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菊玲
這個六月,讓我切實感到了時間過的飛快,從去年的9月至今,我的施橋一年支教生涯已接近尾聲,往事如細雨,點點滴滴,落在我的心頭。說說我們班的孩子們吧,他們值得我用“聰明、懂事”來形容,一口相當標準的普通話,凡事追根究底的執(zhí)著態(tài)度,刷新了我對他們的最初印象。二年級的孩子,該有多么強烈不到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啊!他們需要我用心去教!
記得支教的某一天,在教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時,導入部分我便讓學生自己找辦法,希望孩子們能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出甚至可以和課文例舉方法相媲美的主意。然而,和往常一樣,課堂先是一陣沉默。這時有一只小小的手舉起來的時候,我激動而又滿懷希望的請出了這位小同學:“雍加水,你是想到什么好的辦法了嗎?”“我們可以在野外空曠的地方,用樹枝擺成一個大大的‘SOS,對外求救!”稚嫩的聲音,頓時讓我耳目一新。的確,這是一個好辦法,最起碼在現(xiàn)今社會上很實用,我便大大的夸獎了雍加水同學,要知道一個二年級的農村小學生能想出這樣一個好的辦法,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繼續(xù)引導:“你能告訴大家是怎么想到這個好辦法的嗎?”可他卻說:“老師你說過的?!薄笆菃??”我快速在腦海中搜索著,好像沒有啊。孩子們這時忍不住了,異口同聲地說:“老師你上學期說過的。你再講一個什么故事閱讀時提過的!”多好啊!我頓時感動了。教過的知識點,拓展的內容,有時自己已經(jīng)麻痹,可對孩子們而言,那卻是新鮮、有趣的知識。他們會牢牢記住老師告訴他們的這些課外知識。
我所支教的這所小學,相比我之前所執(zhí)教的學校可以說是真正的農村小學。純真的孩子們整天無憂無慮,樂在其中。哪怕作業(yè)沒做,也先玩了再說。雖說習慣不好,可是卻也是真性表達了天性,所以寓教于樂在這里便要真正得到實施。也許偶然的一次我提到過“SOS”或是“SOS”類的課外科學知識,他們便永久地藏在記憶之中,率性而為,任性而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他們接觸不到更多的科學,更深的名詞,周圍除了大棚蔬菜,便是麻將賭桌,年輕的父母是這樣,年紀大的爺爺奶奶也是如此,長輩只管孩子的衣食,極少的過問他們的學習,更別說帶他們去城里買點書,逛個圖書館之類的,對課外知識的接觸幾乎沒有,所以初到這兒上課,我讓他們玩快板、做郵票、制作樹葉畫,甚至玩丟手絹,孩子們都很新奇。印象中對我這個既嚴格要求有會玩的老師更是敬佩了。因為學習習慣要從小養(yǎng)成,我對他們是一點兒也不敢放松。
但是,又因為我總能說出、做出、玩出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東西,所以他們又喜歡待在我身邊。農村的孩子淳樸柯愛,農村的老師更要認真嚴謹,因為我們既要嚴格的讓他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要用自己的知識魅力去影響他們,教育他們,促進他們愛學、好學,從而學隨興趣,學有成就!