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省
摘要:在當前的物理教學設計中,物理情境的設計可以改變枯燥、抽象的物理教學現(xiàn)狀,是當今新課改下的必然要求。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 以生為本 創(chuàng)新能力
一、注重科學猜想,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更有效果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嘗試根據(jù)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對于初中孩子而言,猜想的意義就在于: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敢于質(zhì)疑,勇于創(chuàng)新,意味著解決物理問題的路徑愈來愈多,自主探究物理問題的意識愈來愈濃,學生也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鍛造、和提升。
例如,學習《液體的壓強》時,可以讓學生猜想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猜想可能與深度、高度、液體密度、液體重力、容器形狀、方向等因素有關后,應該讓學生說明猜想的理由或依據(jù),防止學生胡猜瞎說。盡管在猜想中,學生所提的問題可能意義不大,針對性不強,但教師正好可以抓住這一契機,盡可能指出其合理之處,讓學生有繼續(xù)參與的勇氣,同時引導學生能提出更好的問題。
二、激勵引導,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還應過多的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茖W的學習方法會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們要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chǎn)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要給學生質(zhì)疑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展示的平臺,使學生可以隨時質(zhì)疑,會質(zhì)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zhì)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fā)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shù)募睿菫閷崿F(xiàn)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xiàn)課堂更大面積高效做準備。
三、解決展示問題
學生將小組預習的任務(自己提出的問題)或者連同本組對這個問題的結論,書寫在老師規(guī)劃的展示區(qū),在某一小組展示(發(fā)言、講解)的同時,其他小組的同學注意聆聽、思考,待某一學生發(fā)言完畢,其他同學便可以自由地表達贊同、反對、補充見解,老師適時對學生的發(fā)言做點評、補充或修正。
這樣在新課改理念下解放了學生、發(fā)展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老師課前通過設置,給學生一個預習的指導,課前準備,課堂小組探究、合作。
獲得知識,在課堂上展示,教師補充,亦即反饋。教后教師反思,成功與不足的地方,也就是達到以生為本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學生會的老師不教,讓學生自己做;學生不會的老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
四、以生為本,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科學探究是物理課重要的教學方式,進行探究式教學,能把學生的學習重心從知識傳承和積累向知識探究轉化,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得知識轉化。實驗中,體驗過程,感悟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因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真正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例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時,我提出:如果用木塊來做實驗是否可行,哪個步驟需要修改?怎么修改?又一次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各探究小組討論得熱火朝天,有的考慮到用大頭針把木塊壓入溢水杯中,有的想把把石塊和木塊綁在一起,有的想換用其他液體等,想法甚多。最終打破小組界限,想出了用二力平衡法求浮力,即F浮=G木,再將木塊輕輕放入溢水杯中,將收集溢出的水G排和F浮比較。
在每個小組進行實驗后,教師可以推選出1~2名同學到實驗臺前進行展示,與其他小組分享,或點評,或提出疑義,其他小組及時進行交流與評估。當然老師適時地點撥和對學生恰當而不過分的指導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提出,課本上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四個圖中,甲、乙兩個圖順序能不能互換?為什么?課本上為什么這樣做?教師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也貫徹了一個原則,能不集體講的,就不集體去講,只要有可能讓學生自己學的,我們就不教。根據(jù)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物理學科的特點,做好探究性實驗,有利于否定思維定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并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廣大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課程理論,更新觀念,不斷的實踐,不斷反思總結教學中的經(jīng)驗和不足,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婧.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物理微課教學[J].學周刊,2016,(10):186-188.
[2]楊淑敏.低成本實驗構建初中物理“生本課堂”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