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淑萍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批注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避免閱讀教學的浮躁之氣,使學生更深入的體味閱讀,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中運用批注的方式進行學習,既有著深厚的歷史緣起,也有著新課標下的現(xiàn)代意義。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批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給學生,幫助學生規(guī)劃批注式閱讀的運用,以期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突破。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
一、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許多語文教學工作者在對工作進行反思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浮、淺、空等問題,教師能夠將文章講解給學生聽,卻未能讓學生真正做到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逐漸將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傳遞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對閱讀文章進行批注,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真正使學生“讀”書。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緣起與運用意義
批注式閱讀教學緣起于我國傳統(tǒng)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只有進行認真的批注,才能徹底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腦到等全部精神投入到閱讀教學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這一閱讀理論又被再一次挖掘并得到了重視,并且在新的歷史時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首先,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閱讀教學已經(jīng)提出了一些明確的要求,包括“應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更進一步的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痹谶@些要求下,每一條都提示著閱讀應當是閱讀主體與文本發(fā)生對話的過程,在當前閱讀教學中,運用批注式閱讀教學,無非就是以批注為載體,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樣的“對話”在小學階段十分重要,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經(jīng)歷與認知都還不到位,對于許多事物的理解也都是片面的,而此時也恰好是閱讀的基礎確立的階段,如果此時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必然會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影響。
其次,《語文課程標準》同樣還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边@就對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自主的獲取知識,可見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批注式閱讀教學十分必要。
筆者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實踐進行整理,將運用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任何人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的學習,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課堂時間用來教學生如何讀,而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課文的,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其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運用批注式閱讀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嘗試用一些簡便的符號去書寫、記錄閱讀文章,在不經(jīng)意間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其三,能夠實現(xiàn)讀與寫的有機結合,閱讀的批注需要學生能夠寫出自己對閱讀文章的感悟,這些感悟盡管對于學生來說可能還有些淺顯,但是當學生能夠逐漸的去克服、去完成的過程中,寫作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起來,這也是當前在閱讀中逐漸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關鍵所在。其四,能夠真正使學生更閱讀,在以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學的,有時教師會以頻繁的提問吸引學生去讀、去關注,殊不知當教師幫學生將文章拆分過后,學生本身也并未對文章有整體的認識。
三、在小學閱讀中實現(xiàn)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教師要在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
在能用批注式閱讀的過程中,實際上閱讀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轉化,也正因此,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要想使他們快速適應這樣的轉變,就要從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適應這樣的變化,例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一小段入手展開教學,使學生逐漸適應自主的學習;可以先從要求學生標注出一篇文章中陌生的字詞入手,進而逐漸引申為對課文的標注與學習。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將生活場景帶入到教學中,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主動并習慣于聯(lián)系到自身的生活實際。
(二)使學生學會畫、注、批、評
使用批注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的需要運用到畫、注、批、評的方式,也正因如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熟悉這些學習內容,使學生巧妙地運用這些方式進行學習。換言之,畫、注、批、評是運用批注式教學的基礎,需要學生了解并奠定這樣的基礎。其中“畫”是勾畫,勾畫出閱讀文本中的一些重要內容,運用自己熟悉的形象等,對文本以自己熟悉的形式進行拆分、注解?!白ⅰ笔亲⑨?、注解的意思,在教學中,運用“注”的方式,能夠對一些重點知識進行標注,對自己不清楚的內容進行概括與發(fā)展?!芭笨梢允桥⑴c批判,學生可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教師講解中自己還未掌握的內容,或是存在不同一見的內容進行標注,以自己的思考判斷去認識知識?!霸u”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闡釋與標注。
(三)教師為學生處理一些簡單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符號標注等。而這些符號通常都是固定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為學生固定一些符號或表達以便交流。如“一、二、三……”表達的是大的段落,而“1、2、3……”表達的是小的自然段;“△”標注陌生的字詞;“○”標注重點的內容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其中的不同之處,進而產生影響。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批注式教學,實際上是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其意義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閱讀。事實上,作為學生,即使脫離語文學科而言,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閱讀不僅意味著學生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在于學生能夠快速的獲得更多的知識,需要引起教師的關注與思考。批注式閱讀更多的是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與完善的,培養(yǎng)學生多讀、多思、多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志長.批注式閱讀教學設計[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19(4):53-54.
[2]鄭志長.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11(9):13-14.
[3]朱重林.小學語文課內外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17(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