座位,從此他們更加認真地讀書,更謹慎地做事了。
對于學習一般的孩子班主任對他們的影響作用是很關鍵的,班主任扶他一把就能上去成為品優(yōu)生,處理不當也會讓孩子認識不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發(fā)展為不良行為習慣,所以還要給他們指明方向。我班嘉欣同學借完成網(wǎng)上作業(yè)為名,屢次上網(wǎng)玩游戲,耽誤了正常學習,導致成績下降。我知道后,沒有嚴厲地批評他而是直截了當?shù)刂赋鏊腻e誤,讓他明白了自己的過錯行為。后來,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成績也逐步提高。
對于已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不僅要有寬容的心,更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了。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他們在小學階段的可塑性很強,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開啟孩子的心智,幫助孩子認識和矯正錯誤,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誘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行。寬容學生,實際上是把一種信任,一種責任交給學生,不僅讓師生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給予學生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余地。
二、以情感的力量正面誘導。
學生有了錯誤,教師要以情感的力量,正面誘導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糾錯。已經(jīng)有了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往往聽慣了訓斥,學會了檢討或其他應付的辦法,所以,教師的一般勸說、批評往往不大奏效。如果教育者能抓住某些事件激發(fā)他們的思想斗爭或者情緒波動,給予啟發(fā)誘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種經(jīng)歷往往會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跡,對自己提出一些要求而做到自制,從而成為由過錯行為向良性行為的轉折點。
一位哲學家說過:要想鏟除靈魂里的雜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jù)它。教師要善于捕捉孩子們身上的亮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一句積極的評價就是鼓勵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tài)度就會變得更加積極。
三、以真誠的愛心明理導行。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模仿性強,活潑好動,是非觀念差,思考問題單純,過多地依賴老師、家長,容易聽從老師的教育和接受群體良好的行為的影響。因此,對于有過錯行為的學生,要真誠地與他交流,在給孩子愛和信任的同時,必須要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做到明理導行,讓學生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比如教學生讀寫姿勢要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里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集隊要做到三個字:“快、靜、齊”課堂上專心聽講,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又如:講文明講禮貌,不出口臟話,能誠實待人,公眾場所不喧嘩,公共汽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等等。這樣的引導,給予學生很好的導向作用。
對于有過錯行為習慣的學生,充分利用班會、隊活課對學生進行訓練。結合學雷鋒月,開展“學雷鋒、講公德、比奉獻”的活動;開展“爭做禮儀小天使”,“做好習慣的主人”,“閱讀之星”等競賽活動;也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共同心理問題展開討論,開展:“做學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奴隸”,“做時間的主人”,“向打鬧告別”,“學會自我約束”等為主題的班會,結合每日行規(guī)檢查,設立好人好事記錄本,評選每月的文明小使者等。運用多種措施,將個人的行為和集體的榮辱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使一些行為差的學生自然成了集體教育的對象,形成了教育合力。由于借助了群力教育,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教育逐漸轉變成為自我教育或自覺教育,促使他們改掉不良習慣,同時又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能力。作為班主任要寬容孩子的一切,用鼓勵的目光對待他們,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尋找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措施去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應把有過錯行為習慣的學生視為遭病蟲侵害的花朵,只要我們用真心去熱愛他們,并精心調理,他們?nèi)匀豢梢栽趷鄣年柟庀戮`放、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